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了實現“以武謀獨”的幻想,臺灣從美國采購了大批軍事裝備,其中就包括被寄予厚望的F-16V戰(zhàn)斗機。如今,島內曝出了重要消息。
1.10架F-16V戰(zhàn)機或在今年交付臺灣
據臺媒報道,首架F-16V戰(zhàn)機已經出廠,預計今年年底可接收10架左右,明年年底完成全部66架的交付。
按計劃,這些飛機先從美國本土起飛,經過夏威夷、關島,一路加油飛行,最終抵達臺灣的臺東志航基地。
(被臺灣視為“殺手锏”的F-16V即將批量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臺灣將F-16V視為應對解放軍的“殺手锏”,甚至宣稱其具備與殲20對抗的實力,那么,真的是這樣嗎?
實際上,美軍已經用一場場演習給出了答案。在這些演習中,四代半戰(zhàn)機,比如F-16的改進型,與第五代隱身戰(zhàn)機進行模擬對抗時,幾乎占不到便宜。隱身戰(zhàn)機之所以被稱為“隱身”,是因為它們擁有更小的雷達截面、更高的探測和逃逸能力。這意味著,盡管F-16V有新的電子設備和相應的升級,但仍然無法彌補與隱身戰(zhàn)機的巨大差距。
而且,這還只是空中模擬對抗。一旦沖突爆發(fā),戰(zhàn)斗不會僅限于飛行員之間的空中纏斗。那會是一場包括陸海空天電多方面的全面戰(zhàn)爭。在這種背景下,F-16V能否存活下來并發(fā)揮作用,恐怕還要畫個大大的問號。
(與殲20對抗,F-16V占不到便宜)
2.對上解放軍,F-16V恐怕連起飛都很難
除了殲20,解放軍手里還有更強的底牌,尤其是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已經到了“目之所及,手到擒來”的程度。就這一點來說,臺灣飛行員最該擔心的是能不能在解放軍的火力覆蓋下活著把飛機開上天。
退一步想,就算F-16V飛機成功起飛并完成編組,它們要面對的是一支實力更為強大的解放軍空中部隊。解放軍的殲-10C、殲-11B、殲-16等機型在預警機、電子戰(zhàn)機、無人機的配合下,布下了天羅地網。真要打起來,足夠他們吃一壺的,臺灣飛行員能不能安全落地恐怕還是個問題。
最關鍵的是,兩岸如今的差距正變得愈發(fā)懸殊。解放軍不但裝備了大量的第五代戰(zhàn)機,而且第六代戰(zhàn)機也開始試飛。臺灣的F-16V戰(zhàn)機顯然是剛出廠就已經過時。
(遠火打擊讓臺戰(zhàn)機沒有起飛機會)
更何況,這筆采購對于臺灣來說,可不僅僅是買幾架飛機這么簡單。花了大筆錢出去,卻將臺灣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危險境地,顯然是自討苦吃。
對于美臺之間的軍售,我國防部發(fā)言人明確表示,此舉不會改變兩岸軍事實力的差距,更阻擋不了中國實現統一的歷史進程。“臺獨”分子的舉動只會讓臺灣陷入兵兇戰(zhàn)危,最終自取滅亡。
3.臺海周邊,解放軍籠子該扎得更緊了
眼看美臺勾連攪局臺海之心不死,解放軍的籠子也該扎得更緊一些了。一個關鍵的舉措就是加強海上執(zhí)法,以切斷臺灣的軍事補給。這種方式不會立刻激化矛盾,但卻能有效減弱對方的后勤支撐。其次,通過切實的行動,可以對“臺獨”勢力及其國際支持者施以壓力。既展現了大陸的決心和能力,又避免直接的軍事沖突。
(海警執(zhí)法可從海上攔截美國軍火船)
除了海警,解放軍發(fā)揮的作用也不容小覷。此前,解放軍舉行的多場演習進一步展現了其在海空作戰(zhàn)與執(zhí)法巡航方面的強大能力。通過系統化的訓練與演習,解放軍有效提升了對臺島周邊海空域的控制與反應能力,為可能出現的緊張局勢做好了準備。
在演習中,解放軍各軍種之間的協同配合達到了新的高度,特別是與海警單位合作,進行了查證識別、警告驅離等科目的演練。這些行動不僅顯示了解放軍對海上執(zhí)法的重視,也表明大陸利用各種方式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細觀這些演習內容,不難發(fā)現,解放軍已不再單純地依靠傳統的軍事力量,而是逐漸將這種力量與執(zhí)法活動結合起來,形成一種全新的模式。通過這種強有力的態(tài)勢展示,大陸不僅增強了對臺島周圍海空域的實際管控能力,還為未來可能的變局增添了更多的籌碼。
(解放軍應進一步加強對臺海的把控)
通過這樣一種強而有力的方式,大陸有效地遏制了外部對臺海事務的干預,同時也為兩岸和平統一創(chuàng)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