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大力弘揚海南自貿港建設中的先鋒模范精神,充分展現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凝聚儋州洋浦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激勵黨員干部勇擔使命、走在前列、當好表率,在推進儋洋高質量發展,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樣板間”的生動實踐中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5月22日下午,由省委省直機關工委、儋州市委市直機關工委聯合主辦,儋州廣播電視臺承辦的“致敬自貿港先鋒”2025在儋州——省、市直機關先進典型宣講會在儋州大劇院舉行,通過講述先鋒模范人物的奮斗故事,傳遞榜樣力量,進一步激發廣大黨員干部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注入新的精神動力。本號特推發宣講人宣講摘編,以饗網友。
1.
儋州市稅務局王鑫洋:“五向圖強”書寫先鋒答卷
儋州稅務以 “五向圖強” 戰略為筆,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先鋒答卷,實現 “一個全國率先” 和 “七個全省率先”。
在儋州的 “便民辦稅志愿者站” ,30 秒就為農戶開出帶二維碼的發票,解決了收購商老周與農戶的開票難題,率先在全省打造 “稅保易站”,托起民生守護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的 “儋洋溫度”,助力 “向種圖強”。儋州稅務聯合國庫部門在全國率先推出“稅庫聯動限時辦結”國際運輸船舶退稅新機制,企業提交申請后不到 24 小時即可完成全流程退稅辦理。這一案例作為自貿港制度創新案例集中發布,近年來累計為 9 艘船舶辦理退稅 3.98 億元,以“深藍速度” 助力 “向海圖強”,護航經濟騰飛。
儋州稅務的 AI 云管家 24 小時值守,1.08 萬次精準推送如及時雨惠及科技創新和制造業企業,2024 年減免稅款 66 億元,獲評 “儋州市十佳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案例”,以 “智能精度” 助力 “向天圖強”,推動低空經濟型企業做大做強。儋州稅務局在全省率先推出 “一卡二碼三熱線”,幫助企業減免稅款 700 余萬元,守護增加企業綠色轉型的 “生態厚度”,助力 “向綠圖強”。儋州稅務聯合多單位組建數字保稅信用監管審核小組,在全省率先推行線上 “云核查”,開設遠程虛擬窗口 “不見面” 辦理跨區域業務 229 筆,為 “向數圖強” 注入 “稅動力”。
2.
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肖云旭:敢啃硬骨頭“女干將”孫淑華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總工程師孫淑華,她身形嬌小,言語溫和,卻在行業內以 “敢打硬仗,敢啃硬骨頭” 著稱。
2023 年 7 月,由孫淑華牽頭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 “統一化、標準化、信息化” 改革,被國務院列為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七批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
回溯到 2019 年,全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全面鋪開,海南工改綜合評估在全國僅排第23位。對此,省委、省政府明確要求海南工改綜合排名力爭進入全國前列。當時的工程審批工作困難重重,審批手續繁雜、部門眾多、流程冗長,不同部門審批標準不一,事權下放配套機制不完善,“信息孤島” 問題突出,企業辦事極為不便。
在廳黨組的支持下,孫淑華帶領專班團隊,加班加點,邊學邊干,為解決改革中的難點堵點問題,推動我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駛入快車道。
在她的努力下,海南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在全國率先建成全省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全流程審批時限壓縮 50%;率先實現全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 100% 電子證書以及 “一建一碼”;首創工程建設項目三級工程編碼 + 單位工程編碼、智能引導 + 動態表單等信息化管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全流程 “掌上辦”“指尖辦” 走在全國前列。在短短三年間,海南工改綜合排名從第 23 名一路躍升至第 9 名,挺進全國前十。
3.
洋浦交通運輸和港航局劉薇:高質量黨建賦能新發展
洋浦交通港航局黨組以高質量機關黨建為引擎,將紅色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書寫國際樞紐港規劃新篇章。
作為全國30個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之一,儋州洋浦乘著自貿港建設的東風,不斷攀升產業發展的新高度。海南自貿港封關在即,急需一幅全新的港口規劃藍圖引領發展。
洋浦交通運輸和港航局機關黨委成立以黨員業務骨干為核心的專項工作小組,建立 “日調度、周匯報、月總結” 工作機制。七百多個日夜,黨員干部帶領項目組成員攻克 14 個專項研究難題,完成堆積如山的調研報告和數以萬計的數據測算。兩輪廣泛征求國家及省、市級相關單位意見,對規劃內容反復修改分析。
歷經兩年多的披荊斬棘、攻堅克難,終于在2024年底,交通運輸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聯合批復了《洋浦港總體規劃(2024 - 2035年)》。這份凝聚著無數人心血的成果,標志著洋浦國際樞紐港的發展即將邁入全新階段,而這背后的艱辛歷程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也將成為激勵我們前行的寶貴財富。
規劃獲批并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根據最新獲批的規劃,結合國家系列戰略要求,洋浦交通運輸和港航局精心謀劃了一系列港航項目近30個,總投資超600億元,高標準、高起點、全方位推動洋浦港實現跨越式發展。
4.
