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北京頻道
國家發改委發言人表示,要整治“內卷式”競爭。為什么國家現在要出手“反內卷”,而“反內卷”又應該怎么做?
要聊清楚這些問題,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內卷式”競爭。“內卷”這個詞來自英文Involution,與進化“Evolution”向外突破取得真正的進步相反,內卷Involution則把力氣用在了內部的不斷復雜化。那么內部的復雜化,就會引起看似“熱鬧”,實則毫無突破的惡性競爭。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教室里只有10個座位,卻有50個學生。規則是:只有坐下的人能拿到獎勵。第一輪,大家正常走過去,10個最快的人坐下,其他人淘汰。第二輪,有人開始跑著搶座,于是所有人都跑起來,但座位還是10個。第三輪:開始有人熬夜練短跑、買跑鞋,其他人也就被迫跟著拼命練,結果就是所有人都更累,但坐下的仍是10個人。這就是“內卷”——競爭越來越激烈(從走到跑再到熬夜練),收益沒增加(座位總數不變),人卻越來越累、疲憊不堪。
“教室搶座位”折射到社會的大環境里,就類似于“企業搶市場”。為了搶到市場中的“十個座位”,一些企業可能就會像教室里那些熬夜加練的人一樣,開始盲目擴大生產,但大量的同類型產品進入市場,供大于求,產品反而賣不上價了,利潤下滑,甚至整個行業都得跟著虧損。這種“賠本賺吆喝”的行為,企業走不下去,行業發展不了,員工們跟著加了班,最后薪酬不增反降,人人叫苦不迭。
現在國家出手,就像老師出面叫停教室里愈演愈烈的"搶座位大戰",主動維持秩序。而整治“內卷式”競爭,并不是國家反對努力,而是一定要手動叫停那些沒有創造任何價值,只是互相消耗的假努力。國家發改委的發言人也已經非常明確地提到了“內卷式”競爭下的一些不良現象,比如一些企業為了“搶座位”,就以低價、超低價,甚至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還有的企業制假售假、以次充好。再有前景的行業也禁不起這樣折騰!
有調查顯示,在過度競爭的行業里,企業員工每周平均工作時間要比正常的行業多出15個小時。這15個小時意味著,對人的精力和創造力的消耗和剝削,周而復始,只會讓企業慢慢走進創新疲軟,無力研發,不求上進的窘境。比如即時配送的外賣行業,競爭的白熱化已經呈現出“內卷式”競爭的特征。平臺之間圍繞騎手和商家進行壓價,騎手加班甚至極限送餐,商家為了搶市場硬著頭皮給出超低價優惠,最終的結果就是服務質量、餐品質量的雙下滑,投訴的上升,買家、賣家及騎手三方的矛盾激化。一場看似熱鬧的“內卷式”競爭,實際上只是一場空歡喜的夢幻泡影——消費者也沒享受到多少實惠,食品安全、騎手權益等矛盾問題卻日趨嚴重。
因此,國家出手整治“內卷式”競爭,并不意外,也極有必要。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2025年全國兩會相關表述已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就在今年5月初,國家市監總局會同多部委就已經約談了京東、美團、餓了么等平臺企業,阻止惡性競爭的“外賣大戰”再升級。
可以說,“內卷式”競爭成為眾矢之的一點都不冤。為了“搶座位”就出下策去降價,擠壓同行,就像野蠻的“圈地”行為,這已經不僅僅是講不講究的問題,而是一場捆綁式共沉淪的亂斗。其實,“內卷式”競爭何嘗不是企業的另一種“懶惰”?因為懶得動腦、動手去進行技術迭代、開拓新的領域,只想通過跟風來賺點快錢,所以就盲目讓員工加班擴大生產,價格上不去就比誰的價格低,大打價格戰……在“內卷”的車輪下,傾軋的是苦不堪言、被迫加班的員工,侵蝕的是企業本身的健康狀態,最終扭曲的是整個行業和市場的環境。
不可否認的是,懶惰是人類的天性,投機取巧的“小聰明”光靠行業自覺也的確難以避免,因此針對“內卷式”競爭,國家應該出手,也必須出手,讓競爭者跳出“搶座位”游戲的思維桎梏,從制度上遏制企業“投機取巧”的可能性,推動行業競爭把精力放在創新突破上,是整治“內卷式”競爭的有效路徑。叫停“鬼打墻”般的“搶椅子游戲”,鼓勵大家去拓展新教室,發展新的游戲,告別向內消耗,擁抱向外突破,才能實現真正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