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榜》逆襲之后,古裝權謀劇在國劇中異軍突起。
從《瑯琊榜2》到《軍師聯盟》;從《長安十二時辰》到《慶余年》。
國產權謀劇,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除了劇火,還能捧人,從胡歌、雷佳音到張若昀,古裝權謀劇大男主,成為諜戰劇之后,又一個國劇捧人神器。
這一次,輪到了鄭曉龍+肖戰的《藏海傳》,劇集開播即火,不僅創央八古裝劇三年最高首播收視,更持續領跑國劇網絡熱度。
現在的觀眾吃過見過,不再滿足于大制作大明星。
更關心男主的權謀手段,破局過程,以及故事背后折射出的人文意義。
這就使得權謀劇,已經從單純的爽劇,向多元方向過渡,一些大女主權謀劇、古偶+權謀劇,由此誕生。
今天就帶大家盤點一下近3年最優秀的10部國產古裝權謀劇。
何為好的權謀劇?權謀如風,世事如棋,人心如鐵。
風過無痕,真正的“戲”在于——權謀的風刮起了什么,改變了什么棋局,又融化了多少堅硬如鐵的人心。
讓我們從第十部開始吧:
第10名:《清明上河圖密碼》
2024年丨豆瓣6.4分
劇集改編自名作《清明上河圖密碼》。
原著小說和劇集隔空PK,形成了共振效應,這是該劇最大的看點。
雖然劇集改編自原著,但側重點不同。
小說依托千古名畫《清明上河圖》,一卷書一個主人公,繪制了一幅北宋各個行業的清明上河圖。
劇版節奏更快,故事更側重于權謀探案,劇情也被集中在張頌文和白百何的角色身上。
小說中主角一開始就是“完成態”,劇版中,張頌文飾演的主角卻有著成長線。
從前期的茍活到后期的激昂,塑造上一筆一劃,角色爽感也被拉高。相比原著中人物的文武雙全,張頌文主要演出了人物的市井氣,權謀手段,則是在幾番磨練中提升。
劇版26集,要把一整個小說全部放入其中,顯然不可能。因此主創進行了大幅刪改,這使得很多看過原版小說的觀眾產生不滿,覺得魔改太嚴重,失去了原版神韻。
但就憑制作方的用心,包括將恢宏的清明上河圖一比一復刻,精良的服化道,對北宋市井的還原度,國風美學的呈現等等,劇集就不容小覷。
作為優酷年度大劇,它表現其實不差,每集平均收視率1.461%,在央八古裝劇算高了。只是觀眾對它的期望太高。
第9名:《掌心》
2025年丨豆瓣6.4分
這部劉詩詩主演的女性權謀劇,可以說踩中了2025女性權謀新賽道。
很多人沖著劉詩詩來看的,結果她飾演的葉平安不只是狠,而是從草根醫女到以「窺夢」為刃剖開權貴黑幕。還是一個亦正亦邪的人物,一出場就帶著一股邪魅勁兒,角色張力拉滿。
國劇很少有這種復雜的女主,身上有罪孽也有良知正義,以自己的性命做局。
可惜的是劉詩詩的表演打戲足夠利落,文戲中規中矩。
她板正的身姿確實能演出人物的氣場,可看多了就不新鮮,而且角色正氣有余,邪氣沒有徹底發揮出來。
但劇中的女性群像塑造確實精彩。
宣璐、徐嬌、張予曦,看一群大美女飆戲實在過癮。
女性角色除了復仇小隊,徐嬌的伍顯兒和陳瑾的女帝都是實權人物,就更令人眼前一亮。
全局主打一個案中案局中局,既有江湖之遠的懸疑,也有朝堂之上的權斗,夠燒腦,夠過癮。
