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860字,閱讀約6分鐘 ▼
5月24日,一場聚焦傳統文化現代化的學術盛會——“中國傳統文化與戲劇影視發展”主題研討會,在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安仁校區音樂廳隆重舉行。
“中國傳統文化與戲劇影視發展”主題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由教育部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四川省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四川電影電視學院主辦,川影電視學院、電影學院、管理學院承辦,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影視劇作創研中心、四川作家作品改編研究中心、四川省藝術傳播學會、四川省非遺保護協會非遺影像記錄與傳播專委會、四川電影電視學院中華傳統文化學院共同協辦。
研討會現場
此次盛會匯聚了國內戲劇與影視學科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來自北京電影學院、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傳媒學院、西北大學、南京傳媒學院、海口經濟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等高校100余人參會,共同聚焦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戲劇影視藝術的深度融合發展,探尋傳統文化現代化的創新路徑。
開幕式
啟幕學術盛宴,共話文化傳承
顏杰教授致辭
開幕式上,川影副校長顏杰教授在致辭中指出,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戲劇影視創作的精神沃土和思想源泉,當代戲劇影視藝術則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載體。希望通過本次研討會,讓傳統美學的智慧之光照亮現代熒屏,使戲曲藝術的精粹絕活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生,將水墨丹青的意境美學融入影視語言,在傳統與現代的深度融合中探索中國影視藝術的創新發展之路。
駱平教授致辭
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四川省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院長駱平教授在致辭中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戲劇影視創作既要扎根傳統美學的精髓,又要以創新思維激活其時代生命力。當前,四川影視教育已形成集群化發展格局,產出了一批如《哪吒2》等兼具文化底蘊與產業價值的標桿作品,但在傳統文化的當代轉化、國際傳播等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本次研討會旨在匯聚專家學者的智慧,探索傳統美學與現代技術深度融合的創作路徑,打造彰顯中國氣派、巴蜀特色的戲劇影視高質量發展體系,為培養新時代文藝創新人才提供方法論支撐。
王博副教授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由四川省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副秘書長、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王博主持。
主題發言
聚焦學術前沿,探尋融合之道
主題發言環節
劉麗教授主持主題發言環節
主題發言環節由川影電視學院副院長劉麗教授主持。多位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出發,深入探討了傳統文化與戲劇影視發展的關系,為傳統文化現代化賦能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參考。
孫立軍教授 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動畫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戲劇與影視分委員會委員
發言題目:《AI時代下的影視藝術人才培養思考》
孫立軍教授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技術對影視藝術教育的深遠影響。他強調,AI時代并非機器的時代,而是人的時代,關鍵在于如何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化。他提出影視藝術 人才培養應聚焦“想象力、審美力與執行力” 三大核心能力,并通過多部由師生共創的AI全流程制作短片,生動展示了人機共創模式下藝術創作的無限可能。
王海洲教授 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戲劇與影視分委員會召集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發言題目:《厚植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影視藝術質量》
王海洲教授從五個維度深入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影視藝術創作的深遠影響。他指出,傳統文化有助于作品題材、素材的發掘與挖掘,有助于主題表達的價值提升,有助于典型人物的塑造,有助于作品表達技法、技巧的提升,有助于凝練作品的風格、品格,并以《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經典作品為例,生動闡釋了傳統文化在人物塑造、情感表達和精神價值呈現方面的當代意義。
范志忠教授 浙江大學國際影視發展研究院院長、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戲劇與影視分委員會委員
發言題目:《中國電影傳統與現代性的文化張力與美學建構》
