當印度民眾還在為莫迪宣布的"空戰勝利"徹夜狂歡時,中國官媒發文證明殲-10CE在印巴空戰中的戰果。印度惱羞成怒,將矛頭指向中國,指控中國介入沖突,印度智庫還叫囂著要雙線作戰。但法國《世界報》曝光的一組數據,卻讓印度原地崩潰。想和中國硬碰硬,印度還嫩了點。
據環球網報道稱,法國達索公司耗費15年研制的陣風戰機,在印度空軍手中卻上演戲劇性潰敗。巴黎防務周刊曝光的空戰數據顯示,巴基斯坦空軍駕駛的殲10CE僅用3分鐘就完成雙殺,而價值2.4億美元的陣風甚至未能進入視距內格斗。
這場空戰徹底改寫了全球軍貿格局,中國航空裝備首次在正面交鋒中完勝西方頂級戰機,直接導致法國股價單日暴跌7.2%,達索公司緊急取消對印度的第二批交付計劃。
印度退役中將卡托什在NDTV訪談中的發言暴露了軍方深層焦慮,他說:"中國人比巴基斯坦人容易對付。"這話熟悉嗎?這種違背軍事常識的論調,恰似1962年邊境戰爭前夕印軍將領聲稱"用竹竿就能捅下中國直升機"的狂論。
印度不愿承認失敗,所以便將一切都歸咎在對手太過于強大這件事上。新德里聯合作戰研究中心將矛頭指向了中國,稱中國高分衛星星座每90分鐘過境印度次大陸,配合巴基斯坦防空體系形成全天候監控網絡。印度引以為傲的布拉莫斯導彈陣地、T-90坦克集群部署動態,在20米精度的光學成像下暴露無遺。
這種代際差帶來的戰略威懾,使印度耗資23億美元打造的反衛星武器淪為擺設,當中國已建成包含138顆衛星的全球觀測體系時,印度航天局還在為4月23日發射失敗的間諜衛星善后。
同樣“躺著也中槍”的國家,還有土耳其。印度指責完中國之后,又開始怪罪土耳其,只因土耳其賣給巴基斯坦的無人機,在沖突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土耳其還撂下狠話警告印度,稱如果印度敢對巴基斯坦動武,那就意味著全面戰爭,土耳其不會袖手旁觀!
所以,印軍在吃盡苦頭之后,立馬對土耳其實施教育機構驅逐令,甚至叫停價值3.2億美元的航空維修合同。
印度真是輸不起,這一波操作下來,直接導致印度國際信用評級遭標普下調,盧比匯率跌破83關口。
而中國,在印巴空戰之后,就一直沒有過表態,但是近日卻首次證實殲-10CE的戰果,就是為了戳破印度的謊言,并對印度的反華行為進行反制。
如今,殲10C出口訂單暴增300%、高分衛星影像服務覆蓋17國、民政部增補藏南27個標準地名,中國在軍事、科技、法律三位一體的組合拳,正在重塑南亞地緣規則。
特別是中巴經濟走廊框架下的空間技術合作,讓巴基斯坦航天局用中國火箭成功發射首顆偵察衛星,這意味著印度在克什米爾經營數十年的情報優勢即將歸零。
更糟的是,近日印度的地球觀測衛星發射失敗,衛星直接失聯。即便狂妄如印度,在空戰過后,也會擔心自身遭遇和中巴兩線作戰的困境。
但印度最大的缺點就是嘴硬,還叫囂著他們所有的規劃都考慮到了“兩線作戰”的局面,新德里聯合作戰研究中心甚至還稱,中國將有可能直接介入印巴沖突。
不過,法國《世界報》曝光的五角大樓評估報告卻給印度潑了盆涼水,數據顯示,印度空軍現役32個達標戰斗機中隊,要應對中巴兩線作戰至少需要146個中隊。
但如今,印度光是對付一個巴基斯坦就已經這么費勁了,又哪來的勇氣和中國硬碰硬?
當然,中國不會干涉別國內政,也不會輕易挑起戰爭,但通過印巴空戰,相信印度已經了解了中國的實力。
這也解釋了為何印度急購美國F-15EX,但是目前,印度的采購計劃卻因"技術轉讓條款"陷入長達14個月的談判僵局。更令印度焦慮的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已暫停與印度26億美元的潛艇合作,轉而尋求中國055型驅逐艦的智能指揮系統技術。
印度一直視中國為敵,這本質上就是一種戰略焦慮。但印度想復刻美國那一套“稱王稱霸”的做派早就過時了,中國正用"安全-發展"雙軌模式破解世紀難題。上合組織框架下的聯合反恐演習頻次提升至每月2次,中印巴經濟走廊的跨境鐵路網開始勘探,北斗衛星的短報文功能甚至在克什米爾雪崩救援中挽救過17名印軍士兵。
當印度還在用1962年的思維構筑邊境碉堡時,就注定印度會一敗涂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