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14日,特朗普稱“夫人說服我對俄采取強硬態(tài)度”,這算是特朗普近期對普京的態(tài)度急轉直下的另一種解釋。
但他掩蓋不了一個事實,“快速結束俄烏沖突”的競選承諾已然落空,而俄烏沖突又回到了消耗戰(zhàn)的狀態(tài),結局如何再次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至于答案,前德國總理默克爾曾做出過預測“只有一種可能”,現在看來,俄羅斯已經邁出了一步……
談判停火是唯一可能
“俄烏沖突總有一天會在談判桌上結束。”
2022年12月7日,整片歐洲大陸都在高喊口號與叫囂復仇聲浪之際,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卻冷靜地做出了一個推測。
她拒絕扮演“和事佬”角色,稱“不存在這個問題”,而且強調“強制和平”與“友好對話”天差地別!
要知道,默克爾卸任后少涉世務,但她的直言并非臨時起意。回顧其在位16年執(zhí)掌歐洲外交的軌跡,“務實”幾乎是她最醒目的標簽。
從北溪天然氣管道建設到明斯克協議艱難斡旋,每一步都踩在俄羅斯和西方利益那根微妙搖晃的平衡木上,哪怕每一步都招致美國明暗非議。
這是因為默克爾比誰都清楚戰(zhàn)爭盡頭的那扇門由何開啟:不在戰(zhàn)場,而在談判室。
可惜,歐洲始終不懂這個道理。
2022年初,俄烏危機全面爆發(fā)之后,西方國家普遍認為,只要足夠用力支持基輔,幻想中的“戰(zhàn)場勝利”便能自動消除一切外交困境。
而歐美政壇更是幾乎整齊劃一地高唱軍援頌歌,讓金元與炮彈如流水傾瀉俄烏戰(zhàn)場。與此同時,某些角落的微弱提議,比如凍結部分戰(zhàn)線開啟試探性會談,卻淹沒在震耳欲聾的戰(zhàn)爭宣傳中無人理會。
也因此,在當時,默克爾的預言相當刺耳,但如今看來,卻似乎要應驗。
可誰也沒有想到,最先邁出一步的一方竟然是俄羅斯。
年初,俄外交部副部長里亞布科夫在表態(tài):美俄這盤棋絕不能掀桌,“斷交”對誰都沒好處,但俄羅斯也絕不輕易低頭,他要的是平起平坐的“平等對話”。
更直白的試探信號來自普京本人。勝利日80周年紀念前夕,他宣布臨時停火,短短幾天雖無法改變戰(zhàn)線,卻如同在燒紅烙鐵上投入一小塊降溫冰片,以試探水溫,測量對手反應是否松動。
而細讀俄羅斯近半年表態(tài),不再執(zhí)著于烏克蘭徹底“非軍事化”等不切實際的目標,可能默許基輔保留國家身份但須永久中立。
至于爭議土地,模糊處理甚至階段性“冷凍”爭端正成為越來越現實的選項。
正如克勞塞維茨那句經典表述:當任何一方發(fā)現所耗代價遠超預期收益,殘酷現實面前往往必須低頭。
可是,這場俄烏沖突早已經不是俄烏雙方的戰(zhàn)場,變化多端的美國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
各方勢力匯集的俄烏戰(zhàn)場
克里姆林宮鍍金大廳里,普京與特朗普特使威特科夫進行四個月來第四次會面。
這位毫無外交經驗的美國中東特使,憑借與特朗普在紐約地產圈的舊交,意外成為俄烏戰(zhàn)爭最關鍵的信使。
而他懷揣的“和平草案”顯示:美國擬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及烏東四州控制權,換取扎波羅熱核電站移交國際監(jiān)管及解除對俄制裁。
特朗普政府如此積極地促成俄烏和談,自然是急于抽身烏克蘭泥潭,轉而推進“聯俄制華”布局,而俄羅斯以敘利亞能源通道管理權為餌,換取美國默許其在烏克蘭利益。
談判中,俄方代表烏沙科夫難掩滿意:“會晤拉近了俄美立場。”可特朗普卻在一次次談判中失去了信心。
據7月14日的最新表態(tài),特朗普宣布繼續(xù)軍援烏克蘭,并同時威脅對俄羅斯實施高達100%的關稅制裁。
可普京依舊沒有服軟,畢竟俄軍在戰(zhàn)場上捷報連連,據數據顯示,俄軍控制頓涅茨克99.5%區(qū)域,而烏軍春季反攻未奪回任何戰(zhàn)略要地。
而烏克蘭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西方軍援上,已然進入了寒冬。
“我們討論了擴大國內武器生產的具體措施。”7月14日,澤連斯基與到訪的美國特使凱洛格握手。同日俄總統(tǒng)府冷冷回應:“烏克蘭顯然不著急和談。”
此時距烏情報局長布達諾夫罕見松口“年底可能停火”僅過去三天,戰(zhàn)場天平已加速傾斜。
曾被稱作“永不妥協的鷹派”的布達諾夫,在視察波克羅夫斯克前線后態(tài)度驟變。這位曾揚言“戰(zhàn)斗百年”的情報掌門,突然向彭博社承認三方停火“真的可能實現”。
而轉變源于殘酷現實:俄軍采用二戰(zhàn)“紅軍式攻勢”擠壓烏防線,西方軍援卻因美國國會內斗頻現斷檔,烏軍每日炮彈消耗量從2023年的6000枚驟降至2025年6月的1800枚,而對手火力密度反增15%。
可以說,特朗普喊出“美國利益優(yōu)先”的口號后,基輔的困境已經顯露無遺。
即便特朗普如今軍援烏克蘭,但7月13日宣布通過北約移交“愛國者”系統(tǒng)時,特意強調“盟國承擔費用”,也就是烏克蘭價值7萬億美元稀土資源的優(yōu)先開發(fā)權。
若繼續(xù)打下去,基輔就是在燃燒國內資源換軍援,打到最后賠了夫人又折兵。
據2025年6月,烏克蘭國企拍賣清單顯示,國家礦產財富的47%已被抵押給美國貝萊德公司管理的“重建基金”,用于抵償軍火債務。
這也正中默克爾曾經的預測。
她表示:2015年《明斯克協議》是為烏克蘭爭取時間的騙局。更毫不掩飾推遲戰(zhàn)爭八年的“功勞”,而“最大贏家絕非歐洲,而是伺機攫取資源的美國”。
可澤連斯基還在進退兩難,不肯誠心和談,而西方陣營內部鷹派中甚至有人幻想借烏克蘭拖垮俄國的最終“勝利”。
因此,眼下俄烏沖突“邊打邊談”的狀態(tài)恐怕要持續(xù)一段時間,無論各方的停火協議如何獅子大張口,我們期待著這場沖突能盡快停火、恢復和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