范志忠教授講述了中國電影傳統與現代性的文化張力和美學建構的過程。他認為,在中西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中,中國電影創作與理論唯有根植于優秀傳統文化獨特的東方之美,并始終堅守契合現代文明的現實主義精神,以類型化敘事和工業化制作,方能建構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電影學派的現代性美學。
賈磊磊教授 中國藝術研究院原副院長、遼寧大學兼職教授、海口經濟學院南海藝術與科技學院院長
發言題目:《中國電影中的儒家倫理》
賈磊磊教授以經典武俠電影《方世玉》中“世玉刑場救父”的經典橋段為例,揭示了中國電影區別于西方電影的典型特質——儒家倫理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因素。他指出,在中國電影百年發展歷程中,儒家倫理思想始終如一條精神血脈貫穿其間。從家庭倫理片中“孝悌為本”的情感敘事,到歷史題材中“家國同構”的價值抉擇,儒家文化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滲透進敘事肌理,構建起具有民族特色的影像話語體系。
項仲平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南京傳媒學院副校長
發言題目:《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影視創作的新思考》
項仲平教授從文化認知、敘事重構、符號轉化、價值傳遞及挑戰展望五個維度,深入剖析了傳統文化與影視創作的融合路徑與發展方向,并提出三點建設性對策:首先,加強跨學科研究,建立“影視創作+文化研究+科技應用”協同創新機制;其次,構建科學合理的傳統文化影視轉化評價體系,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和文化保守主義;最后,深化國際傳播策略研究,通過聯合制作、國際合拍等,推動傳統文化元素與國際敘事范式融合,提升中國影視文化軟實力。
周安華教授 南京大學亞洲影視與傳媒研究中心主任
發言題目:《當代中國動畫的傳統魅惑》
周安華教授對多部中外經典動畫案例進行深入剖析,從《鐵扇公主》到《大鬧天宮》的經典傳承,再到沖進全球票房前五的《哪吒2》,指出精良的制作水準是票房勝利的重要因素,根本在于作品強大的IP基礎和全新的文化觀念。他認為,中國動畫要善于從豐厚的傳統文化資源中汲取靈感,既要扎根于民族歷史與傳說,又要著眼于人類共通的情感表達,才能創作出具有強大感染力的作品。
姚爭教授 教育部戲劇影視專業教指委委員、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實驗教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浙江傳媒學院副校長
發言題目:《天時與地利:人工智能背景下浙江影視創作與人才培養的新機遇》
姚爭教授從“天時—人工智能賦能影視行業發展現狀、地利—浙江影視產業集群優勢、新機遇—人工智能賦能浙江影視創作與人才培養、浙傳實踐:探索AI時代影視教育新范式”四方面展開。在技術機遇(“天時”)與產業基礎(“地利”)的雙重加持下,浙江正以開放姿態擁抱技術變革,同時以人文精神校準發展方向。唯有讓技術創新與文化傳承同頻共振,方能在智能時代的浪潮中,構建兼具科技質感與東方氣韻的影視新生態,為全球影視產業升級提供“中國方案”。
張阿利教授 西北大學西安電影學院院長、中國西部影視研究院院長
發言題目:《中國西部電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像闡釋》
張阿利教授從“對傳統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歷史再現、對傳統人文精神的歷史呈現、對傳統文化物象的影像傳達、對傳統民俗文化及風情的鏡語展現”四方面展開。通過《人生》《老井》《孩子王》《百鳥朝鳳》等經典西部電影的案例分析,指出中國西部電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借鑒和揚棄,充分證明了中國電影是一種一直以來負載著民族形象、文化精神和意識形態的文化載體,承擔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和時代擔當。
劉翼教授 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教師、一級導演
發言題目:《川劇文化融入戲劇影視教育的路徑探究》
劉翼教授從時代命題、特色定位、實踐路徑、模式構建和發展展望五個維度,全面呈現了成都理工大學戲曲影視教育的特色成果。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以川劇藝術為切入點,依托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川劇傳習展示基地、傳統地方戲曲資源數字化保護與智能共享實驗室、四川省川劇藝術普及基地等省級平臺與校級川劇藝術研究所,構建了“理論研究—教學實踐—創作轉化”的學術閉環。
現場參會師生認真聆聽
閉幕式
總結展望,凝聚文化創新共識
黃萍教授
閉幕式上,川影校務委員、發展規劃處處長黃萍教授對本次會議進行總結。她希望與會人員能夠將本次研討會的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進一步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為當代戲劇影視發展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蓬勃的創新活力,助力戲劇影視行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合影留念
通過本次研討會的深入交流與探討,大家進一步凝聚了共識,積極汲取傳統文化的智慧和力量,以創新為驅動,以技術為支撐,不斷推動傳統文化與戲劇影視藝術的深度融合,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國戲劇影視事業的繁榮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出品 ——
【原創作品 | 轉載請注明出處】
文 | 發展規劃處
圖 | 川影大型節目融創中心 郭子薇
編輯 | 陳熹
圖片審核 | 賴光瑋
復審 | 尹丹
終審 | 余樂
歡迎投稿
cyxctzb2020@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