可惜這出古裝版黑暗榮耀也犯了一個當下權謀劇都會犯的錯誤:過度追求反轉,難免缺乏回味,結果就是權謀設計不扎實,劇力少了鋪墊后的爆發感。
大結局王志飛飾演的大反派倉促起兵,倉促被滅,著實有些虎頭蛇尾。
但劇集的《唐詭》風和服化道都堪稱精良,全女復仇題材令人眼前一亮,未能破圈,還是有些遺憾。
第8名:《墨雨云間》
2024年丨豆瓣6.6分
這部劇可謂開了女性復仇權謀劇爆劇的先河。
最大特色,是全面開啟了權謀劇短劇化。
淮鄉縣令之女薛芳菲開局險遭丈夫殺害,但被相府千金姜梨所救,又頂替姜梨身份前往京城。為了給父親申冤,在肅國公蕭蘅等人幫助下,終于查清當年的真相,最后掃平仇家,安國佑民。
吳謹言主演的這部女性權謀劇,不僅奠定了同類劇故事模板,也創造了爆款模式。
比如,劇情節奏真的快,第一集短短二十分鐘就已經完成了成親、被陷害抓奸、被活埋、被救反轉、全家滅門的劇情,主打一個短劇style。雷雨交加中,女主從被埋的泥土中伸出一只手,權謀復仇路也全面開啟。
爽是爽,但缺點也明顯,就是女主回姜家后其實計劃的每一步都得靠男主才能實現,而所謂的權謀復仇,很多時候也是靠反派犯蠢。
好在李夢等演員的表演大大提升了劇集的權謀質感,那份邪魅癲狂,總是自帶迷人氣息。
公主跟沈玉容的cp,毫無真情,全都是赤果果地算計,有種邪門的帶感。
不過大量使用短劇式手法,固然增加了追劇的趣味性,但也暴露了編劇的短板。
瘋狂堆砌爽點,甚至不惜拋棄邏輯,結果就是劇集夠土,夠狗血,套路夠多。 但架不住故事的土味吸引力。
總之,這是一部女性特供的、爽感大于劇情的女性權謀劇。
未必有營養,但絕對爽口。
第7名:《雁回時》
2025年丨豆瓣6.8分
又一部女性權謀劇。
我是在劇荒的時候,不經意點開這部空降劇的。
最初的感覺,不是太好。
盡管劇集開篇就充滿懸念,懸疑驚悚氛圍拉滿,飄零孤女深宅奇遇,甚至有聊齋志異的味道。
但權謀劇最好是不著痕跡,而非濫用慢鏡頭和音樂,而這部劇的問題是太過用力。劇情在邏輯鏈條上也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地方。
但隨著劇情發展,整部劇的情節變得流暢起來。畫面節奏優勢也很明顯比一般古偶養眼。
劇中無論正反派,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基本做到不降智。
尤其是溫崢嶸飾演的女主母親,從開場瘋癲到凄美落寞,完成了漂亮的人設反轉。那句“你母親絕非善類”“但她至少不是一個任人欺凌的女人”也是狠狠狠戳到觀眾的嗨點。
雖然全劇正邪算計一望便知,伎倆也不高明,宅斗部分有過家家的感覺,但勝在情節推進夠快,夠爽夠燃,人美景美。
而且結局處理不落俗套,喻恩泰飾演的大惡人咎由自取,被曾經的反派母女手刃,而男主雖然拿到解藥,但還是被暗示離世,算是結局有了驚喜加分。
加上陳都靈的表現也抓住了清冷女主的特質,劇集也不算爆得沒有道理。
第6名:《云襄傳》
2023年丨豆瓣7.3分
全劇最精彩的一幕,就是開場。
雪夜江邊、漁舟夜泊,當一身古韻的陳曉飾演的云襄戴著斗篷掀簾從江面泊船中走出,奇謀弈江湖的意境全出不說,大雪紛飛中男主豐神俊朗遺世獨立,運籌帷幄智計無雙的內味兒也有了。
