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圖:5月22日,“12355愛‘心’百校行”活動現場,學生在體驗拳擊。本報記者 林煥新 攝
小圖:5月23日,在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牛牦山小學,學生在參加趣味減壓游戲。蘭自濤 攝
今年5月,是第二個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月。連日來,一系列守護學生心理健康的活動如火如荼開展。
5月22日,“12355愛‘心’百校行”活動在首都師范大學啟動。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心晴”守護?記者在現場感受。
守護一
在“心”世界里種滿花
首都師范大學大四學生楊珈瑜舉著一個小袋子,從人群中鉆了出來。“這是一個助眠香囊,我放了丁香、薰衣草。”她向記者介紹。
一旁,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者協會會長、大三學生趙婭汛遞來一張花卉涂色卡:“同學,要不要來體驗一下‘繪畫曼陀羅’?”
在當天的“12355愛‘心’百校行”活動中,23所北京高校和7家共青團中央直屬事業單位搭建起“守護‘心’成長 青春游園會”。沙盤體驗、心理學實驗、拳擊釋壓力等各項活動,吸引了大量學生參與。“不同的活動讓同學們釋放壓力,獲得積極情緒,就像在心里種滿花。”趙婭汛說。
如何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許多參會專家也在思考。
當天,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題“面對面”活動同步舉行。與會專家形成共識——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育人各環節。
北京匯文中學心理教師、北京市十佳心理教育工作者胡遲分享了學校經驗:“我們倡導體育鍛煉,鍛煉學生意志品質,提升集體榮譽感。”
“心理健康教育要從‘被動干預’轉向‘主動培育’。”首都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院長、中國心理學會理事王爭艷表示,比如,將志愿服務的經歷與個人成長掛鉤,在助人中強化學生自我價值感。
守護二
“技術”遇上“心理健康”
“明顯感受到科技正在融入心理健康!”記者遇見了河南大象心理門診有限公司市場經理白巖,他們所研發的儀器可以開展AI心理測評,并抓取測試者在對話時的面部表情,提高測試準確度。
記者看到,游園會現場有很多穿戴式設備、人工智能應用。當“技術”遇上“心理健康”,會有怎樣的化學反應?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馮仕政表示,數字技術讓人與人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單一化、淺表化、碎片化,如果使用和應用不當,會導致人們進行真實交往的意愿和能力下降。
“豐富而活躍的群體生活可以豐富感知、培養認知、鍛煉意志、完善人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要注重從青少年的生活做起,讓他們從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更好地感受自我、認識自我。”馮仕政說。
胡遲同樣注意到技術的“雙刃劍”。“青少年對人工智能的認知度非常高,但是也容易受到網絡輿論影響。”她建議,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積極引導學生提升人工智能時代的學習素養。此外,可以引進心理智慧系統,協助學生解決一般心理問題。
守護三
“溫暖力量”在變大
“你知道12355熱線嗎?12356熱線呢?”
在“面對面”活動中,北京回龍觀醫院業務副院長、中國心理學會注冊督導師李曉虹介紹,12355是共青團中央設立的青少年心理咨詢和法律援助熱線電話,心理咨詢、法律援助、助學幫困、考試減壓、安全宣傳等都在熱線服務范圍內。12356則是國家衛健委設立的全國心理援助熱線,尤其對處于高危狀態的來電者提供及時干預,而青少年是撥打熱線的主要人群之一。
“兩條熱線各有專長與側重,就是要為兒童青少年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支持。”李曉虹說。
活動中,各方力量集結。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臨沂市手牽手孤困兒童心理輔導志愿服務團團長徐軍呼吁:“我們需要搭建社會力量參與的平臺,引導心理咨詢機構、公益組織、志愿者團隊等通過規范化渠道提供服務,暢通學校、醫療機構、社會組織之間的協作通道,確保干預服務無縫銜接。”
民建中央調研部二級巡視員李沛熹建議:“要筑牢學校防控主陣地,加大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力度,政府和社會各界要進一步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提升心理健康服務可獲得性,全面提升家長心理健康知識水平。”
“我剛剛體驗了推拿,感覺很放松。”天空落下小雨,首都師范大學研一學生盧駿從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展位走出來,她對記者說,“祝你也開心,祝愿大家都能開心。”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28日 第03版
作者:本報記者 林煥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