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時節,多地小麥成熟,大地一片金黃。眼下,全國各地正搶抓農時,由南到北有序推進小麥收割。
農穩社稷,糧安天下。
1988年6月,習近平剛到福建寧德擔任地委書記,就下鄉調研。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在寧德調研過程中,當地稀缺的耕地資源與豐富的山海資源,給習近平留下了深刻印象。
彼時,福建的食物總量匱乏、品種單一,甚至每年需從外省大量調入糧食和蔬菜。通過廣泛深入的調研,習近平辯證提出:"閩東要想從根本上脫貧致富,就必須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
什么是"大農業"?
習近平在1992年出版的《擺脫貧困》一書中這樣描述:"大農業是朝著多功能、開放式、綜合性方向發展的立體農業。它區別于傳統的、主要集中在耕地經營的、單一的、平面的小農業。"
大農業,蘊含著農業大產業協調發展、農業資源要素統籌利用、農業整體功能充分發揮、農業發展方式整體轉變等豐富意涵。這意味著要"把農業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抓,發揮總體效益"。
2025年3月11日,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鎮晨光村,菜農種植的西芹喜獲豐收。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田間考察,參加相關會議并作出重要指示,"大農業"的系統發展思路始終貫穿其間。
"要加快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使現代農業成為重要的產業支撐。"2015年7月,在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總書記特別強調。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大荒精準農業農機中心,聽取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糧食生產、"三江連通"水資源綜合利用等情況介紹。總書記強調,"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要加快綠色農業發展,堅持用養結合、綜合施策"。
此后,《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詳細部署將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大格局等相關工作;《"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提出打造綠色低碳農業產業鏈,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發展目標;《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推進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的基本原則和重點任務……
新觀念引領新發展。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實踐現代化大農業發展新模式,成效日益顯現。
在安徽,濉溪縣著力推動小麥全產業鏈建設,從加快良種培育產業化發展到支持龍頭企業快速崛起,再到創建綠色食品加工產業集群,以大農業的發展思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延長農民的增收價值鏈。
當地一位種糧大戶介紹:"麥種是用公司的,麥子也不愁銷路……我去年給公司訂單種植了500畝小麥,增收近7萬元。"
2025年5月24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小廟鎮,農機手駕駛收割機搶收小麥。
在福建,永安市組織共建金線蓮產業研究院,打造新型技術創新平臺,突破產業瓶頸,實現金線蓮從單一藥材價值向食品高附加值的轉變,將不起眼的林間小草發展成為價值超億元的特色產業鏈。
"2024年,我在竹林下套種3畝金線蓮,做出了13公斤金線蓮干品,賺了2萬多元。"小小的金線蓮在竹農眼中成了寶貝。
新氣象傳遞現代化大農業求質求進、換擋升級的信號。
今年2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再次要求"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統籌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
半個月后,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明確提出"踐行大農業觀"。
現代化大農業,意味著以"大觀念""大視野"打破農業發展中的各種壁壘,統籌兼顧農業發展的各個環節、方方面面。
眼下正值春耕時節,放眼廣袤大地,田網、渠網、路網交織的高標準農田構成了一幅現代化農業生產畫卷。各地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構建多元化、立體化的農業生產格局正在形成。
從源于地方實踐的理論飛躍,到引領農業大國的戰略轉變,如今,加快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已成為進一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農業強國的理論遵循和行動指南。大農業的發展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