從此古裝腹黑男主有了臉。
而古裝武俠+權謀商戰,光看這些,《云襄傳》已經是一部破局的作品。
劇集改編方白羽創作的小說《千門》,講述公子云襄背負門中使命而步入江湖之中,以智計而非武功逐鹿江湖的故事。
這設定國劇里還是頭一回,火到拍續集也就不足為奇。
劇集最大特色,就是陳曉飾演的扮豬吃老虎的男主,身處武林卻只會絕世漂移的輕功,卻為報仇進駐南都商界,斗漕幫,斗唐家,沿路打怪過關。
因為有原著小說打底,劇中的權謀算計段落總算保持水準,開局斗戚天風的生絲大戰就告訴觀眾許多古代金融知識,其后又有無限反轉,有點像相聲里的三翻四抖,一個包袱反復往上翻,才是制勝關鍵。
劇集的武打動作設計上更堪稱一流,慢動作雖然有,但打斗利落手起刀落,是近年少有拍出真俠意的古裝劇。
除了劇情、動作場面夠力外,這部劇角色塑造也很到位。
毛曉彤挑戰冷酷颯爽的俠女,犧牲顏值換來不錯的武大場面。
吉吉國王演功夫高強的刀客更是別具喜感。
王勁松飾演的反派戚天風,只用一場做魚的戲,不動聲色之間便演盡了人物的狠厲之氣。
要說遺憾就是,故事又是千門又是云臺,還給男主營造了一個聰明絕頂的人設,但過度渲染之下,就會覺得男主的權謀計策也不過爾爾。
前面看得人特別緊張,后面劇情相對寡淡,整部劇都在好看與一般之間反復拉扯。
只是2年過去了,再也沒有出現它的追隨者,它似乎注定成為孤品。
第5名:《慶余年2》
2024年丨豆瓣7.3分
就在今天,張若昀憑本劇提名白玉蘭視帝。
第二季推出距第一季過去5年,沒想到大熱爆款續集首播,卻引發爭議一片。
回頭看,《慶余年2》開場太過注重喜劇元素,假死潛回京欺君大罪的劇情,也丟失了全劇最精彩的權謀韻味。
好在第十集后,劇集就恢復正常,第一季緊張刺激的權謀風格,又回來了。
范閑所面臨的抱月樓迷局、春闈危機等環環相扣,朝堂爾虞我詐,慶帝、太子、二皇子和去而復返的長公主各施奇謀,讓人看得目不暇接。
本以為王倦會延續上一季的爽劇玩法,狼人殺+辦公室政治,沒想到他玩起了爽劇和批判相結合的方法。
整部劇通過范閑的沿路攻堅,將一整個封建社會的黑暗鋪展開來。
劇中范閑最大的對手不是具體的人,而是草菅人命的官僚財閥、制度性腐敗的鑒查院、不公的春闈,范閑在這個黑暗世界里,猶如孤燈,所以同行者寡,而對手強大。
可以說進入后半段,王倦已經找回水準,劇集節奏明快,支線繁而不亂,角色性格鮮明。
陳道明飾演的慶帝站在權力巔峰的威嚴霸氣與多疑猜忌,高曙光飾演的范建對范閑真心真意的父愛,都被演繹得入木三分,而張若昀已經完全融入了范閑這個角色,演起來游刃有余。
連環權謀局中,各種較量輪番登場,正邪難辨,敵我難分,范閑這局,破的是迷局,測的是人心。
觀眾又忍不住開始期待全劇最重頭的第三季。
但愿第三季如片尾曲唱的那樣,“穿白衣裳,過瘋人巷,不順俗,不忘圖,去泥潭撈月光?!?/p>
第4名:《九重紫》
2024年丨豆瓣7.8分
去年年底的一匹黑馬。
孟子義和李昀銳,一個綜藝節目王者,一個《封神》中的小透明,卻在本劇中充滿了化學反應,評分7.8,可不是普通古偶劇可比。
劇情粗看大同小異,還是重生+宅斗的套路,憑什么破局?
