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經濟聯系日益加深,德國這位歐盟的經濟巨頭卻在國際關系上與中國展開了一場微妙的外交博弈。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14日,德國新總理默茨在聯邦議院首次發表演講,他的每一句話都像是在為德國乃至整個歐盟的對華政策設定新的基調。然而,這才過去沒一周,德外長就將一通電話打給王毅,直言想做中國最信賴的伙伴。這到底發生了什么?
(默茨發布就任德國總理后的首次講話,約45分鐘講話中,多次提到中德關系)
1、特朗普服軟后,德國電話打到北京
在這場僅有45分鐘的講話中,默茨提出,應當推動中國在俄烏沖突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這無疑顯示出德國的新領導層正試圖在地緣政治舞臺上嶄露頭角。
《南華早報》稱,默茨的這些言辭意味著在對待中國的策略上,他選擇了更為強硬的態度,。這或許意味著,德國將在對華關系上“主動出擊”。
然而,這種姿態背后也透露出一種無奈與矛盾。德國,尤其是其汽車行業,對于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可謂是“唇齒相依”。中德之間這種緊密的經濟聯系使得德國的任何對華政策調整都顯得格外謹慎。
所以,外界都很好奇,默茨一方面聲稱要減少對中國的單方面依賴,另一方面又無法忽視與中國市場的經濟往來。這個“騎墻”的態度究竟能持續多久?
答案其實是不到一周!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就在特朗普讓步削減對華關稅后,德國新任外長瓦德富爾也立即將一通電話打給中國外交部長王毅。
(德國外交部長瓦德富爾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通電話,期間各自表達了自己的訴求)
2、王毅部長對德外長提出一個要求
比起默茨宣示中德關系新立場,中國的外交步伐卻顯得更加穩健而理性。此次中德外長通話正是最好的詮釋。
王毅在對話中,重申了中德關系的戰略重要性,并提出一個要求,那就是希望德國能夠維持“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盡快解決中國電動車反補貼案。
這一溝通無疑表明,中國明確看到了德國新政府在對華關系上的微妙變化,并通過建設性的對話尋求共同利益。尤其是在電動汽車行業。
實際上,這并不是中國第一次提出這樣的努力。早在4月底,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便向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穆勒表達了類似的立場。
王文濤指出,貿易保護主義行動的浪潮,無疑會給全球汽車產業鏈帶來巨大的破壞,尤其是德國這樣一個汽車制造業大國,必然會受到影響。在全球經濟競爭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中德兩國更應該通過協商來化解眼前的分裂與對抗。
(德國外交部長瓦德富爾亮出友好態度,聲稱希望可以做中國信賴的伙伴)
3、德外長亮明立場:愿做中國可信賴的伙伴
那么,中德外長通電話之后,事情是否有進展?
值得一提的是,雙方對以最低售價承諾來替代額外關稅的可能性表示出積極態度。不僅如此,德國方面還第一時間亮明對深化雙邊合作的積極態度。
德外長瓦德富爾在通話中承諾,將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并希望可以成為中國可靠的伙伴。
同時,他也表達了與中國一道,通過對話與協商化解分歧的意愿。這意味著,盡管德國在新總理領導下表現出某種程度的獨立和強硬,但其內心仍向往務實合作,并渴望在復雜國際事務中與中國保持一種健康的關系平衡。
別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案僅僅是中德關系中的一小部分,但其背后卻有更深遠的意義。比如說,雙方在這一領域的合作不僅有助于兩國產業鏈的優化,也為中歐關系的發展開辟了新的契機。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出口國與生產國,德國產量僅次中國)
4、中德找到“合作新常態”?
這些年來,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德兩國扮演著自由貿易的積極擁護者角色。然而,特朗普政府發動的關稅戰卻讓這種原本緊密相連的關系面臨重重考驗。全球市場分析師和專家普遍認為,歸因于特朗普政府保護主義政策的崛起,傳統汽車產業鏈正變得日益復雜多變。
而中國和德國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車出口國和生產國,供應鏈已經高度全球化。現代汽車制造業在全球化時代已然形成了一個復雜的網絡。所以,以關稅作為手段來干預這一高度全球化的工業,顯然是對現代經濟發展趨勢的一種逆潮流行為。
說白了,在全球經濟局勢不甚穩定的時候,只有通過持續且深入的交流,才能找到共識,并把握住合作的良機。而中德顯然已經認清這一點,也的確朝著該目標一步步走。
可想而知,此次對話為將來中德之間的交往鋪出一條“康莊大道”,只要雙方都保持一定的靈活性與戰略耐心,那合作必然是友好且互利互惠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