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風起云涌,卻突然少了美國航母的影子,局勢瞬間變得像一場單挑賽。中國摩拳擦掌,卻發現菲律賓那艘破舊軍艦居然被指“投毒”。
美航母撤退,局勢大變樣
2025年6月,美國“尼米茲”號航母突然從南海撤離。要知道,這艘大家伙可是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門面擔當”,平時在南海晃悠,既是給盟友撐腰,也是對中國的一種牽制。
可這回,他接到緊急命令,以25節的高速跑路,直奔馬六甲海峽,連原定在越南峴港的訪問都取消了。美國官方說是“緊急作戰需求”,背后有大文章。
撤退的時機很微妙。就在這之前,中國“山東”號和“遼寧”號兩艘航母齊刷刷出現在西太平洋,這是中國海軍頭一回在這片海域玩雙航母編隊。
兩艘航母可不是擺設,J15戰斗機頻繁起降,護衛艦和補給船配合得滴水不漏。美軍這邊呢,2025年初就不太順,“哈里·杜魯門”號在紅海接連出事故,艦體受損,連帶著全球部署都有些吃力。
外界分析,“尼米茲”號撤離一是避開和中國正面硬碰硬,二是把資源調去中東救急。
南海的局勢立馬變了樣。菲律賓一直靠著美國航母當“保護傘”,心里有底氣跟中國在爭議海域掰掰腕子。可“尼米茲”號一走,菲律賓直接暴露在中國海軍的壓力下。
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的船在仁愛礁附近巡邏企圖入侵,經常被中國海警船攔著,氣氛緊張。更別提那艘擱淺在仁愛礁的“馬德雷山”號了,破船從1999年擱那就沒挪過窩。現在沒美國撐腰,菲律賓可真是獨木難支。
美軍撤退后,日本、越南、馬來西亞這些周邊國家都坐不住了。日本防衛省盯著中國航母的動向,越南和馬來西亞也在掂量自己的處境。畢竟南海是全球貿易的咽喉要道,每年幾萬億的貨從這過,誰也不想看到真打起來。
美軍撤退,我們正好鞏固在南海的地位,把主動權牢牢攥在手里。
菲軍艦“投毒”,生態成焦點
就在美軍撤退的余波還沒平的時候,中國指控菲律賓那艘“馬德雷山”號在南海“投毒”。老掉牙的軍艦擱淺20多年了,早就銹跡斑斑,菲律賓士兵駐守在上頭,生活垃圾和污水直接往海里排。
中國自然資源部發了報告,證明這船釋放的重金屬嚴重污染了海水,珊瑚白化加劇,魚都沒了蹤影。水樣檢測顯示重金屬超標,珊瑚礁覆蓋率下降,里還能看到船邊漂著垃圾。
菲律賓立馬甩鍋回去,指責中國在南海的建設才是南海生態的“大殺器”。
原本是主權之爭,現在愣是扯上了環保大旗。菲律賓那艘破船常年擱在那排污,不是啥光彩事。
南海博弈,誰主沉浮
如今,中國雙航母出動,軍事上占了上風,菲律賓陷入了被動。仁愛礁的僵局還在持續,中國海警圍著“馬德雷山”號轉,補給船都進不去。
菲律賓現在是騎虎難下,想靠外交翻盤。他們喊著要國際法庭介入,拿2016年南海仲裁說事,還想拉環保組織下水,把生態問題炒熱。美國嘴上說支持菲律賓“堅如磐石”,可航母都跑了,靠不靠譜誰心里都有數。
中國態度很硬,仲裁壓根不認,軍事部署也沒停。咱的海警和民兵船在仁愛礁附近轉悠,就是要讓菲律賓知難而退。
未來咋走,還得看幾件事。一是“馬德雷山”號還能撐多久,要是自然散架了,菲律賓就沒戲唱了。二是國際咋反應,菲律賓要是真拉來一堆支持者,中國就得費點心思應對。三是周邊國家咋站隊,越南、馬來西亞這些要是聯手搞多邊合作,局勢還得再變。
美軍撤退是機會,咱得抓住,把主動權拿穩。但這不意味著要蠻干,和平發展是大方向,軍事威懾和外交博弈得配合著來。
總的來說,南海博弈,表面上是中菲單挑,實際上是大國角力。中國得穩扎穩打,既要守住主權底線,又得在國際上站得住腳。我們得保持定力,別讓小動作亂了大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