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國新辦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全國自強模范代表圍繞“弘揚自強精神 凝聚奮進力量”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來自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新圩鎮新圩村的獨臂村醫陳桂平,用29年的堅守與奉獻,講述了一個震撼人心的奮斗故事。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新圩鎮新圩村衛生所鄉村醫生陳桂平
29年騎行超12萬公里
騎壞了16輛自行車
1977年出生的陳桂平,3歲時因一場火災失去右臂。“從1996年背起藥箱,我騎壞了16輛自行車,騎行超過12萬公里,穿梭在鄉間小路上行醫,今年已經是第29個年頭。”陳桂平說。
陳桂平介紹,之所以選擇學醫,是因為12歲目睹姑父因病早逝,在心中種下了學醫的種子。求學南昌衛校期間,單手操作的難題橫亙在前,自己選擇日夜苦練,逐漸掌握各項醫療技術。
1996年,陳桂平順利通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成為一名村醫并開辦衛生所,自此踏上了長達29年的鄉村行醫路?!懊慨斘冶持幭渥咴谔锕∩?,看見老人們拄著拐杖站在村口張望,聽見孩子們追著喊‘陳醫生來了!’我的心中就充滿干勁,也體會到一名鄉村醫生的價值所在?!标惞鹌絼忧榈卣f。
那么,如何僅憑左手就完成了注射、縫合等通常需要雙手配合的醫療操作?對于紅星新聞記者的提問,陳桂平坦言,起初患者因疑慮拒絕讓他打針,為此自己買來注射器,在手臂、腳背上反復練習,父母和弟弟妹妹也很支持,主動提出讓自己在他們身上做練習。
“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和改進,我用行動打消了他們的疑慮,后來他們都很放心,主動選我來打針,這是對我最大的肯定?!标惞鹌秸f。
用行動詮釋
鄉村醫生“隨叫隨到”的責任與承諾
陳桂平回憶,1996年通過考試剛成為村醫,在家鄉開辦了鄉村衛生所時,村里經濟條件差,鄉親們常因舍不得花錢而延誤病情。衛生所開業第三天凌晨一點,一位家長焦急地敲開門,說孩子高燒不退已有一個星期了,怕交不起藥費遲遲沒有就醫,“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小時候沒錢看病的自己?!?/p>
陳桂平說,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檢查和救治,孩子的體溫終于降了下來?!霸诨丶业穆飞?,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學醫的意義——守護鄉親們的健康,為他們減輕負擔?!?/p>
第一次成功急救突發心梗病人的經歷,則讓陳桂平深刻體會到生命的重量。陳桂平講述道,那一次,當他帶著急救藥品和診療器飛奔到患者家中時,老人躺在地上,心跳微弱,他立刻解開了老人的衣扣,實施心肺復蘇,6分多鐘的堅持,終于等來了老人睜開眼的那一刻。
“今后,我會繼續守護好鄉親們的健康,做好他們的貼心人?!标惞鹌教寡?,多年來,無論何時,只要鄉親們一個電話,自己總是立刻背起藥箱出發,用行動詮釋著鄉村醫生“隨叫隨到”的責任與承諾。
紅星新聞首席記者張炎良北京報道
編輯 包程立 責編 官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