海南省教育廳李想:教育對外開放的篤行者
海南省教育廳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副處長王鑫積極參與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刻苦鉆研政策,以“教育小百科”聞名,在她不懈努力推動下,上海交大、浙江大學以及格拉斯哥大學、阿爾伯塔大學等47所國內外知名高校落地海南。她參與制定多項重要文件,為海南教育對外開放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為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的參與者、推動者與實踐者,王鑫始終保持著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強烈的求知欲。每當面臨新問題、新挑戰,她總能迅速理清工作思路,通過記筆記、深入研究等方式,不斷夯實理論知識基礎。日積月累的學習與沉淀,讓她的工作筆記成為同事們眼中的“教育小百科”。
為了吸引優質教育資源落戶海南,發揮“筑巢引鳳”的關鍵作用,王鑫全身心投入到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等重點教育園區的建設中。她帶領團隊既要抓好園區建設,又要推進高校引進和教育改革創新工作,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她的心血與智慧。短短三年時間,試驗區便具備了萬人辦學的基本條件,2022年秋季學期開園辦學,2023年,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招生開學,海南逐步發展成為教育對外開放的戰略重鎮及新時代重要人才中心。
王鑫表示,將繼續以奔跑者的姿態,做教育對外開放的篤行者,繼續帶動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為打造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貢獻智慧和力量。
5.
海南省人民檢察院徐賀:筑牢守護平安堅實底色
在海南掃黑除惡的戰場上,我用六年鐵血征程,詮釋著新時代政法干警的使命擔當。作為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先進工作者、全國“雙百政法英模”,我連續攻克三件全國掃黑辦和最高檢掛牌督辦的案件,用法律利劍斬斷黑惡“毒瘤”,守護百姓安寧。
上世紀90年代起,海口吳XX家族黑社會性質組織長期盜采河沙,導致沿岸農田塌陷。村民林某某因阻止盜采,被該組織成員挾持至江邊,雙手被西瓜刀殘忍砍下拋入江中。失去自理能力的林某某飲恨自盡,母親因刺激精神崩潰,一個家庭支離破碎。而這僅是吳XX團伙累累罪行的冰山一角。2000年,該團伙部分成員雖被懲處,但主犯吳XX卻逍遙法外。
2018年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打響,我帶領團隊迎難而上,2019年底,在境外將吳XX成功抓獲。面對吳XX的全盤否認,我一頭扎進泛黃卷宗,引導公安機關重新搜集、固定了大量新證據,抽絲剝繭鎖定吳XX為幕后主使身份。在16天的激烈庭審中,我與吳XX辯護人展開多輪交鋒,以扎實的證據鏈和縝密的邏輯,將犯罪分子的罪行一一揭露。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我深知平安是自貿港最堅實的底色。作為政法干警,我將以血肉之軀筑起法治屏障,用實際行動踐行“守護民心、護航發展”的錚錚誓言。
6.
儋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常雨:寫好“人民滿意”時代答卷
在海南自貿港的建設浪潮中,儋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以實干擔當,奮力書寫“人民滿意”的時代答卷。
儋州刀刃向內,在全省率先成立儋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把1018項審批事項集成至“一枚章”,實現“進一扇門辦所有事”成為常態。儋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創新推出“四減兩免”“兩圖一表”、簡易建設項目“零審批”“人企兩棵樹”二維碼導圖、“四評合一”等創新舉措,其中“四評合一”將審批時間從181個工作日壓縮至31個,審批材料從24份材料精簡至9份,相關經驗在全省推廣,以改革創新跑出審批“加速度”。
從“企業追著找”到“政府主動跑”。2024年,海南煉化乙烯項目遭遇進口混合碳四原料審批困境,每日面臨1.2萬美元的船舶滯期費。儋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變被動服務為主動作為,創新“企業點單,政府跑腿”服務模式,通過協調多部門實現并聯審批,有效支持和保障乙烯項目的平穩運行。儋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開展“解難題 送服務 助發展”系列活動,設立政企暖心工作室,舉辦供需對接會促成26家企業合作,在商超設立“儋洋制造”專區,減免鋪貨費用,多維度助力企業發展。
儋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在全省首創的“儋州營商集市”走進社區,將政務服務延伸至基層。現場解決企業群眾問題1200余件,被群眾親切稱為“家門口的政務便利店”,真正實現從“群眾跑”到“服務送”的轉變。
7.
