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光平
特朗普執政已滿百日,訪華之行卻仍未塵埃落定。這段波折的經歷讓他深刻意識到,當下國際局勢已然改變,美國不再能單方面主導一切,與中國打交道,必須遵循中方的規則。于是,撞了南墻的特朗普開始借鑒拜登與中國外交的經驗,短短4天內,接連派出5撥人馬前往中國,為自己的訪華行程精心鋪路,終于得到中方的明確回應。
從19日到22日,中美外交互動頻繁。19日,中國副外長馬朝旭會見了美前駐華大使博卡斯率領的美國研究院學生代表團;次日,馬朝旭又與剛上任的美駐華大使會面,同一天,外長王毅也會見了美國亞洲協會會長康京和;20日至21日,美前財長蓋特納訪華,受到中方高規格接待;22日,馬朝旭與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蘭多通電話,雙方就中美關系等關鍵問題交換意見,并達成繼續保持溝通的共識 ,美方發布的新聞稿也強調了雙邊關系的重要性。此外,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一改往日對華強硬態度,承認中國實力強大,美國難以從內部突破,盡顯無力與妥協。
如此高頻次的外交接觸,且由美方主動發起,足以表明特朗普政府此次確實有求于中國,迫切希望實現訪華,為此不得不放下身段,按照中方要求行事。回顧特朗普重返白宮之初,他本打算僅派代表訪華,中方就會輕易答應其訴求,給予美國“面子”,結果卻事與愿違。今年初,美國會參議員戴恩斯訪華,美媒大肆渲染特朗普訪華即將成行,可直到戴恩斯回國,特朗普也未收到訪華邀請。此后數月,特朗普多次嘗試,均未成功,就連中美瑞士會晤,也是美方費盡周折爭取來的機會。
美國當下可謂內憂外患。在經濟領域,中國拋售189億美債,持倉規模下降,成為美國第三大債主,這一舉措打亂了特朗普挑起全球關稅戰的布局,使美國陷入被動。目前,僅有中英與美國達成初步協議,其他國家仍在談判中,美國尚未深入談判便已處于劣勢。同時,美國國內也不安寧,12個州向特朗普“逼宮”,要求取消對等關稅。種種困境之下,特朗普焦急萬分,甚至打破常規,公開向中國索要訪華邀請函。
不過,特朗普也汲取了中方的建議,明白要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外交。如今美方主動釋放友好信號,遵循中方外交慣例,先安排雙邊外交人員互動,逐步提升中美外交往來層級,為特朗普訪華奠定基礎。考慮到中美副外長已通電話,接下來中美外長是否會進一步接觸備受關注,這將成為觀察中美談判進展以及特朗普訪華可能性的關鍵指標。目前,主動權掌握在中方手中,特朗普若想實現訪華愿望,僅靠外交互動遠遠不夠,還需拿出切實誠意與實際行動。
注:本文作者系資深媒體人,前美國《美中時報》社(記者)中國辦主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