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知識局
文字 | 澄澈
校對 | 凱爾希 編輯 | 卡皮貓
4165米的海拔落差,到底意味著什么?
是雅魯藏布江切開喜馬拉雅的驚天一刀,是長江從各拉丹冬到虎跳峽的暴烈俯沖。但當這個數字落到萊茵河,這條西歐的母親河卻化成了一段最柔美的歐洲風光。
它是從荷蘭的郁金香田跳上阿爾卑斯的餐桌,是大西洋的海風拂過少女峰晶瑩剔透的冰川……
西歐風光(圖:壹圖網)▼
短短1230公里的流程,萊茵河卻跨過了幾千米的海拔落差。這么遠,那么美,我們決定親自去看看!從大海到雪山,這一路到底怎么看?
答案自然是河輪——她可以帶著我們徜徉在萊茵河上,不用換酒店拎著箱子趕路,就能輕松探秘沿岸風光和多彩文明。
從入海口的荷蘭逆流而上,途經德國和法國,最終抵達源頭瑞士,去探秘萊茵河的一生。
水陸并進,探秘萊茵▼
-7→2米 水之馴服
一落地阿姆斯特丹,我就習慣性地打開了手機上的高度計。-3.4米這個數字一跳出來,我立馬就恍惚了:眼前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而高度計卻告訴我人在海底,剛下飛機?
其實,荷蘭地勢低洼,有26%的土地都在海平面以下,荷蘭人用堤壩把大海和水擋在外面,在“海底”建起了發達的城市和繁茂的農田。
而風車之所以能成為荷蘭LOGO一樣的存在,就是因為他承擔了把積水從低地抽回河里的重擔。在別處肆意妄為的滔天洪水,到了荷蘭卻被風車、堤壩和運河給牢牢管住,成就了今天繁榮發達的荷蘭。
貴為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名氣很大,但地方其實并不大。接機專車將我們從史基浦機場送到游輪停靠的碼頭,全程只需要15分鐘左右,太方便了。
五星級酒店般的裝修,大廳簡約典雅的扶梯、閱覽區、可容納百余人的餐廳、酒廊、無障礙電梯,頂層甲板還有步道和迷你高爾夫球場……很難想象,這么多設施都能融進這條僅有2062噸排水量的內河游輪。
來到我們預訂的豪華陽臺套房,25平米的空間劃分出獨立的起居室和臥房,裝潢依舊是舒適的簡約北歐風,干濕分離的衛浴間、獨立陽臺、吧臺、應有盡有。即使跟歐洲的陸上酒店比,這個配置也毫不遜色。
起居室和臥室都是全景落地窗,每天躺在床上就能欣賞窗外流動的風景。除此之外,還有對國人非常友好的熱水壺、保溫水杯、茶包、一次性拖鞋、中國規格插座等等。
去過歐洲的朋友都知道,這里的酒店主打一個樸實無華,要啥沒啥。而這些體驗拉滿的細節,對于常年游走在國外的我們來說,實在是太溫暖了。
吃上就更不用說了,一日三餐都有自助,海鮮、肉類、水果、主食一應俱全,每餐還有單獨上的目的地特色餐飲。
船上還特別設置了從早晨6點開放到晚上12點的現煮面吧,對于習慣早起的長輩和有夜宵習慣的人來說十分友好。這些都含在了一票多享的費用里,我們也對即將開始的十一日萊茵河魅力之旅,充滿期待。
第一天的登船日可以自由活動,我們就去阿姆斯特丹市區逛了逛,發現這邊兒的人是真的高,滿街都是大長腿。
男的平均180+,女的也要170+,還騎著一輛輛自行車,唰唰唰從我們面前飛過,再騎著自行車上公交地鐵渡輪,馬路上的豪車反而不多。
阿姆斯特丹街景(圖:壹圖網)▼
要知道,阿姆的人均月收入有3萬人民幣,攢半年錢買個BBA都夠了,要啥自行車呢?因為在人多地狹的荷蘭,自行車+公共交通才是絕對的王炸。
荷蘭實在是太小了,阿姆和鹿特丹之間不到60公里,還沒從上海市中心的陸家嘴到臨港新城遠,騎著自行車去火車站,下了火車再騎車過去,比咱們坐地鐵都方便。
除了自行車,阿姆斯特丹這座水城的另一個正確打開方式,就是乘船運河游了。
我們沿運河穿行于阿姆的大街小巷,掠過幽靜的街道,古樸的建筑,飛馳而過的有軌電車,造型各異的橋梁,漂亮的船屋,誘人的水上餐廳酒吧,感受一把荷蘭人的歲月靜好。
尤為難得的是,第二日還專程停靠在小孩堤防(Kinderdijk)風車村,下船步行幾分鐘就能進入這一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在“小紅人”帶領下,我們還可以走進風車內部參觀,了解屋頂復雜的齒輪結構,體驗過去荷蘭人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