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法院羅靜怡:公正高效護航開放發展
2021年4月26日,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原告湖南某種業研究院訴被告張某“隆科638S”植物新品種權侵權糾紛案,敲響法院成立后“第一槌”。我作為合議庭成員之一,參與本次案件的審理工作。審理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個難題,在原告已經盡力舉證的情況下,因技術上無法完全證明侵權事實成立,如何運用法律解決,合議庭經反復研究,最終將技術規則與舉證責任的法律規則相結合,解決了種業侵權認定的一個難題。該案入選了2021年中國法院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
在服務營商環境方面,我們法院創新司法服務方式,采取巡回辦公、現場開庭、公開宣判、調研座談等多種形式。這幾年,跑園區已經成為了工作常態。
當前,海南封關運作已經進入了倒計時。自貿港知產法院審判一庭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圍繞封關運作開展專項調研,完成最高人民法院、省人大等重點課題,為高水平開放壓力測試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矢志篤行,三載躬耕。自貿港知產法院審判一庭堅持“公正與效率”工作主基調,受理案件1000多件,其中受理涉外知識產權案件33件。越來越多的當事人愿意選擇自貿港知產法院作為管轄法院,為打造知識產權訴訟優選地奠定了基礎。
8.
儋州市人民檢察院顏漢:黨建業務融合服務發展
2022年,白馬井鎮政府卻因一起時間跨度長達31年,經歷一審、再審、重審等多輪訴訟和執行程序的“硬骨頭案”。市人民檢察院以此為契機,創建“營商檢擔”品牌,成立“營商檢擔”團隊。最終,這起案件得到化解。
“營商檢擔”團隊還聯合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建立了全省首個“檢察+營商工作協作機制”,對我市已受理的191件問題線索集中清理,助力快速處置恒豐公司等一批投訴問題。
2024年,儋州市人民檢察院持續深化“營商檢擔”品牌建設工作,精心開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依法打擊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起訴64人,同比上升220%;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強化知識產權檢察保護,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率100%;強化涉企民事、行政檢察監督,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依法糾正涉企違法行為30起;開展“空殼公司”專項治理,監督職能部門清理4家“空殼公司”,有效凈化市場環境。
“營商檢擔”僅僅是我院黨建與檢察業務深度融合的一個生動實踐,我院立足檢察工作需要,成立了“儋檢講堂”“儋檢護小儂”等品牌,為檢察業務注入“紅色引擎”,努力以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推動檢察業務高質量發展,榮獲各類集體榮譽35項、個人榮譽79項,為服務保障海南自貿港建設和儋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檢察智慧和力量。
9.
洋浦保稅港區發展局李佳彤:與時間賽跑為封關鋪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把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洋浦保稅港區發展局深入落實這一重要指示精神,以黨建為引領,推動加工增值免關稅等核心政策落地擴區,完成洋浦港“二線口岸”建設并通過國家驗收,為儋州洋浦打造自貿港“樣板間”作出重要貢獻。
“二線口岸”建設是自貿港封關運作的關鍵任務。2024年底,國家驗收時間從2025年6月提前至2025年1月25日,洋浦保稅港區發展局黨員干部迎難而上,連續奮戰40多天,完成“1號工程”收尾、優化通關動線、完善查驗設施等工作。2025年1月25日,洋浦港“二線口岸”首批通過國家驗收,獲國口辦高度評價:“洋浦港面貌煥然一新,未來可期!”
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是自貿港核心政策之一。洋浦保稅港區發展局通過精準服務,推動儋州洋浦落地全國首單、全省園區首單、非海關高級認證企業首單及全省“兩不限”首單,為政策全島推廣積累經驗。截至2025年4月,儋州洋浦加工增值享惠企業達16家,內銷貨值及稅款減免占全省八成,帶動百億級健康食品產業集群形成。今年1月,海南煉化加工增值首單落地,預計全年內銷貨值達13億元。該案例入選海南自貿港第十九批制度集成創新案例。
過去三年,洋浦保稅港區發展局進出口總值年均增長26.8%,保稅業務年均增長52.6%,2024年進出口值較2020年增長29倍。洋浦保稅港區發展局將以更昂揚的姿態為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保駕護航。
10.