表面創新在于,雙向重生,而且男女主重生都不附帶記憶。
而且全劇都在用短劇的思維拍長劇,全劇節奏張弛有度,影像氛圍感十足。
孟子義劇中不僅明艷大方,還難得演出了大女主的智謀。
而李昀銳更是意外演出了宋墨的傲嬌銳氣,最后在導演的鏡頭下,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每個人都有高光時刻。
充滿中式古韻的場景,連環燒腦的懸疑,游戲般的打怪升級,緊湊的權謀故事,這大概就是它的取勝秘訣。
可惜的是,這部劇的權謀部分也難逃高開低走的命運。
前半部分確實帶感,中間開始逐漸下滑,后面幾集就全是靠男女主撐了。
劇情下滑,口碑堅挺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節奏飛快、臺詞給力。
全劇34集,可以說沒有廢筆,編劇臺詞文采不低,拉高了劇集觀感。
二是女主人設過硬。
所以最終還是瑕不掩瑜,這部劇作為年度黑馬,也為今年大量大女主權謀劇上線暖足了場。
第3名:《藏海傳》
2025年丨豆瓣尚未開分
作為2025年現象級古裝權謀劇,該劇開播就氣勢如虹,優酷平臺熱度更是刷新年度紀錄。
除了鄭曉龍+肖戰的不凡號召力,劇集破局關鍵還在于創新。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這幾年優秀的國產權謀劇,基本都是一個套路:瑯琊榜。
《藏海傳》卻不同,故事是以復仇為主線,但大量結合了堪輿元素,開局就是下墓+陰兵葵璽+滅門案,上來就打破了觀眾審美疲勞。
而隨著故事發展,男主藏海開始進入仇人清零模式,劇情如精密齒輪咬合推進,朝堂權謀與江湖風云交織,又不斷拋出如藏海第三個大仇人是誰的鉤子。
肖戰飾演的汪藏海和黃覺飾演的大反派之間,也很有化學反應,搞到觀眾不知該磕CP,還是代入藏海的復仇大計。
除了主演,沙寶亮令人恨得牙癢癢的表演,高明的百變與心機,個個有戲。
最難能可貴的是,一般權謀劇,前期挖了很多坑,后來草草收尾。
而《藏海傳》不僅能填坑,還恰到好處讓劇情與盜墓筆記完成了無形聯動,進一步提升了故事吸引力。
《藏海傳》是一部套著權謀劇模版創作的奇幻權謀劇,微創新也是創新的一種。這座地下迷宮,還值得觀眾繼續探下去。
第2名:《風起隴西》
2022年丨豆瓣8.1分
近幾年最被低估的一部古裝劇。
改編自馬伯庸原著,以三國諜戰為題材,主打一個古裝權謀諜戰,結果在央視8套首播收視平平。
但收視不佳不是因為品質太低,正好相反,可能是劇集逼格太高。
劇集人物出場密集,毫不拖泥帶水,在對話間交待前情,諜戰背后,是不見硝煙的權謀智斗智斗,需要觀眾聚精會神地看,而且畫面打光完全是電影質感,夜景更是用油燈照亮。
整部劇考據嚴密,有大量的古代用語、官職、諜戰術語等等,十分費腦,完全挑戰了電視觀眾的觀看習慣。
更冒險的是,劇集在浪花淘盡英雄的三國時代,挑了兩個不起眼的人物——蜀漢多面間諜陳恭(陳坤飾)與蜀漢反間諜專家荀詡(白宇飾)。
故事以街亭失守案開場,陳恭的情報被懷疑,荀詡奉命潛入魏境調查。
由此引出了堪比《無間道》的多重反轉。
劇中有兩個王牌臥底:蜀漢的白帝陳恭,和陳恭要找出的曹魏臥底燭龍。
其間各種故事反轉,陳恭從蜀諜“白帝”變為魏諜“燭龍”,再回歸蜀漢反間;馮膺表面背叛實為效忠;楊儀以“諜戰”之名行黨爭之實。
