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陪伴抗戰老兵爺爺們12年了,曾經的快樂時光歷歷在目,一幕幕相聚場景恍如昨日”,2025年6月28日,重慶市璧山區關愛抗戰老兵志愿者和來自市內的志愿者、愛心人士,黃埔抗戰愛國將領后代,來到重慶市璧山區大江龍老院子“老兵之家”、“國防教育基地”,參觀抗戰文物,回顧致敬關懷抗戰老兵的歲月歷程,分享交流心得體會和感受。
“屏幕上播放制作的關愛抗戰老兵老照片相冊,再現十二年來與老兵、遺孀及家人度過的點點滴滴幸福時光”。璧山關愛抗戰老兵志愿者負責人趙麗介紹,自2013年以來,璧山志愿者伙伴們共尋訪到40位抗戰老兵,應老兵的要求組織老戰友重逢聚會、采集手模送建川博物館收藏等抗戰勝利紀念日活動;希望志愿者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愛陪伴,能讓這些老人體會到最后的光榮和尊嚴,也讓大家感受到彼此的溫暖愛意交融和人性光芒。
“當我第一次跟隨志愿者們去看望慰問抗戰老兵爺爺們的時候,從老兵講述參加的戰斗經歷,讓我深深體會到‘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在民族危亡之際,是我們這些抗戰老兵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保家衛國”。志愿者、退役軍人楊波在分享歷年來的圖片中,介紹了志愿者與抗戰老兵及遺孀生日、節慶日相聚、日常關懷的一幅幅美好幸福時刻畫面。
關愛抗戰老兵志愿者重慶團隊負責人王純介紹,重慶志愿者是2009年9月開始尋訪及關愛抗戰老兵的,至今共尋訪到694位老兵,目前僅健在26位;2011年8月在璧山找到第一位抗戰老兵劉俊賢爺爺,自2013年找到抗戰老兵胡宗藩、胡宗海后,就交給璧山志愿者趙麗團隊,至今她們用自己的方式非常成功地尋訪到40位老兵;志愿者們達成共識,今后奉獻愛心公益之路不會停步。
“我和志愿者們共同打造璧山抗戰紀念及老兵故事陳列展示館,就是希望銘記我們身邊英雄的抗戰老兵”,重慶市慈善聯合總會大江龍愛心公益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來鳳魚”烹飪技藝十一代傳承人、大江龍餐飲公司董事長龍大江在致辭中表示:在志愿者愛心奉獻精神感染下,他的家人、餐飲行業從業者、愛心企業家朋友們都榮幸加入到關愛老兵的志愿者行列中來了。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是懷著對國家美好愿望的憧憬,走上報效祖國之路的,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正是他們那一代人的宿命。”陳毅元帥之侄、黃埔起義將領陳孟熙之子陳德建講到:我深深感到責任使命擔當,要永遠銘記先輩們的憂國憂民拳拳報國之心,希望向上向善的志愿者們公益之路越來越充滿陽光。
黃埔九期抗戰將領張佐斌之子張培枬講到,“黃埔精神”是在血與火中錘煉出來的,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強調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強調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將個人命運融入國家命運。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我家獲得了70周年紀念章,如獲至寶作為傳家寶珍藏著。”重慶華生園、夢幻城堡創始人董事長,黃埔軍校六期教官、抗戰起義將領劉永慶之孫劉崇華講到,黃埔抗戰精神深深感染著我,我理解的愛國革命黃埔精神就是奮斗犧牲、團結合作、責任擔當,將激勵我繼續奮斗前行,我對國家未來前途命運充滿信心。
我們與志愿者們就像一家人,為有一位參加過抗戰的老父親而自豪,也為社會中大愛大善的志愿者們的無微不至關懷而動容。今年97歲胡廷森爺爺的女兒胡小紅講到:我會細心地照顧我的父親,也要和志愿者一起去關懷抗戰老兵及遺孀家人,在公益路上貢獻我的綿薄之力。
志愿者團隊請國家一級書法家王儒敏先生為“老兵之家”、“國防教育基地”書寫“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書法,以緬懷抗戰先烈。
在活動現場,知名工藝美術師、參加了淞滬抗戰等戰斗的黃埔盧大基之子盧錫文,為志愿者團隊繪畫一幅水墨丹青《青松》,傳承堅韌不拔、頑強不屈的品質和精神。
導演、制片人楊光介紹了在廣大志愿者們的支持幫助下,以口述抗戰經歷的形式攝制了《國難之士》紀錄片,老兵的抗戰經歷令人難以忘懷,同時也感受到了人世間的大愛。
主持人龍芋伽及志愿者們表示,參加關愛抗戰老兵分享活動,讓我們加深了“家國情懷”的認知,緬懷先烈、珍愛和平,弘揚傳承偉大的抗戰精神。 (文/圖 王閱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