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沖之鳥礁發生激烈對峙,日方要求中方立即離開,我外交部回應亮了
日本最近可真是皮癢癢了,一邊在臺灣問題上搞小動作,一邊又跑到沖之鳥礁碰瓷中國科考船,結果被咱們的外交部懟得啞口無言。
要我說啊,這就是典型的"又菜又愛玩"——既沒實力硬剛,又非要刷存在感。
今天咱們就聊聊,看看日本這次是怎么把自己玩進死胡同的。
當天日本海上保安廳發現中國的嘉庚號海洋調查船進入了沖之鳥礁附近的海域,隨即起飛飛機趕往相關空域,在抵達現場之后,日本人先用無線電通知我們的海洋科學考察船要求馬上駛離相關海域。并且采用超低空飛行的方式,從我們的考察船上方掠過,進行更加強硬的警告和威懾。
沖之鳥礁
沖之鳥礁位于東京以南約1730公里的西太平洋海域,是一組由東露巖和北露巖組成的珊瑚環礁,漲潮時露出水面的面積不足10平方米。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島嶼需滿足“自然形成、四面環水、高潮時露出水面”且“能夠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經濟生活”的條件。
而沖之鳥礁顯然不符合上述標準,僅能被認定為巖礁,無權擁有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只是日本自20世紀80年代起持續對沖之鳥礁進行人工加固,包括修建防波堤、珊瑚養殖、設置燈塔和氣象設備等,試圖將其“島嶼化”。
沖之鳥礁那點事,幾塊石頭也想翻天?
前陣子,我們的“嘉庚號”海洋科考船,好端端地在沖之鳥礁附近搞科研,這可是公海,我們有權有勢,完全符合國際法。
可日本那邊立馬就炸了毛,又是派飛機飛得賊低來搗亂,又是派巡邏船搞什么“航路管制”,還到處嚷嚷,說我們“不可接受,必須馬上停止”。
這沖之鳥,說白了,就是幾塊巴掌大的礁石,漲潮時都快被淹沒的主兒。
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這種連人都住不了、自己也沒啥經濟活動的礁石,頂多能有12海里的領海,哪來的什么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
可日本偏不,非要說它是能住人、能自己搞經濟的“島”,這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嘛!
金山銀山填不滿,礁石也要穿衣戴帽!
可日本偏不信這個邪,對這袖珍礁石寶貝得不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就開始了一系列讓人大跌眼鏡的“人工造島”工程。砸錢,那叫一個不眨眼,修防波堤、養珊瑚,甚至在礁石上豎起燈塔和氣象站。
到了2005年,干脆掛上了“日本最南端之島”的牌子。這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明眼人一看便知:無非是想通過人力改造,把法律上板上釘釘的“礁”,硬生生“化妝”成“島”,好去主張那一大片海洋權益。
一旦得逞,日本就能憑空多出近四十二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這面積比它本土都大!這么大的蛋糕,難怪它幾十年如一日地跟這幾塊石頭較勁。不過,國際上可不買賬,中國、韓國、俄羅斯這些鄰居,早就公開反對日本這單方面的“小算盤”。
科研船一來,東京為何火急火燎?
這不,最近海面上又不消停了。五月下旬,中國海洋調查船“嘉庚號”在沖之鳥礁附近溜達,搞點正常的科學研究。
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巡邏機立馬跟見了賊似的,呼嘯而來,又是喊話警告,又是低空盤旋,那螺旋槳恨不得刮到中方船只的桅桿上。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還公開嚷嚷,說中國的行為“不可接受”。
“嘉庚號”壓根沒搭理干擾,有條不紊地干了五個鐘頭的活兒,才慢悠悠地開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一句話點破:“沖之鳥是礁不是島,日本拿它當私產,本身就違法了,中國科考船在公海活動,天經地義,關別人什么事?”
其實啊,這種戲碼也不是頭一回演了,自打2016年中國科考船在那片兒的活動被日本“確認”到,隔三差五就得來這么一出。每次日本都急吼吼地派飛機軍艦過來“圍觀”,再通過外交渠道嚷嚷幾聲,可見他們對這片海有多緊張。
礁石底下,藏著日本怎樣的野心?
日本對沖之鳥礁這么上心,背后的小九九可復雜了。首先是錢袋子,那片海域不僅魚蝦成群,海底還埋著不少好東西,比如稀土,這玩意兒對現代工業多重要,不用多說。日本一直憋著勁兒想自己搞深海開采,擺脫對國外的資源依賴,沖之鳥礁自然就成了個重要的抓手。
除了經濟賬,還有地緣戰略的考量。沖之鳥礁的位置也挺微妙,正好卡在所謂“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之間,對控制海上通道、拓展軍事影響力,那價值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這些年,日本海上保安廳不僅從美國買了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專門盯著這塊兒,還琢磨著要在這兒修碼頭什么的,那點軍事心思,快藏不住了。
更有甚者,日本似乎還想借著沖之鳥礁這事兒,挑戰甚至改寫《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現有規則。要是它“點石成島”的歪理真成了,那可就開了個壞頭,公海怕不是要被蠶食得七零八落,整個國際海洋秩序都得跟著遭殃。
一石三鳥?日本在東亞棋局里打什么算盤?
這塊礁石激起的浪花,還不止海洋權益這點事兒,它更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現在這地區地緣政治的詭譎。沖之鳥礁這邊風波剛起,日本政府在臺灣問題上也沒閑著,小動作不斷。
比如最近改了個戶籍登記規矩,讓在日臺灣人的“國籍?地域”可以標成“臺灣”,不再是“中國”。在中國大陸看來,這不明擺著給“臺獨”分子遞梯子嘛,跟美國那邊某些掏空“一中原則”的說法簡直是遙相呼應。
北京早就把話說透了,“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都是死路一條”。在這個節骨眼上,中方普遍覺得,日本在臺灣問題和海洋問題上的這些表現,跟它在美國“印太戰略”里扮演的角色脫不了干系,活脫脫一個亦步亦趨的跟班。
當日本巡邏機在沖之鳥上空打轉的時候,中國海軍的遼寧艦航母編隊也在附近海域進行例行訓練。這種不說話的軍事存在,無疑給這緊張局面添了不少戲碼。想當年,日本在臺灣留下的可是不光彩的殖民歷史,如今又在敏感問題上反復橫跳,這么做聰明嗎?恐怕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中國這邊則認為,不管是“嘉庚號”頂著干擾搞科研,還是航母編隊常態化巡航,都明明白白地告訴外界:維護自身權益,我們有決心也有實力,這跟一百多年前的甲午可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日本這種在國際法上站不住腳,卻又死纏爛打“碰瓷”的做法,加上在地區敏感問題上兩頭下注、搞雙重標準,無疑是在玩一場高風險的賭博。
他們似乎忘了,國際規則是用來遵守的,不是用來投機取巧鉆空子的。以為改幾個戶籍上的字眼就能動搖“一個中國”的根基,或者靠人工堆砌就能把礁石變成大島,未免也太天真了。
結語
時代不同了,國際力量的對比早就不是老黃歷了。誰要是想拿自己的小算盤去挑戰公認的國際秩序,最后多半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沖之鳥礁的這點事兒,估計還得吵一陣子,但這場博弈,終究會照出各方的格局和智慧。
至于某些國家,要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將來要面對的,恐怕就不只是沖之鳥礁的法律地位這點破事了,搞不好連琉球群島的歸屬這類更麻煩的歷史舊賬,都有可能被重新翻出來好好說道說道。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有些棋局一旦開了頭,最后的結局,往往會超出棋手的預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