海南省瓊海市消防救援支隊梁明瑞:向險逆行的“火焰藍”青春
2020年,當海南自貿港建設的號角吹響之時,我懷揣著消防使命來到瓊海這片熱土。工作中,我用一次次向險而行的壯舉,詮釋著新時代消防員的忠誠與擔當。
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推進,博鰲東嶼島打造“零碳”示范區,新能源設施激增。面對儲能電站、大功率充電樁等帶來的火災防控新課題,我和戰友們日夜鉆研新能源火災撲救技術,圓滿完成博鰲亞洲論壇消防安保任務,為自貿港建設筑牢安全屏障。
2023年1月,G98高速發生一起轎車翻滾事故,一家五口被困。車輛半懸在排水溝邊,高速車流擦身而過,險象環生。我來不及等待增援,徒手破拆變形的車門,先后救出三名兒童和一名骨折女子。面對倒掛駕駛座、失去意識的男司機,我聯合養護工人割斷安全帶,20分鐘內將全家平安轉移。群眾贊譽讓我更加堅定:唯有苦練本領,才能配得上這身“火焰藍”。
我和戰友們拜“七一勛章”獲得者王書茂為師,組建藍焰海上巡邏隊,守護南海漁民;長期幫扶孤寡老人,資助自閉癥兒童和貧困學子。我先后獲評“中國好人”“海南青年五四獎章”等,用行動踐行“人民消防為人民”的誓言。
我和戰友們正以更昂揚的姿態,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戰場上繼續書寫新時代消防員的榮光。火焰藍的青春,就要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
11.
海口市生態環境局張穎:“三線一單”筑牢生態屏障
2018年12月,海口主動扛起使命擔當,率先啟動“三線一單”編制試點工作。從試點探索,到成果落地,這條路走了兩年多。在推進“三線一單”過程中,我們不斷創新實踐,從多個維度構建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新格局。
2021年6月,海口市委、市政府聯合印發了《關于海口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在全省率先構建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在實踐中,我們創新性地將“三線一單”與國土空間規劃深度融合。在江東新區建設過程中,依據“三線一單”成果,明確禁止了高污染產業入駐。如今,這里已崛起以數字經濟、現代金融為主導的綠色產業集群,真正實現了“一張藍圖繪到底”。
依托“海政通”“海易辦”平臺,我們打造了全國領先的“三線一單”智能管控系統。系統上線以來,已累計為300余個重點項目提供了智能決策支持,審批效率提升40%以上。
“三線一單”帶來的生態紅利正持續釋放,為海口的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依據管控要求,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培育出超200家高新技術企業,形成以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為代表的綠色產業集群,這一經驗更是被生態環境部作為自貿試驗區典型案例向全國推廣。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海口繼續以“三線一單”為重要抓手,不斷深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精細化、智能化建設。
12.
儋州市委辦汪欣瑞:“馬上就辦”彰顯政治擔當
在儋州洋浦一體化發展的浪潮中,市委辦公室以“忠誠黨辦 效能模范”黨建品牌為引領,用“馬上就辦”的實干作風,在服務自貿港建設中彰顯政治擔當。
細節之處見真章。去年初全省擴大有效投資觀摩會籌備期間,“黨辦人”放棄春節休假,以“毫米級”標準打磨每個環節。從觀摩會到市委全會,他們用“文稿零差錯、保障零失誤、落實零延誤”的繡花功夫,織就自貿港建設的壯美畫卷。深夜的燈光下,那份浸透咖啡漬的文件,正是“黨辦人”“把小事當大事干”的生動寫照。
危難時刻顯擔當。市委辦始終把黨的宗旨鐫刻在行動中,去年9月,超強臺風“摩羯”洶洶來襲。臺風肆虐之下,樹木被連根拔起。災情就是命令!市委辦聞令而戰,迅速集結了一支以黨員為主力的應急指揮服務先鋒隊,4天3夜里,他們迎著狂風驟雨督導救災,確保指令精準傳達。凌晨兩點的應急指揮部,沙啞的嗓音、疲憊的身影,詮釋著“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
宏圖之中見初心。市委辦深入港區企業、田間地頭開展調研,以“解剖麻雀”的精神為市委決策提供真知灼見。連續7年榮獲全省黨委信息工作先進單位的背后,是“白加黑”“五加二”的默默奉獻。
如今,打造自貿港“樣板間”的藍圖已經繪就。“黨辦人”將繼續以“馬上就辦”的作風,勇當自貿港建設的“紅色引擎”,為儋州洋浦打造海南高質量發展“第三極”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儋州融媒全媒體記者王家隆 何秀玲 林曉云 牛偉
編輯:李佳峰 審核:陳鐘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