劇集拍到最后不僅是諜戰,更涉及諸葛亮與李嚴的權力斗爭、楊儀與馮膺的權謀算計等等。
陳坤飾演的陳恭,白宇飾演的荀詡,俞灝明扮演的楊儀 ,尹鑄勝飾演的李嚴,個個入戲。
聶遠飾演的馮膺忠肝義膽, 李光潔演的諸葛亮漸入佳境。
多數權謀劇都是爽劇,爽過之后缺少回味。而《風起隴西》卻是回味悠長。
每個角色都深藏不露,越看越好看。
尤其是大結局。
這邊楊儀和陳恭都準備開香檳慶祝了,可荀詡非得帶人把蓋子掀開,搞到計劃功虧一簣。陳恭計敗身死。
可這正是《風起隴西》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權謀計算到最后,算不過天,斗不過天命。
這部劇說的不是權謀有多厲害,而是為了實現權謀,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代價又是為何而死。
劇集完全脫離了爽劇范疇,這是劇集收視失利的原因,也是令人佩服的原因。
第1名:《天下長河》
2022年丨豆瓣8.4分
這部劇是另一個維度的作品,一部權謀劇拍成了歷史劇。
權謀劇,本來節奏飛快,懸念迭起。
歷史劇,本該節奏穩重,文火慢燉。
兩種完全不同的特質,被導演熔于一爐,烹制出了這道特色的菜肴。
故事表面講述了康熙為治理黃河水患,力排眾議提拔陳潢、靳輔兩位治水大才。
其實是以治水為由頭,鞭辟入里地講述了帝王權術、官宦黨爭,以及平三藩、明索之爭等歷史事件,某種程度,是對《康熙王朝》王侯將相故事的反寫,大結局更是給了“千古一帝”康熙一記響亮的耳光。
很多人覺得節奏慢,看不進去,那是他們的遺憾。
真正看進去的人,在權謀斗智的外殼后,才能看到歲月史詩的內核。
劇中最精彩也是最悲涼的,就是兩個字:做事。
陳潢、靳輔最厲害的不是治水,而是一心做事,所以一想到他們的結局就好悲傷啊,可是想想這才是真實。
封建王朝,能為百姓辦事又能不敗于黨爭的好官寥寥無幾,若不想在浮沉中左右逢源,就注定落得陳潢、靳輔的悲涼下場。
兩位主角,在殘酷的歲月中無一幸免,不是他們治河之道錯了,而是那個年代錯了。
幾位演員的表演堪稱精彩。
黃志忠演這種剛直型的角色,一句“你們家主子要替我洗罪,可是我無罪可洗”,說出來就是鐵骨錚錚的浩然正氣。
蘇可的于震甲更是演得我幾度想腦溢血,又被角色氣活過來。
《天下長河》里的故事看似長河,其實精髓在于天下二字。
長河,是普通百姓的長河,天下,卻是帝王家的天下,天下長河,又如何治的好。
好故事,好角色,好演員,各種因素疊加在一起,造就了這部低調的佳作。
天地萬物之逆旅,光陰百代之過客,只有黃河之水百年浩浩,奔流不絕。能拍出如此深度格局的古裝劇,不多了。
好了,以上就是近3年十部最佳的權謀劇。
盤點完我們不難發現,權謀劇在逐漸細分賽道,有《藏海傳》的“堪輿破局”,有《九重紫》的古偶權謀,也有《掌心》的女性視角。
但歸根到底,風水堪輿、女子復仇團等等,終歸是讓權謀劇煥然一新的面子。
真正的里子,依然是邏輯暢順的權謀故事,全員扎實的演技,故事能自圓其說,再加一點小小創新,觀眾就會買賬。
權謀如風,但如果只跟隨風向,就會成無根浮萍,有根,才能長久。
這個根,就是故事的本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