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網(記者 但唐文)5月27日報道 5月最近幾日,在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和第二十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上,榮縣土陶再次大放異彩,受到觀眾的熱烈追捧。
“榮縣土陶制作技藝”(榮縣土陶)的土與火之歌,已唱響2000多年。發展至今,榮縣土陶產品不僅銷往國內各地,還遠銷美國、法國、韓國、奧地利等國,名揚海內外。近年來,靠著文化賦能,讓榮縣土陶實現了從傳統陶藝制作到文創陶轉型升級。
榮縣土陶的華麗轉身有何秘訣?5月25日,由四川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教育廳、省廣電局聯合主辦的2025年“時代光影 百部川揚”進基層、進企業、進高校宣傳活動走進自貢榮縣,探尋榮縣土陶的發展之路,傾聽榮縣土陶的土與火之歌。
榮縣土陶業,可追溯至秦漢時期。據《榮縣志》載,在秦漢時,土陶業便在榮縣的來牟、觀山、鐵廠鋪一帶發展起來。三國時期,諸葛亮引兵南征時,就曾在鐵廠鋪一帶一邊冶鐵鑄兵器,一邊設窯燒制碗、罐、盆、缽等生活用具。至今日,歷經各時期的持續發展,榮縣土陶制陶規模不斷擴大,產品種類也更加豐富。
據介紹,榮縣陶泥資源豐富,高嶺土等探明儲量12.7億噸以上,這些原料經過精細加工、預熱干燥、燒制及冷卻等工序后,制成的產品具有不滲不漏、透氣性好、吸水率高、釉色晶瑩、質地堅硬的品質。2017年榮縣被授予“中國(西部)陶都”稱號,土陶制作技藝也被納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年來,榮縣深挖土陶特色資源優勢,推動土陶生產方式、生產規模、銷售渠道轉型升級。數據顯示,2023年,榮縣土陶占有全國約47%的酒壇市場份額,土陶產業年產值達數十億元,全縣超過3萬人從事土陶產業相關工作,走出了一條提質增效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步入榮縣土陶創意園,展廳內琳瑯滿目的陶制品映入記眼簾,讓人目不暇接。造型獨特的酒瓶、花器、茶具等各類擺件,上面刻畫著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圖案,蘇東坡詩詞、熊貓、荷花、山水、花鳥魚蟲等題材,在燈光的映照下,栩栩如生,散發著溫潤的光澤。
守正創新,文化賦能。過去,榮縣土陶制品主要是泡菜壇、酒缸。近年來,靠著文化賦能,榮縣土陶從傳統工業陶向文創陶轉型升級。
為此,榮縣引進知名畫家、陶瓷藝術家劉勇入駐土陶創意園,開啟了榮縣文創陶產業發展新篇章。
2021年,劉勇帶著團隊從北京來榮縣創立一澄工作室,創作以茶具、陳設品等為主的工藝陶、文創陶,將土陶與傳統文化、榮縣特色相結合,賦予榮縣土陶更高的價值。
“榮縣陶泥含鐵等金屬元素較多,因此榮縣陶最大的特點是色彩比較豐富飽滿,經過高溫燒制后,出來的色彩變化很大。產品的顏色千變萬化,非常好看。”劉勇向記者介紹,榮縣境內陶土礦產資源儲量豐富,龐大的儲量,足夠支撐200條生產線使用600年以上。
談到榮縣陶的轉型,劉勇表示,榮縣一直在尋找突破,就是想在過去傳統的工業化基礎上,打造現代化的藝術陶,讓榮縣陶走進更廣闊的市場。“現在的產品,既是實用器具,又是藝術品,具備觀賞性和實用兩種性能。所以銷路比較廣泛,市場就打開了。”劉勇告訴記者,如今的年輕人喜歡具有傳統又時尚的產品。“作為出海文創產品,土陶文創產品榮州陶《一澄東坡文人壺》,作為中華文化數字資產產品,在北京國際版權交易中心和美國紐約數字資產交易所同步發售。這也是對榮縣陶產業的巨大鼓勵。2023年,我們創作的熊貓系列作品作為成都大運會的伴手禮,成了一個‘網紅’產品。”行走在擺滿陶器的展架間,劉勇介紹道。
為了進一步提升榮縣陶的知名度,榮縣積極組織陶企“走出去”,參加“新加坡FHA展會”“廣交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中國國際酒博會”等各類展會。在熱鬧的展會上,榮縣陶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眾多目光,知名度得到顯著提升,逐漸在國內外市場嶄露頭角。這一系列舉措也為榮縣陶產業的發展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近年來,榮縣還積極推動土陶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土陶+花茶”“土陶+文旅”“土陶+研學”等“土陶+”生態,實現了從傳統土陶生產向現代化、創意化產業發展的轉型升級,還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發展。
數據顯示,榮縣現有土陶企業39家,年生產工業酒壇30萬件、酒瓶1800萬件,帶動上下游就業1.2萬人。2025年一季度,全縣土陶產業產值達4.2億元,同比增長12.6%,成為縣域經濟“壓艙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