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港口的事情才剛剛算“塵埃落定”,美國就又來“搶”中企的港口了。
這次是中企在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這個港口當初在澳大利亞手里可是個“燙手山芋”,不賺錢又費事,澳政府索性也就租了出去。
中國嵐橋集團接手之后,沒幾年這個港口就“起死回生”,成為了澳洲炙手可熱的香餑餑,而也就是在這之后美、澳兩國就想用各種方法“巧取豪奪”。
尤其是在最近,澳政府想“要回”港口的態度越來越強硬,美國一家企業又十分“巧合”的想要“競購”,而且這家企業還和特朗普的關系“不一般”。
見狀,我國外交部和大使館直接為嵐橋集團站臺:合法權益應當受充分保護!
事情得從2015年說起。那時候,達爾文港對澳大利亞政府來說,就是個雞肋——沒什么船來,貨物吞吐量少得可憐,港口年年虧損,政府也懶得管。
澳大利亞北領地政府索性把這塊燙手山芋甩了出去,公開招標,歡迎任何有興趣的企業來接盤。
中國嵐橋集團看準了機會,通過完全合法的競標程序,以5億多澳元拿下了達爾文港99年的經營權。
合同簽得清清楚楚,流程也透明得不能再透明。嵐橋集團接手后,投入了大量資金,把這個半死不活的港口改造成了北澳最先進的深水港。
吞吐量從幾乎為零飆升到每年2600萬噸,港口不僅扭虧為盈,還開始為當地經濟貢獻力量。
誰能想到,這個當年沒人要的港口,竟然在幾年后成了澳大利亞政府眼中的香餑餑?
好景不長。2018年,澳大利亞政壇換了新面孔,莫里森上臺。這位親美派政客一上任,就把矛頭對準了中國。
中澳關系迅速惡化,中國暫停了澳大利亞煤炭進口,兩國關系跌入冰點。
莫里森政府開始對達爾文港的租賃協議“找茬”,聲稱要審查中國企業的經營權,理由無非是老生常談的“國家安全”。
這套說辭聽起來冠冕堂皇,但誰都清楚,澳大利亞政府突然對達爾文港感興趣,背后少不了美國的影子。
美國一直對中國的海外投資高度警惕,尤其是像達爾文港這樣具有戰略意義的資產。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早在2015年就公開表達過不滿,覺得澳大利亞把港口租給中國企業,簡直是“威脅”了美國在太平洋的利益。
到了2022年,阿爾巴尼斯接替莫里森成為澳大利亞總理。這位工黨領袖一開始似乎不想把事情鬧得太僵。
他上臺后暫停了對達爾文港的審查,擺出一副要修補中澳關系的姿態。
畢竟,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2024年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出口占其總出口的36.8%,而對美國的出口僅占4.6%。
稍微有點經濟頭腦的人都知道,澳大利亞的經濟命脈和中國市場息息相關,貿然得罪中國,等于自斷財路。
阿爾巴尼斯的“善意”沒持續多久。2025年,澳大利亞大選臨近,國內親美勢力開始蠢蠢欲動,達爾文港的控制權問題又被重新拋上了臺面。
這次,澳大利亞政府的意圖更加露骨。他們不僅重提“國家安全”的大旗,還直接表示要強行收回達爾文港的經營權。
嵐橋集團當年接手時,港口是個賠錢貨,澳大利亞政府毫不在意;如今港口成了賺錢的寶貝,政府卻突然跳出來說要“收回來”。
這副嘴臉,實在是讓人嘆為觀止。更可笑的是,澳大利亞政府一開始還裝模作樣地說要通過“商業手段”收購,但嵐橋集團顯然不會輕易放手。
畢竟,誰會傻到把自己辛苦改造的資產拱手讓人?于是,澳大利亞政府撕下了偽裝,直接亮出了行政手段的底牌,準備強行接管。
就在這時候,美國的角色開始浮出水面。一家名叫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的美國私募股權公司突然宣布要“競購”達爾文港的租約。
這家公司的出價據說略高于嵐橋集團當年的5.06億澳元,號稱可能達到10億澳元。
表面上看,這似乎是一場正常的商業競爭,但稍微了解背景的人都知道,這家公司的來頭可不簡單。
Cerberus的聯合創始人史蒂夫·范伯格在2025年3月被特朗普政府任命為美國國防部副部長,這層關系讓Cerberus的競購動機顯得格外耐人尋味。
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港口和航運產業一直虎視眈眈,無論是強行擠出中國企業在巴拿馬運河的運營,還是對懸掛中國國旗的商船征收高額費用,都透露出一個信號:美國要遏制中國在全球港口領域的布局。
而達爾文港,顯然成了他們眼中的一塊肥肉。
Cerberus的“競價”行為,看似是為了接手港口,實則更像是在為澳大利亞政府的強行收回鋪路。
如果澳大利亞政府直接違約收回港口,勢必會面臨嵐橋集團的天價賠償要求。
而現在,有了Cerberus這個“買家”,澳大利亞政府似乎找到了一條“曲線救國”的路子——先讓美國公司接手,再名正言順地把港口從中國企業手中“轉移”。
這套操作,簡直是把“巧取豪奪”演繹得淋漓盡致。
澳大利亞政府一邊高喊“國家安全”,一邊卻心安理得地準備違背當年的合同承諾,真是讓人忍不住想問一句:這算不算典型的“過河拆橋”?
中方顯然不會對這種行為坐視不理!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肖千多次公開表態,強調嵐橋集團的租約是通過合法、透明的程序獲得的,澳大利亞政府沒有任何理由單方面撕毀合同。
肖千還指出,嵐橋集團對達爾文港的巨大投資,不僅讓港口起死回生,還為當地經濟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澳大利亞政府在港口虧損時巴不得甩手不管,現在港口賺錢了卻想要強行拿回去,這種做法在道義上完全站不住腳。
中方明確警告,如果澳大利亞執意推進這一計劃,不僅要面對巨額賠償,還可能引發中國的反制措施。
更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亞的經濟命脈與中國市場緊密相連。
2023年至2024年,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出口高達2120億澳元,而對美國的出口僅為370億澳元。
如此懸殊的差距,讓澳大利亞政府在處理中澳關系時不得不三思而后行。面對美國的壓力,澳大利亞政府似乎有些騎虎難下。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已經讓澳大利亞的礦產和農產品出口受到重創,阿爾巴尼斯政府卻不敢對美國說半個“不”字,反而在達爾文港問題上對美國言聽計從。
這種一邊倒的姿態,實在是讓人覺得有些可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