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韓國大選不到一周時間,李在明在全球直播演講中突然喊話中國,讓現場所有韓國媒體徹底懵了,他到底說了什么?又為什么說李在明才是真的有眼光的政治家?
據多家韓國媒體報道,近日在一場全球直播的競選演講中,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突然對中國喊話,他表示因上屆政府失策而導致的韓中關系惡化,他若當選總統,將“積極努力予以修復”。
此話一出,在場媒體面面相覷,全體錯愕,一位總統候選人如此直接地在全球舞臺上批評現任政府的對華政策,并將修復韓中關系擺在未來施政優先位置是極其罕見的。
更令韓媒震驚的是,李在明還暗示,現任總統尹錫悅政府將韓國完全押注在美國身上的做法,已經帶來實質性的外交成本。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李在明甚至明確提出,韓國“不需要卷入臺海問題”,也不應該在美中之間“站隊”。
李在明的表態一出,韓國各大媒體都表示“完全沒預料到他會在全球鏡頭前如此直白地提出對華承諾”,隨即就開始大篇幅報道此事,《韓聯社》在評論中指出,李在明并非首次提出對中國采取務實外交,他早在去年就反復強調“不能讓韓國成為美中之間的棋子”,主張將韓國利益放在首位。
要知道,在尹錫悅任內,韓國外交政策明顯向美日靠攏,特別是在安全領域強調美韓日三方軍事協作,這種傾向一度引發韓國國內保守派之外的不少擔憂,在一些專家看來,這種“唯美是從”的態度大大限制了韓國的發展,韓國是典型的貿易型國家,中國是其最大貿易伙伴,與中國關系惡化帶來的直接后果已經反映在出口數據、產業合作上。
據數據顯示,韓中關系因“薩德”反導系統變緊張之后,中國一度從韓國最大出口市場變為最大貿易逆差來源國,2024年韓國對華貿易逆差達到18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與此同時,美國特朗普政府重啟高關稅政策,對韓國汽車和鋼鐵等核心產業施加壓力,讓韓企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戰。
如今李在明在這個節骨眼上抓住這個議題,顯然也是在試圖爭取那些對尹錫悅外交路線不滿的中間選民和經濟利益相關者,事實證明,他的這個選擇是明智的。根據韓國民調機構5月數據,李在明的支持率高達52.1%,遠超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的31.1%和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的6.3%。
雖然李在明提出的“修復對華關系”在不少人看來是個“務實而理性的選擇”,但在韓國內部并非沒有爭議,一些保守派認為他的親中立場可能削弱與美日的聯盟關系,使韓國在安全保障上面臨風險,特別是在臺海局勢趨緊、朝鮮頻繁試射導彈的背景下,強調外交“中立”很有可能“削弱自身威懾力”。
但其實從近些年的實際情況就可以看到,韓國在中美競爭中“一邊倒”向美國靠攏,表面上是強化同盟關系、保障安全,但從長期看,其付出的代價是慘痛的,那意味著要一直當美國的“反華先鋒”,永遠都難談“自主”一事,所以有分析指出,一旦李在明成功當選總統,第一個要做的就是終止美方大力推動的“美韓日三邊軍事同盟”計劃。
總之,就像李在明說的那樣,“韓國不能只是美國的哨兵站,而應該是東亞的橋梁”,這才是韓國真正符合國民利益的發展路徑,你們認為呢?
信息來源:
界面新聞:《李在明公布外交政策:將穩定處理韓中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