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夏,柳直荀、李淑一在長沙
李淑一又名伯儀、守一、桐園,1901年6月2日出生在湖南望城縣白箬鋪鎮桃林村的一個書香門第;入讀福湘女中時,與楊開慧(主席原配)成為同窗好友,經楊介紹與柳直荀結識,一同步入進步學生行列。1924年,柳直荀在雅禮大學畢業,即與李淑一結為伉儷;“馬日事變”后,柳直荀離開妻子,開展與國民黨的武裝斗爭。
- 福湘女中,后來改為長沙市第二女中、長沙市第十中學,現為長沙市電子工業學校。雅禮大學,解放后解散、相關專業轉入湖南大學及湖南醫學院。
“馬日事變”。”四一二反革命事變“后的1927年5月21日,駐守長沙的武漢國民政府轄軍第三十五軍三十三團團長許克祥,搗毀中共控制的機關、團體,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因21日的電報代日韻目是“馬”字,故稱“馬日事變”。
從此以后,李淑一獨自一邊教書,一邊撫育兒女。私下里,還擔心著柳直荀的安全,企盼他能回到身邊。這種情況一致持續了數年,直到1933年夏天。
在那年夏季的一個夜晚,李淑一夢中見到了自己的丈夫,衣帶襤褸、血漬斑斑。她不禁大哭而醒,連夜寫下《菩薩蠻·驚夢》一詞:
- 蘭閨索寞翻身早,夜來能動愁多少?
底事太難堪,驚依曉夢殘。
征人何處覓,六載無消息,
醒憶別伊時,滿衫清淚滋。
事情的真相是,柳直荀真的已經不在了。1932年,他被王明“左”傾路線的執行者夏曦殺害。當時,李淑一似乎也有耳聞;因為后來,她在寫給毛主席的信中,是這么說的:“1933年夏,道路傳言直荀犧牲,我結想成夢,大哭而醒,和淚填《菩薩蠻》一首。”
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對李淑一的工作和生活十分關心。曾有人請求主席推薦遠在長沙的李淑一到國家文史館當館員,這讓主席十分為難。
1954年3月2日,主席曾就這件事,寫信給田家英:
- “李淑一女士,長沙柳直荀同志(烈士)的未亡人,教書為業,年長課繁,難乎為繼。有人求我將她薦到文史館為館員。
“文史館資格頗嚴,我薦了幾人,沒有錄取,未便再薦。擬以我的稿費若干為助,解決這個問題。未知她本人愿意接受此種幫助否?她是楊開慧的親密朋友,給以幫助也說得過去。
“請函詢楊開智先生轉詢李淑一先生,請她表示意見。”
從這封信中可以看出,主席曾向文史研究館推薦過館員,結果是“沒有錄取”。
柳直荀和李淑一
毛主席給李淑一的回信信封
1957年1月,主席的十八首舊體詩詞在《詩刊》創刊號發表后,當時湖南長沙第十中學擔任語文教員的李淑一得以拜讀。
她想起主席早年曾用“虞美人”詞牌填過一首詞、贈與楊開慧,但除記得頭兩句外,其余記不起來了。三年沒有寫信給主席的李淑一,在1957年春節給主席寫了一封賀年信。
她在信中談了自己讀毛澤東詩詞的感想,還附上了自己在1933年夏悼念丈夫柳直荀的那首《菩薩蠻·驚夢》。同時,她還請求毛澤東將過去贈楊開慧的《虞美人》全詞抄贈給自己。
毛澤東收到李淑一的信后,有感而發,遂寫下了《游仙·贈李淑一》這首詞。并于1957年5月11日,給李淑一寫了一封信。
- 淑一同志:
惠書收到。過于謙讓了。我們是一輩的人,不是前輩后輩關系,你所取的態度不適當,要改。已指出‘巫峽’,讀者已知所指何處,似不必再出現‘三峽’字面。
大作讀畢,感慨系之。開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寫了吧。有《游仙》一首為贈。這種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內,別于古之游仙詩。但詞里有之,如詠七夕之類。
……暑假或寒假你如有可能,請到板倉代我看一看開慧的墓。此外,你如去看直荀的墓的時候,請為我代致悼意。你如見到柳午亭先生時,請為我代致問候。午亭先生和你有何困難,請告。為國珍攝!
毛澤東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
李淑一收到主席復信后的情況,她當時班里的一個叫黃昕的同學多年過后還記得清清楚楚:
- “李淑一老師走進她所任教的初三教室,聲音有些發顫地對學生們說,毛主席給我回信了。霎時間,學生們都愣住了。李老師從大信封中抽出個小信封,左下方是毛澤東三個遒勁大字。
“李老師深情誦讀了信中所附的《蝶戀花·游仙》(后改為《蝶戀花·答李淑一》),讀著讀著眼淚慢慢從眼角沁出,滿堂幾十個小姑娘也因為受到老師的感染而整整哭了一節課……”
主席和李淑一
當時正在長沙第十中學實習的湖南師院中文系三年級的學生讀到了這首詞,激動萬分、去信請求毛主席同意將此詞讓她們首先發表。
1957年11月25日,毛澤東復信表示同意:“張明霞同志:來信早收到,遲復為歉!《蝶戀花》一詞可以在你們的刊物上發表。《游仙》改《贈李淑一》。祝你們好!”
隨后,湖南師院院刊《湖南師院》在1958年元旦特刊將此詞公開發表,發表時題為《游仙(贈李淑一)》。發表后,很快就在全國引起轟動。隨后,《文匯報》《人民日報》《詩刊》及全國各家報紙陸續刊登了出來。
這首詞公開發表后,李淑一曾解讀過主席贈給她的這首詞:
- “我在《菩薩蠻》里寫道:‘征人何處覓?六載無消息。’主席向我回答了征人的去處:‘楊柳輕直上重霄九。’我的《菩薩蠻》末兩句是:‘醒憶別伊時,滿衫清淚滋。’毛主席答我的是:‘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我是在想念傳聞中犧牲了的親人,主席是答我烈士忠魂也因人民革命勝利而高興落淚。主席的詞寫出了烈士的高尚革命氣節和偉大革命精神,主席是了解他們的。”
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詩詞》時,刪去了“游仙”二字,并把“贈”改為“答”,成為今題《蝶戀花·答李淑一》。
主席去世后的1977年6月,李淑一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97年6月13日凌晨,李淑一在京安然仙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