37→114米 石之交響
從第四天起,我們乘坐的貝斯特拉號就沿著萊茵河,逆流而上開到了德國科隆。科隆大教堂的黑色尖頂愈發清晰,游輪也穩穩靠泊在科隆的碼頭上。
遠眺大教堂和霍亨索倫橋
(圖:壹圖網)▼
穿過百年歷史的霍亨索倫橋,我們來到了這座修建了整整六百多年的宏偉巨作前。直入云霄的塔尖高達157米,建筑風格上完美融入了所有哥特式建筑的元素: 尖拱、肋拱、飛扶壁隨處可見,內部也是極為恢弘壯美。
在“小紅人”的講解中,我們也更明白了它為什么被稱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
它在歷史長河中飽受戰火蹂躪、斷斷續續的重修,一代代建筑師仍然前赴后繼,堅守著最初的設計。這也是我們此行“收集”的又一世界文化遺產。
科隆大教堂(圖:壹圖網)▼
走出大教堂就是熱鬧的老城區,剩余的自由活動時間,我們開始了悠閑的科隆citywalk之旅。
路德維希博物館里收藏了畢加索、達利、安迪·沃霍爾的作品,從波普、抽象到超現實主義作品都有。此外,介紹世界上第一瓶古龍水的科隆香水博物館,好吃的科隆巧克力博物館也值得一去。
大教堂前,一年一度的圣誕市集也不容錯過
(科隆圣誕市集 圖:壹圖網)▼
悠閑的科隆之旅結束后,游輪繼續前行來到了“德國之角”——摩澤爾河和萊茵河交匯的科布倫茨。
曾經赫赫有名的條頓騎士團,在兩河河口建起了“德意志莊園”,也為科布倫茨留下了這處經典遺跡。
兩河交匯處,就是科布倫茨了
(圖:壹圖網)▼
從科布倫茨到賓根這65公里,是最美的萊茵河中游河谷,也被納入了世界文化遺產,游輪沿河緩緩穿過兩岸連綿的群山。
萊茵河中游峽谷(圖:壹圖網)▼
而群山之上,是一座座居高臨下,形態各異的古代城堡,可以說是萊茵河谷中,最吸引人的存在了。
為了一探究竟,我們參加了“馬克斯堡探秘之旅”的升級行程,去經典的德國古堡沉浸式體驗一把。它是萊茵河谷中唯一沒被戰火摧毀過的中世紀城堡,還靠著豐富的藏品和完整的形態,成為德國城堡協會所在地。
馬克斯堡(圖:壹圖網)▼
為了讓我們感受一下城堡領主當年的日常生活,還請了布勞巴赫的本地導游,親自為我們做導覽。酒窖、廚房、騎士大廳、臥室、宴會廳、禮拜堂、鎧甲武器庫、酷刑室、倉庫、瞭望塔都看了個遍。
鋪上華麗的地毯和掛飾,再點上熱烘烘的大壁爐,這生活別說中世紀,放到今天都是相當富麗堂皇的存在。我們還能親自cosplay古堡騎士,戴上厚重的頭盔,手握長劍揮舞一番,感受中世紀的金戈鐵馬。
繼續沿河而上,游輪在第六天抵達了德國浪漫主義運動的起源地,哲學家之城——海德堡。名字里既然都有“堡”了,我們的第一站也就順理成章地來到了宏偉的海德堡城堡。
歷經四百多年戰火襲擾和擴建,今天的城堡融入了哥特、巴洛克和文藝復興三大風格。穿過華麗的伊麗莎白門,可以在酒窖中看到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酒桶,光高就有7米,內部存著20多萬升葡萄酒。
海德堡城堡鳥瞰及酒桶
(圖:壹圖網)▼
從城堡下來,就是紅瓦綠樹的老城區了,這里有知名的海德堡大學——歐洲最古老的教育機構之一、圣靈堂。
穿城而過的內卡河對岸,還能看到一條很美的山間小路——哲學家小徑,歌德曾贊:“從此地遠眺的景色,遠非世上任何一座橋所能企及” 。
遠眺海德堡老城(圖:壹圖網)▼
135→214米 德法糾纏博弈的前線
離開了德國教堂和古堡譜寫的石之交響,游輪在第七天停靠法國的斯特拉斯堡。這里是歐洲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童話般的歐洲小鎮,是歐洲議會總部所在地,《最后一課》故事發源地……
斯特拉斯堡街景(圖:壹圖網)▼
1681年法國;1697年神圣羅馬帝國;1766年法國;1871年德意志帝國;1919年法國;1940年德國;1945年至今,法國。幾百年來,這片引得德法反復糾纏博弈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到底有啥魔力呢?
