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云南作為國家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試點省份之一,攜6家優秀文化企業亮相國家版權局設于14號館的專題展區,展示以版權賦能傳統文化的創新成果,成為現場一大亮點。
本次國家版權局展區以“版權促進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為主題,集中呈現了來自遼寧、浙江、福建、河南、海南、重慶、寧夏及云南8個試點省份的實踐成果。云南展區以建水紫陶與石屏彝繡兩大非遺技藝為核心,通過企業代表作品與版權登記案例,生動詮釋了“數字+文化”的云南探索路徑,展現出數字賦能傳統工藝的“云南樣本”。
“建水縣自2024年入選全國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試點以來,以建水紫陶為抓手,創新構建‘保護機制—要素保障—人才傳承—產業融合—生態營造’五維體系,打造出傳統文化資源活化利用的‘建水范式’。”建水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鄢淑梅在現場介紹,截至2024年底,建水紫陶產業年產值已達85億元,目前已累計登記版權作品7000余件,建成的紫陶園區版權服務工作站帶動建水縣形成“尊重版權、激勵創新”的產業生態。
此次參展的6家企業包括建水崇文同創紫陶文化有限公司、云南省建水縣古垚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干活記陶藝工作室、建水縣紫藝坊陶瓷店、建水縣李艷飛陶藝工作室及石屏縣繡美彝山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現場展出200余件紫陶與彝繡精品,其中大部分已完成版權登記,不僅彰顯了云南傳統工藝的精湛技藝,也體現了版權制度對原創力和品牌發展的強力支撐。
“版權保護對我們手工藝人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鼓勵和保障。”李艷飛陶藝工作室負責人李艷飛表示,過去由于版權登記知識欠缺,靠自己的力量難以讓作品實現有效保護。如今,政府主動搭建平臺,幫助大家完成登記,既提升了作品的法律保障和市場競爭力,也為品牌推廣和形象塑造提供了堅實支撐。
“我們希望借助文博會這一國家級文化平臺,進一步推動建水文化企業與各地優秀同行的交流合作,既分享我們的經驗,也借鑒各種成功做法。”鄢淑梅表示。
云報全媒體記者(記者 高祎祎 王小羽 張梅煥)
責任編輯 易科彥
責任校對 李鴻睿
主編 林舒佳
終審 編委 陳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