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討論環節,嘉賓圍繞“如何推動新大眾文藝健康發展”展開討論。(主辦方供圖)
深圳新聞網2025年5月28日訊(深圳報業集團記者 江曉蠶 高靈靈)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5月27日,2025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繁榮文藝創作”論壇在深圳舉行,全國文藝領域上百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圍繞“互聯網條件下的新大眾文藝”開展演講、討論,為推動新大眾文藝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新大眾文藝塑造全新文藝形態
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的發展,讓大眾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深度參與著文學藝術的生產傳播,改變和塑造著一個時代的文藝形態。
“寫作的圈子被打破了,人人皆可是作者。”論壇上,廣東省作協主席、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謝有順發表了主題演講。 在他看來, “新大眾文藝”應時而生,它團結那些無名的寫作者,理解那些沉默的生活,并對一種強力生長但還未經雕琢的寫作方式抱以足夠的寬容。“當越來越多‘新大眾文藝’創作者愿意寫出自己的故事、說出自己的感受,這種磅礴的文藝力量就會被昭示出來。”
中央戲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郝戎圍繞“新大眾文藝視野下的新文本現象”作主題演講。他表示,“新大眾文藝”是一種跨媒介寫作,融合了文字與圖片、聲音與影像的“新文本”,引發了新的敘事范式。“‘新大眾文藝’與數字技術實現雙向奔赴,雖然是個人表達的集體風貌,但是更容易形成文化共識和感受的共同體,形成中國獨特的敘事體系。”他認為,面對新大眾文藝的興盛,更應守正創新、激濁揚清,發揮新大眾文藝共同體的作用,弘揚中國精神、彰顯中國力量。
陜西省西安市委原常委、宣傳部部長王軍結合自身實踐和社會觀察提出,新媒體技術正在重塑文藝格局。“未來文藝形態將隨傳播技術和人工智能的進步持續演變。”他建議,將算法向善作為文化治理的新課題,推動算法邏輯納入公共文化治理,引導平臺從流量為王走向內容為王,讓算法真正尊重人民的審美需求、表達權利和社會話語權。
“大眾化是土壤,精品化才是種子。與其詛咒流量暗河,不如去修建文化導流渠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煤礦文工團團長靳東在演講時表示,針對當下文藝創作商業化、同質化等現象,內容創作者要以優質內容去引領、重構“共生”的價值基準。“任何時期的任何藝術,‘內容為王’這一鐵的定律不能變。”
共同推動新大眾文藝健康發展
圓桌論壇環節,《人民文學》雜志社主編、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徐則臣,作曲家王備,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中文在線集團常務副總裁謝廣才,編劇柳樺,新媒體《影視獨舌》總編輯李星文,基層文藝工作者代表、詩人王計兵等嘉賓,共同圍繞“如何推動新大眾文藝健康發展”展開深入討論。
徐則臣從傳播角度對“新大眾文藝”的內涵與外延進行闡述。他談到,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互聯網思維的普及,以及新的傳播工具、傳播渠道的出現,讓新大眾文藝成為可能。“從作者到觀眾再到讀者,整個文藝生產過程中所有的人都在參與,這是一個全民的文藝。”
“時代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最好的契機。”作為基層文藝工作者,“外賣詩人”王計兵分享了他的寫作經歷。“當一個個寫作者被托舉出來之后,對大眾文藝應該怎么影響?不要讓素人寫作的標簽拉低文學的要求。”
本次圓桌論壇上,王備和柳樺分別從AI創作對內容創作者的影響、長劇與短劇的融合等方面進行了分享;謝廣才和李星文也分別從微短劇出海、微短劇精品化等方面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何弘根據自身實踐,探討了互聯網條件下網絡文學主流化的趨勢和未來。
嘉賓觀點
所有對生活懷著好奇和熱情的人,他們的生命力、感受力、想象力都有可能成為藝術。
——廣東省作協主席、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謝有順
新大眾文藝與數字技術實現雙向奔赴,更容易形成文化共識和感受的共同體,形成中國獨特的敘事體系。
——中央戲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郝戎
未來文藝形態將隨傳播技術和人工智能的進步持續演變,正如我們無法預料短視頻的爆發,未來還會涌現出什么形式,值得深入研究。
——陜西省西安市委原常委、宣傳部部長 王軍
當我們在談論互聯網條件下的新大眾文藝時,本質上是在尋找數字時代的文明存續密碼。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煤礦文工團團長 靳東
大眾文藝需要更多的參與者和實踐者,需要文藝的“大眾化”,同時有能力“化大眾”。
——《人民文學》雜志社主編、茅盾文學獎獲得者 徐則臣
有四件事是AI無法承擔,但人類必須繼續堅持的:表達意圖的設定權,版本選擇的判斷力,為表達署名并承擔后果的責任感,作為藝術家的使命感與文化擔當。
——作曲家 王備
網絡文學對我們來說,從來不是一個文體,而是一個文藝的新形態。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任 何弘
當AI創作以不可阻擋的氣勢撲面而來時,固步自封只會被淘汰。
——編劇 柳樺
微短劇給新手和大眾帶來了入局的機會。
——新媒體《影視獨舌》總編輯 李星文
無論哪種方式寫作,文學最終都要回歸文學本身,讓作品說話,更有利于文學產生長久的、大眾化的影響,更好地體現文學應有的價值。
——基層文藝工作者代表、詩人 王計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