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都在征兵。烏克蘭那邊征兵,新兵訓練時間從九十天壓到四十天。訓練完就給發火箭筒,直接送上前線。人一到營地,先問三個問題:會寫字嗎,會讀書嗎,會扣扳機嗎。第二個問題回答不好,也能上前線。北約教官過來,看見樣子像成人的,就直接拉走去填戰線。
俄羅斯那邊也有征兵的情況。莫斯科街上抓人的視頻很多,就連醫生都有被征兵處的人帶走的記錄。兩邊都缺人。有個沒上報的消息說,俄軍新征來的兵,平均年齡是二十五歲。這個數字只在一個軍醫的日記里出現過——說明年輕人消耗得很快!
前線物資很緊張。先說烏克蘭方面:第一、前線有百分之六十的旅,只能修補舊彈殼和更換炮管來打仗。第二、自己國家生產炮彈,一個的價錢是歐洲進口的兩倍,產量還跟不上俄軍一天的消耗。第三、無人機工廠一小時只能造出三架,俄軍一次進攻打掉的都不止這個數。
俄羅斯也在節省。有視頻拍到,俄軍士兵把繳獲的烏克蘭火箭推進劑,灌進自己家的老式火箭筒里用。甚至把化肥摻到炸藥里面增加份量。烏克蘭士兵也有自己的辦法,把北約不讓用的火炮改了,用燒柴火的方式加壓發射——能打出去一發就算一發。
“美國軍援賬單累計1233億美元,但火控系統、引信、發射藥全都標著‘分批交付’。“
這個交付方式很有問題。烏克蘭軍隊先拿到的是發射架,但是炮彈需要后面幾批才能到。第一批彈藥送到烏克蘭邊境,第二批又送進了波蘭的倉庫。結果就是,前線士兵拿到手里的只有半箱空殼。美軍發言人只說會“持續援助”——但是沒說會給“足夠火力”!
那邊的補給線也被炸得厲害。從頓涅茨克到扎波羅熱的運輸路線,就像一條被剝了皮的蛇,看著還在動,其實肉都沒了,只剩下骨頭。后勤只能通知955旅和128旅這些部隊,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在當地找物資。可是能用的海馬斯炮彈,三個星期前就打完了。
烏克蘭的出海通道也基本被堵死。敖德薩港口早上又響起了爆炸聲。對岸羅馬尼亞準備出發的貨運列車,裝滿了油,結果又開回去了。黑海的糧倉現在沒剩下多少糧食,負責運糧的司機也不知道該把糧食送到哪里去,因為岸上的碼頭隨時可能被炸掉。
這種消耗戰打到有個很說明問題的例子:一架俄羅斯的蘇-34轟炸機,在烏克蘭中部扔完最后四噸彈藥就返航了。這架飛機直接退役——原因是后面沒有目標能打了,也沒有彈藥可以裝了。這個機組的“謝幕戰”三個小時后就上了簡報。
政治上的壓力也來了。美國那邊,特朗普給烏克蘭提出一個方案:50天內和談。時間到了不簽,就停止給錢。這相當于斷了烏克蘭的口糧。俄羅斯對這個的回應很直接。克里姆林宮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說:談判可以,但俄軍不會減慢進攻速度!說完話的凌晨,哈爾科夫又一棟樓被炸塌了。
戰爭已經影響到了普通人。烏克蘭士兵把打廢的炮彈殼放到亞馬遜網站上賣,一個三十多美元,幾個小時就賣光了。每個炮彈殼上都簽了士兵的名字和日期。有買家留言說,買這個東西,是提醒自己戰爭還在繼續。這說明戰場離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