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于6月26日公布2026財年國防預算草案,總額高達96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萬億元),較2025財年增長13.4%。美方宣稱此預算旨在推動軍力現代化、強化印太地區威懾能力,并遏制中國在區域內的所謂“擴張威脅”。然而,預算細節暴露了美軍在戰略優先級、資源分配與實際戰力提升上的矛盾,值得深入分析。
預算包括8483億美元基礎預算及1133億美元的“和解法案”,號稱接近特朗普“1萬億美元”國防投資目標。美方強調三大目標:保障本土安全、重振國防工業、遏制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然而,如此龐大的預算規模是否真能轉化為實質戰力,亦或只是政治姿態,仍需審視。
預算在空軍領域動作頻頻,優先研發第6代戰機F-47,并增購JASSM-ER“聯合空對地遠距攻擊導彈增程型”。要注意,中國已經有兩款下一代戰斗機正在試飛,而F-47還處于畫大餅的階段。特朗普政府當前避免在第六代戰斗機領域嚴重落后中國,可能當成最重要的政治任務。更有意思的是:F-15EX戰機采購量從98架增至129架,但F-35戰機采購量由74架銳減至47架,且取消E-7A“楔尾鷹”預警機計劃。基于美軍主力預警機E-3嚴重落后的事實,放棄E-7A“楔尾鷹”預警機意味著以后沒辦法與中國這樣的高端對手打仗。而F-35采購價幾乎減半,也將對洛馬公司及其供應鏈造成嚴重沖擊。
F-35作為美軍主力隱形戰機,減量采購可能削弱其在未來空戰中的核心地位,尤其是在面對中國殲-20等先進戰機的競爭時。
F-15EX雖性能優異,但作為第四代戰機,其隱形能力與信息化作戰水平難以匹敵第五代戰機,增購決定更像是短期補救而非長遠規劃。
海軍預算包括建造3艘軍艦,并通過“和解法案”額外采購1艘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及15艘其他艦艇,試圖強化海上戰力。弗吉尼亞級的增購顯示美方重視水下作戰能力,意在對抗中國在南海等區域的潛艇活動,但高昂成本可能擠占其他項目預算。
預算加大無人機及反無人機系統投資,同時撥款維護核武與核設施安全,并為美軍加薪、退役高成本舊裝備。
特朗普力推的“金穹”多層次防空系統未納入基礎預算,僅在“和解法案”中規劃250億美元投入,被稱為“大而美法案”。若“金穹”系統成功部署,將顯著提升美國本土及盟友的防空能力,尤其針對彈道導彈威脅。
“和解法案”需經國會嚴格審議,250億美元的巨額投入可能引發爭議,拖延甚至取消風險不容忽視。
總體評估:美國2026財年國防預算表面上雄心勃勃,試圖通過巨額投入實現軍力現代化與印太威懾。然而,預算分配的矛盾與優先級的失衡暴露了美軍戰略的短板:
首先是資源分散:在F-35減量、預警機取消的同時,F-15EX增購與“金穹”系統的高投入顯示美方在先進技術與傳統裝備間搖擺不定。預算依賴“和解法案”的額外撥款,但國會審批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部分計劃擱淺。美方反復強調“遏制中國”,但預算細節顯示其在空戰、海軍及新興技術領域的實際應對能力提升有限,難以有效應對中國在數量與技術上的綜合挑戰。中國應保持戰略定力,持續推進自身國防現代化,同時密切關注美方預算執行的實際進展,以更加精準的策略維護國家安全與區域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