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本水警的銬子鎖住臺灣船長手腕時,民進黨當局的膝蓋早已釘死在東京地板上。這出"漁民受辱、當局裝死"的荒唐戲碼,再次撕開了綠營政客"對外軟骨病,對內鐵拳頭"的真面目。
一、臺海驚現現代版"漁權喪辱"
5月15日凌晨的東海波濤中,"紅彩頭6號"漁船突然被日本水警船探照燈鎖定。日方以"越界捕魚"為由登船抓人,強索220萬日元保證金(約合10萬人民幣)才放行。諷刺的是,事發海域距離臺灣本島僅180海里,卻在民進黨當局的默許下成了日本的"專屬經濟區"。
更令人瞠目的是,面對漁民求救,臺"海巡署"的巡邏艇始終躲在24海里之外。這種"見死不救"的做派,與2020年臺日漁業協議續簽時,民進黨當局主動放棄5處傳統漁場的諂媚姿態如出一轍。據統計,自2016年民進黨上臺以來,臺灣漁船在東海遭日方扣押事件激增340%,而臺當局成功交涉放人的案例為零。
二、民進黨"三刀流"現形記
綠營政客的"精神分裂式"操作,在此次事件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對外跪拜刀:日本水警抓扣漁民當天,臺"外交部門"竟在籌備"臺日友情"草莓蛋糕制作活動。這種"漁民吃銬子,官員做蛋糕"的魔幻場景,堪比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時的歷史復刻。
對內砍殺刀:同一周內,臺當局高調起訴20名赴陸參加海峽論壇的里長,扣上"外患罪"帽子。對日軟弱如棉,對陸強硬如鐵,這套"內殘外忍"的刀法,連李登輝看了都要直呼內行。
賣臺繡春刀:臺"漁業署"最新修訂的《境外作業法規》,將大陸協助護漁的臺灣漁船列為"非法作業"。這種"寧予外賊、不予家奴"的政策,完美詮釋了何為"挾洋自重"。
三、大陸出手揭開三個真相
當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記者會上擲地有聲時,東海上的博弈已然發生質變:
法理破壁:中方援引《中日漁業協定》第11條,明確指出涉事海域屬于"暫定措施水域",日方根本沒有執法權。這記法律重拳,直接打碎了日本在臺海問題上"長臂管轄"的妄想。
實力破防:就在外交交涉后48小時內,大陸海警2304艦艇編隊出現在釣魚島西北海域。這種"外交+執法"的立體反制,讓日本水產廳的抗議電話始終占線。
民心破局:臺南漁民協會秘密統計顯示,78%的會員支持大陸介入護漁。當綠營還在炒作"芒果干(亡國感)"時,臺灣漁民已經用腳投票——今年前5個月,向大陸漁政部門報備作業的臺灣漁船同比增長215%。
四、臺海新秩序的黎明曙光
這場漁業糾紛看似偶然,實則揭開三個必然趨勢:
"海峽中線"已成廢紙:從M503航線調整到此次漁業執法,大陸正在系統性拆除臺當局的"偽政權"符號。那個靠幾艘二手軍艦就能裝腔作勢的時代,已經隨著"紅彩頭6號"的屈辱經歷沉入東海。
"倚美謀獨"淪為笑柄:就在民進黨跪求日本放人的同時,美國海岸警衛隊司令公開表態"不介入臺海漁業糾紛"。所謂"國際支持"的泡沫,在現實利益面前一戳就破。
"兩岸共治"勢不可當: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最新開辟的臺胞緊急救助通道,已處理涉漁糾紛17起。當臺灣漁民發現撥打大陸海上求救電話比找臺"海巡署"更管用時,民心向背已成定局。
歷史的吊詭之處在于,總有人重復上演"挾洋自重"的舊戲碼。從1895年李經方在橫濱港交割臺灣,到2024年民進黨在東京灣屈膝,百年輪回的鬧劇該落幕了。當大陸海警的探照燈刺破東海夜幕時,照亮的不僅是"紅彩頭6號"的歸家航路,更是一個民族共同體的光明未來。#優質好文激勵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