我們來到了斯特拉斯堡的老城。一下車,滿眼都被德國風格的木筋房給包圍了,就連作為地標的斯特拉斯堡大教堂也德里德氣。
斯特拉斯堡掠影(圖:壹圖網+澄澈)▼
而市中心一片被古堡和運河環繞的地方,叫“小法蘭西”,不止房子跟巴黎長得像,就連躺在河邊曬太陽的慵懶度假感,都很法國。看來德法融合,早已是這座城市的名片了。
德法交融的背景加上發達的經濟,也讓歐盟把一些重要的機構放在了這,比如宏偉的歐洲議會大廈。旁邊的橘園花開遍野,頭頂還有可愛的白鸛飛來飛去,人與自然,實在是太和諧了。
斯特拉斯堡掠影(圖:壹圖網+澄澈)▼
斯特拉斯堡之外,我們還有充足的時間去旁邊的法國童話小鎮科爾馬轉了轉,坐法國的高鐵26分鐘就能直達。
除了同樣的德法融合風格,科爾馬相比于斯特拉斯堡,還多了一番小鎮的秀麗婉轉,這里還是宮崎駿漫畫《哈爾的移動城堡》的取景地。
比如我們坐游船體驗了一把的“小威尼斯”。順著長滿鮮花的運河,小船飄過一棟棟五彩斑斕的民居,穿過一座座形狀各異的石橋,風景和閑適度假感滿滿。
科爾馬風光(圖:壹圖網)▼
278→858米 木與光的變奏
離開斯特拉斯堡再往上走,萊茵河就成了法德兩國的分界線,河西是剛才提到的阿爾薩斯和洛林,而對岸,就是德國著名的黑森林地區了。
黑森林地區掠影(圖:壹圖網)▼
這是一片南北綿延160公里的山脈,山上密布著大片松林和杉樹,遠看黑壓壓一片,由此得名黑森林。
連綿起伏的山林之間,錯落著碧綠的草甸和小木屋,還能看到山間隱約露出的一串秀麗湖泊,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滴滴湖(Titisee)了。
我們穿過漫山遍野的蒼翠松林,直達這處黑森林的核心。湖上可以泛舟,也可以沿湖來一段7公里的慢走。
滴滴湖景色(圖:壹圖網)▼
我們走累了,就掉頭回去吃上了正宗的黑森林蛋糕,入口的濃郁奶香之外,還有一股朗姆酒的風味和酒漬櫻桃的酸甜。
吃飽喝足后,我們解鎖了布谷鳥時鐘的奧秘。作為布谷鳥時鐘的誕生地,這里有滿墻夢幻的布谷鳥鐘。
每一個鐘都是一座立體花園,上面的故事各不相同:有開懷碰杯暢飲的,有在山上劈柴的,還有爬梯子和心上人約會的,惟妙惟肖。
布谷鳥時鐘
(圖:壹圖網)▼
261→4158米 冰與鋼的終章
告別黑森林,萊茵河拐入了瑞士,我們也在行程第九天,來到了這座一城跨三國,人均GDP190萬的傳奇之城——巴塞爾。
這小日子,一看就過得滋潤
(巴塞爾風光 圖:壹圖網)▼
這座只有18萬人的小城,影響力卻早已覆蓋全球:巴塞爾鐘表展、巴塞爾藝術展享譽世界;我們熟悉的諾華、羅氏這些藥企巨頭在這兒。
掌握全球金融命脈的國際清算銀行也在這,真是想不富都難啊。
這里還有世界級的旅游資源:中世紀老城區里,巴塞爾大教堂、以利伯沙大教堂、巴塞爾美術館宏偉壯麗;古城旁邊,雪山、森林、草原、湖泊、溪流應有盡有。
巴塞爾風光(圖:壹圖網)▼
從巴塞爾出發,乘車兩小時左右就能直達少女峰地區的格林德瓦纜車站。我們乘坐索道纜車看雪山美景,乘坐古老的齒輪小火車登山。
我們繼續坐火車登頂,抵達海拔3454米的全歐最高火車站,俯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的阿萊奇冰川,雄渾壯麗。
一睹少女峰風采(圖:壹圖網)▼
雪山之外,美輪美奐的琉森也不能錯過。“小紅人”帶著我們穿過700多年歷史的卡佩爾橋,感慨“垂死獅子像”中,瑞士雇傭兵的勇氣與犧牲。
琉森掠影(圖:壹圖網)▼
自由探索的時間里,我們去到了羅森加特收藏館,滿山滿谷的畢加索和保羅克利的真跡,看得人目不暇接;再繼續坐火車前往蘇黎世和伯爾尼,那里的絕美夜景,火樹銀花,風清月明。
蘇黎世和伯爾尼夜景(圖:壹圖網)▼
聚散終有時,再見亦有期。瑞士行程告一段落后,我們很快也要結束這趟萊茵河之旅了。4165米的落差,在此刻化為萊茵河譜寫的一首跨越文明的史詩。
她見過荷蘭人用風車與大海掰手腕,聽過科隆教堂石縫間漏出的中世紀晚風,嘗過黑森林奶油里攪拌的陽光,最后把法德百年較勁釀成了斯特拉斯堡的一杯雷司令。
從荷蘭的郁金香田,到瑞士的冰川裂隙,我們十一日的游輪探秘之旅不過剛剛掀開扉頁,她卻早已默默書寫了億萬年。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地球知識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