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齊倩】4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全世界揮舞關稅大棒,在市場巨震后又宣布暫緩90天,威脅各國對美讓步,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但據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5月23日報道,目前距7月9日截止期僅有月余,特朗普的貿易談判美夢收效甚微。
在本月初與英國達成初步貿易協議后,白宮繼續吹噓其與十多個其他主要貿易伙伴的談判取得進展。特朗普本人甚至宣稱,“有多達150個”國家希望達成協議,美國會在90天內達成50份協議。
但根據與十名外國官員、美國商界領袖以及其他熟悉談判情況人士的對話,在許多談判中,美國與他國分歧日益加劇。據透露,其中一些國家開始態度強硬,甚至包括那些渴望達成協議的國家,例如一些亞洲國家。
“人們會想,‘(達成協議)又有什么意義?’”一名歐盟官員表示,美英貿易協議并未解決關鍵癥結,同時又維持10%關稅,這引發了其他國家對談判價值的懷疑。
“亞洲國家清楚,時間在他們一邊”
報道稱,這提醒人們,傳統貿易談判緩慢且復雜。特朗普和其他高級官員最近開始公開承認這一現實,并暗示他們將不得不在許多國家“對等關稅”生效日期之前設定新的關稅稅率。
不過,他們對于如果未能達成協議將會發生什么含糊其詞。特朗普承諾將公布新的關稅數據。但財政部長貝森特此前暗示,白宮可能會制定區域關稅稅率,或者對那些沒有“真誠”談判的國家恢復到較高稅率。
白宮尚未回應置評請求。但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塞特日前接受采訪時稱,他“非常有信心,未來兩周內會看到一些新協議”。
特朗普23日在白宮發表講話 視頻截圖
Politico指出,特朗普政府缺乏明確的前進方向,可能會延長由政府反復無常的關稅政策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此前,特朗普關稅政策已經拖累了消費者信心、商業投資和經濟增長。
“貿易協議推進的很多方面都有些不順,”美國智庫卡托研究所經濟學副總裁斯科特·林西科姆表示,“我認為沒人指望90天內能達成90份協議。但我確實認為,我們確實期望能盡快達成協議,以保持進展。”
林西科姆表示:“我認為,在市場受到打擊后,美國政府迅速采取行動,將損失降到最低。這些都向亞洲國家表明,時間站在他們這一邊。”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前助理總法律顧問帕特里克·奇爾德雷斯認為,美國經濟已因對中國產品征稅以及汽車、鋼鐵和鋁等產品征稅而步履維艱,鑒于關稅對美國經濟構成的威脅,最后期限的壓力是雙向的。
“觀察已宣布協議的詳細程度是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將會很有意思,”奇爾德雷斯說,“隨著90天期限的臨近及簽署越來越多此類協議的政治壓力,我們可能會看到協議的細節越來越少。”
白宮近一段時間頻繁放風將與多國達成協議,聽起來勝券在握,但現實遠非如此。Politico在4月末曾援引消息報道稱,美國與日本、印度談判團隊僅僅達成了協議的大致“框架”,由于其中細節非常棘手,預計“敲定最終協議可能需要數月時間。”
“印度、越南、日本、韓國,都很棘手”
報道認為,最有可能與特朗普政府達成協議的國家是越南和印度,這兩個亞洲國家是美國官員的關注重點,目的在于“孤立中國”。此外,越南和印度對美國貿易逆差都很大,一旦所謂“對等關稅”生效,兩國都將關稅飆升。但盡管越南和印度都有政治意愿,但協議并沒有像白宮最初大肆宣傳的那樣迅速達成。
一名知情人士表示,美印正進行“艱難的談判”,這可能意味著至少在6月前恐難達成任何協議。該人士補充說,初步協議“預計將在幾周內達成,但肯定不止兩到三周”,這可能更像是未來談判的一個框架。
與此同時,如果越南未能在7月初前與特朗普政府達成協議,將面臨46%的關稅,這將重創越南對美出口,而這些出口占越南年度國內生產總值的30%。
