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陳賡第一次見徐向前,心里直犯嘀咕:這人也太悶了吧!可等真打起仗來,他立刻改口——
“這個人,不簡單。”
為什么會這樣呢?
黃埔軍校第一期出了兩位傳奇人物,一個是幽默詼諧、能文能武的陳賡,另一個是低調沉穩、戰功赫赫的徐向前。
兩人同窗,卻幾乎沒有交集,直到1931年才在紅四方面軍里搭檔。
陳賡一開始對徐向前沒什么好感,覺得這人話少、性格沉悶,甚至有些無趣。
但戰爭才是檢驗一切的試金石。
當時,紅軍正面臨敵人的圍剿,徐向前是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陳賡則是他的手下之一,帶著一個師。
陳賡是個愛琢磨戰術的人,心想:這位總指揮到底行不行?結果一場惡戰下來,他徹底服了。
徐向前不僅指揮沉穩,還能精準判斷戰局變化,帶著部隊巧妙穿插,打得敵人措手不及。
陳賡這才意識到,這個看似不顯山不露水的老同學,原來是個深藏不露的高手。
徐向前的低調,早在黃埔軍校時就顯露無遺。
他成績優異,卻不善交際,話少得讓人誤以為他性格木訥。
連蔣介石都曾拉攏他,結果被他的惜字如金搞得不耐煩,覺得這人沒什么發展前途,便沒再搭理他。
可誰能想到,后來徐向前竟成了解放戰爭中橫掃山西的關鍵人物?
相比之下,陳賡就像是黃埔軍校里的“社交達人”。
他風趣幽默,朋友遍天下,和國共兩黨的不少人關系都不錯。
蔣介石對他欣賞有加,甚至親自勸他投靠國民黨。
但陳賡早在1922年就加入了共產黨,立場堅定,哪怕后來被捕,蔣介石親自勸降,他都能用冷嘲熱諷把對方噎得無話可說。
最終,連蔣介石昔日的學生們都紛紛求情,他才得以脫身。
陳賡和徐向前的合作,真正考驗的是兩人對戰爭的理解。
反圍剿戰斗中,陳賡主動帶兵突襲敵人后方,吸引火力,而徐向前則抓住時機,展開反擊。
這種默契配合,讓他們在戰場上屢戰屢勝。
徐向前原本并不太了解陳賡,經過這場戰斗,他才發現陳賡不僅打仗勇敢,而且戰術靈活,敢打敢拼。
陳賡這邊的感受則更為強烈。
他之前對徐向前的印象是“沉悶”,可打過幾仗后,他發現徐向前的“沉悶”其實是沉穩,是深思熟慮后的冷靜決策。
他甚至自嘲道:“比起徐向前,我這點軍事才能,可能還差點意思。”
戰爭讓兩個性格迥異的人惺惺相惜。
雖然后來他們各自奔赴不同的戰場,但彼此的敬重卻一直未變。
新中國成立后,陳賡創辦哈軍工,培養軍工人才,而徐向前則擔任解放軍總參謀長,繼續籌劃國防建設。
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
但在陳賡和徐向前身上,性格只是表象,真正決定他們命運的,是各自內心的堅定和對革命的忠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