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報記者 鄧敏敏 文/攝
“‘青春之歌’是啥?”“好像是個大學生創新成果展,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一定很厲害。”這組對話是中國旅游報社記者近日在“青春之歌——全國大學生創新成果展”展廳前聽到最多的對話。此次展覽是國家博物館推出的首場“國家展覽”,人氣滿滿。
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青春之歌——全國大學生創新成果展”
“國家展覽”
“國家展覽”是國家博物館擔負新時代的文化使命,依托自身豐富藏品儲備、優質展示平臺、卓越策展能力、深厚學術積淀及廣泛國際交流等優勢,全新重磅推出的展示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頂尖綜合性展覽品牌。
據介紹,“國家展覽”于2024年提出,2025年正式實施,旨在通過系列化、主題化、國際化的展覽矩陣,推動歷史敘事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構建兼具本土特色與國際視野的展覽展示體系,全面激活國家博物館的文化傳播力,向全球觀眾宣介中國主張、傳播中華文化、展示中國形象,不斷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在談到“國家展覽”的定位與目標時,國家博物館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展覽”以服務“國之大者”為核心定位,立足為國護史、為國藏史、為國弘史的職責使命,著力發揮國家博物館“國家文化客廳”功能,致力于打造展現中華文化魅力、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國家級文化金名片”。
“國家展覽”通過聯合國內外一流博物館、學術機構與科研平臺,積極創新展覽展示,促進文物活化利用,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全方位展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中華民族的重大歷史成就及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豐碩成果,提升中華文明的世界影響力,為文化強國建設提供戰略支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文化力量。
“青春之歌”
走進“青春之歌——全國大學生創新成果展”展廳,觀眾被一件件展品所吸引,量子芯片、無人機、手語大模型系統、輸水廊道缺陷檢測、智能割膠機……展覽不僅聚焦量子計算、集成電路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也將目光投向生態修復、醫療服務和鄉村振興等領域的創新實踐。
本次展覽由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主辦,展期約2個月。策展人石媧介紹,此次展覽作為“國家展覽計劃”2025年度首個展覽,聚焦國家戰略與青年發展,通過“科技新星”“青春奉獻”“家國情懷”3個單元、118個創新項目,構建起一場跨越學科、融合實踐、傳遞夢想的對話,全面展示出新時代大學生的優秀實踐成果。
記者在現場看到,“科技新星”單元的創新項目比較吸睛。“我們這款無人直升機填補了國內直升機構型的空白,打破了國際技術壟斷。”清華大學“重型交叉雙旋翼無人直升機”團隊成員印明威介紹。
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博士研究生陳天潤介紹,團隊利用自研的3D大模型算法和數字打印技術,通過AI技術提供創意實現的軟硬件解決方案,將3D打印從小眾市場推向家庭、教育、工具創作和休閑娛樂等更具潛力的市場。“拍一張照片,就能3D打印。更多人可以零門檻體驗這些技術,是一件很酷的事。”
在“青春奉獻”“家國情懷”單元,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也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生態修復、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發展等領域深度思考、積極作為。其中,科技小院項目師生每年駐村200多天,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零距離、零時差、零門檻和零費用”服務農民和農業產業,精準助推鄉村振興,既推動科技下鄉“惠民生”,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育英才”。項目已帶動全國建立科技小院超1000個,成為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典型案例并向全球推廣。羊肚菌、藏紅花、枇杷、甘蔗、竹子、葡萄酒、雜糧等鄉村振興項目,都為鄉村帶去青春的智慧力量。
在文化傳承領域,青年人也在努力。內蒙古大學博士研究生歐日樂克帶來復雜文字古籍文獻數字化一站式解決方案。該項目旨在解決少數民族古籍文獻數字化難題,全球首創自主研發全自動翻頁掃描機器人、少數民族文字識別及數字化平臺等設備已經進入量產階段。
未來計劃
“國家展覽”作為國家博物館履行新時代文化使命的關鍵舉措,嘗試通過高水平高質量的展覽內容與創新形式,不僅為公眾提供高質量文化供給,更以文化為紐帶促進全球文明交流互鑒。
據介紹,2025年“國家展覽”選題包括重大歷史文化、新時代藝術成就、國家科技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等題材。除了“青春之歌——全國大學生創新成果展”,還將陸續推出“萬里同歸——新時代文物追索返還成果展”“國際友人與中國抗戰——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安徽淮南武王墩大墓展”“全國農民藝術大展”“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龐貝:永恒的發現”“俄羅斯列賓特展”等項目。
其中,“萬里同歸——新時代文物追索返還成果展”將匯集黨的十八大以來回歸祖國的海外流失文物。通過文物漂泊海外、終回故里的真實故事,講述我國流失文物追索返還的艱辛歷程和累累碩果,映射中華民族從貧弱走向富強的偉大復興,為維護國家主權、堅定文化自信,守護中華文明根脈、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做出積極貢獻。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安徽淮南武王墩大墓展”以近年來國內重要考古發現之一的武王墩墓出土文物為基礎,向公眾展示楚國歷史文化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國際展覽方面,“龐貝:永恒的發現”將展出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以及龐貝和赫庫蘭尼姆考古公園的部分文物,并利用各種多媒體技術,揭示龐貝最新的考古發現,增進中國觀眾對龐貝文明的了解,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來源:中國旅游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