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似乎終于領悟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只要涉及“中國”,幾乎就難以占據優勢,因此如今在戰略布局上開始刻意避開與中國正面交鋒。
一封來自美國的信函,要求各國紛紛向其輸送經濟利益,雖然中國并未收到此類壓力,但東南亞多國卻陷入了被動局面,在外部壓力之下只能屈服繳稅,甚至出現主動示好的跡象。
究竟是哪些國家在為美國買單?中國是否正面臨被多方圍攻的局面?
關稅大棒,苦的不止中國
東南亞局勢一夜之間發生劇變,與美國簽署的巨額貿易協定已不再單純是商業合作,更像是帶有屈辱性質的“附庸條約”。這些國家用資金換取短暫的安全保障。整個地區凡是依賴出口的經濟體,都難逃這場風暴。
特朗普揮舞著關稅利劍,宣布將對14個國家加征20%至40%的高額關稅,其中一半以上是中國鄰邦。這并非談判手段,而是赤裸裸的經濟壓制,迫使對方不得不低頭妥協。缺乏足夠市場支撐的國家,根本無法像中國一樣擁有強硬立場。
越南成為受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它對美順差高達1230億美元,這一數字約占其GDP總量的三分之一,堪稱國民經濟命脈。柬埔寨也不輕松,該國四成出口商品流向美國,紡織業更是支柱產業。
一旦49%的懲罰性關稅落地,百萬紡織工人將面臨失業風險,而美國對此毫不在意。在重壓之下,妥協似乎成了唯一出路。印尼率先簽下340億美元采購協議,承諾進口美國天然氣和小麥,并開放主權支付系統給美方企業。
此外,印尼還考慮將鎳礦開采權讓渡給美國。鎳是新能源汽車電池的關鍵材料,也是未來戰略資源。有官員私下表示,此舉只為換取比越南更低的關稅待遇。
如果說印尼的選擇屬于無奈之舉,那么越南的決策則顯得更加悲壯。所簽協議內容令人質疑是否計算失誤:美國商品進入越南享受零關稅,而越南出口至美商品卻需繳納20%關稅。這顯然不是公平交易,而是一種國家尊嚴的犧牲。
更嚴重的是,所有經越南轉運的中國商品將面臨40%的高額稅收。為確保執行,美國海關人員甚至被允許進駐越南工廠現場監管,這不就是一種赤裸裸的“投名狀”嗎?而且遞得如此決絕。協議剛生效,越南便對中國采取強硬措施,開征為期五年的反傾銷稅。
折磨才剛剛開始
投名狀已經送出,誠意也擺在明面上,但美國是否真正認可這份“忠誠”仍存疑。免稅的美國玉米和牛肉如潮水般涌入越南,直接沖擊了當地農民賴以生存的農田。胡志明市工廠空置率迅速攀升,耐克等外資巨頭因成本激增而取消訂單,轉投他國懷抱。
越南付出了巨大的主權和市場代價,至今仍未獲得美國對其“市場經濟地位”的承認。這一系列看似軟弱的行為不僅未能贏得美國的認可,反而使自身處境愈發艱難。
面對49%的關稅威脅,柬埔寨選擇了沉默接受,副首相緊急簽約,馬來西亞也緊隨其后,對中國鋼鐵發起反傾銷調查。美國沉浸在所謂的“勝利”中,或許他們以為控制了印尼的鎳礦,就能掐住中國新能源產業鏈的咽喉,就像過去用稀土進行制約那樣。
但他們很快意識到,自己雖握有資源,卻缺乏開發能力。全球80%的稀土電解槽設備由中國掌控,想繞開中國自行發展?美國本土的電池級硫酸鎳產能尚不足滿足自身需求的15%,即便手握大量礦產又能如何?
擁有資源并不等于能生產出成品。從礦石到電池材料,中間存在多重技術壁壘。中國的稀土加工技術和工藝經過三十年的發展,早已形成難以逾越的優勢。
福特汽車曾因一塊釹鐵硼磁體斷供導致電動皮卡生產線全面停擺。原料并不短缺,但核心技術掌握在中國手中。“有礦無鏈”正是當前美國的真實寫照。即便美國下定決心從頭構建完整產業鏈,僅建廠周期就需要五年以上。
五年之后,中國的技術可能又完成多次迭代。即使你能買到礦,加工設備是否還需從中國引進?技術專利是否需要授權?工藝標準是否要參照中國方案?這三個問題足以讓美國重新評估手中的資源是否真的值得持有。
壓力越大,朋友反而越多
在美國極限施壓下,各國的低頭更多是出于被迫。誰能在國際舞臺上帶來真正的力量,各國心知肚明。就在越南被迫簽署美元結算協議后的24小時內,中越邊境跨境電商交易額暴漲,其中人民幣結算占比躍升至80%。
求生本能促使人們自發尋求“去美元化”路徑。柬埔寨紡織廠老板開始悄悄使用人民幣支付從中國進口的棉紗和布料,印尼也在試點鎳礦交易本幣互換結算。美國試圖通過美元霸權鎖定對手,卻無意中推動各方尋找替代方案。
我國順勢展開反擊策略,商務部果斷宣布對鎵、鍺等關鍵礦產實施出口管制,同時加速推進中、東盟自貿區3.0談判,90%的商品有望實現零關稅,區域經濟“內循環”被徹底激活。
泰國榴蓮、馬來西亞橡膠正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源源不斷地輸往中國內陸并分銷全球。關稅是一堵墻,但并非不可逾越。而美國卻始終堅信自己的高壓政策能讓所有人臣服,結果卻是把盟友一個個推向對立面。
印尼將鎳礦優先權交給美國,瞬間引發日本豐田和德國車企的強烈不滿,他們指責印尼違背“關鍵礦產聯盟”承諾,背后捅了自己一刀。數據不會說謊,僅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柬埔寨投資逆勢增長18%。印尼雅萬高鐵二期項目招標中,中方企業拿下七成份額。
菲律賓更是公開表態,拒絕追隨美國的“關稅墻”政策,強調東盟不應成為大國博弈的棋盤。在中國另一側,與老撾、緬甸簽署的稀土聯合開發協議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在全球稀土精煉領域的主導地位。勝負之爭,如今已有數據可以佐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