然而,一項涵蓋美越貿易所有方面的長期協議可能難以達成。一名知情人士稱:“美國提出的協議條款實在糟糕透了。”該人士透露,越南本周派遣貿易代表團前往美國,旨在與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達成“初步協議”。但一名美國行業分析師表示,兩國達成協議的時間可能不會是本周,很可能在臨近最后期限之前。
報道稱,印度和越南尚且如此,美國與其他亞洲國家的談判只會愈發艱難。
日本官員代表團于23日抵達華盛頓,進行第三輪談判。但日方繼續要求特朗普在任何協議中取消對日本征收的所有關稅,包括10%的所謂基準關稅。但特朗普政府官員表示,這項關稅不容談判。
此外,日本的國內政治可能促使其談判代表采取強硬路線。據悉,日本國會參議院將于7月舉行選舉,而首相石破茂領導的執政黨民意調查結果不佳,這增加了在與美國談判中的壓力。
日本首相石破茂曾表示:不會對美國唯命是從 共同社
美國與韓國的談判也受到韓國國內政治局勢的阻礙。韓國前總統尹錫悅今年早些時候被罷免后,目前處于臨時政府的領導下。韓國總統選舉將于6月3日舉行,這意味著任何協議都將在那之后達成。
有消息稱, 美韓官員本周舉行了第二輪“工作級別”會談,試圖為下個月的部長級會談鋪平道路。但有知情人士表示:“會談并不會達成協議,這更像是確認雙方各自的意愿。”
美最大貿易伙伴懷疑:談成了,又有什么意義
特朗普政府與美國最大貿易伙伴——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和歐盟的談判仍處于起步階段。這四個經濟體合計占美國商品貿易的一半以上。
加拿大和墨西哥此前由于邊境問題,已面臨25%的關稅(盡管這些關稅已基本暫停),因此被豁免于特朗普所謂的“對等關稅”。這兩個國家預計在特朗普政府完成降低全球關稅的談判之前,不會重啟貿易談判,因為這很可能會影響到2026年對《美墨加貿易協定》(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內談判達成的貿易協定)的審查。
5月23日,特朗普在其創立的社交媒體平臺“真實社交”上發文稱,建議從6月1日起對歐盟征收50%的關稅。特朗普還指責歐盟:“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占美國便宜”。
特朗普威脅對歐盟征稅50%
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多名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成員已私下向歐盟方面表達了不滿。他們認為,歐盟成員國間不同的優先事項拖慢了談判進程,歐盟代表過于謹慎,不愿解決美國的擔憂,其中包括媒體服務收費、增值稅、汽車法規以及在反壟斷案件中對美國公司處以罰款。
同時,還有知情人士指出,特朗普政府官員一直想要聯合盟友對華貿易施壓,此前英國已同意對中國鋼鐵征稅,但歐盟迄今尚未同意對中國商品征稅,只說會就相關問題與美國磋商。
本月早些時候,歐盟批準了一項計劃,如果美歐貿易談判出現問題,將對價值約1000億美元的商品征收報復性關稅。
一名歐盟官員表示,英國的協議并未解決關鍵癥結,同時又維持特朗普提出的10%關稅,這引發了其他國家對談判價值的懷疑。這名官員稱:“人們會想,‘(達成協議)又有什么意義?’”
特朗普此前多次上調對華關稅,美國對華關稅從最開始20%,到54%,再到104%、125%,再到最終的145%。但特朗普在硬挺了一個月后,終于撐不住了。5月10日至11日,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在瑞士日內瓦舉行,雙方同意在90天內降低關稅,將稅率下調115%。
“不要被特朗普的虛張聲勢唬住,中國給全世界打了個樣。”5月12日,美國《大西洋月刊》以此為題刊文稱,特朗普向全球高舉關稅大棒,同時發出嚴厲警告:“不得報復,必有回報”。然而中國無視了這一警告,最終卻得到了回報。
但在中美經貿會談取得突破后,特朗普政府仍未放棄對華挑起貿易爭端。日前,美國商務部網站調整了AI芯片出口管制指南新聞稿相關表述,劍指華為。對此,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指出,倘若美方一意孤行,繼續實質性損害中方利益,中方必將采取堅決措施,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