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網7月1日訊 為全力推進 “立園滿園” 科技創新促轉化攻堅行動,積極開拓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強化交流合作,全方位提升天府農博園建設水平與創新能力,通過舉辦院地企投資促進活動,加速推動一批科技智慧項目落地津簽約,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近日,成都市天府農業博覽園管委會聯合新津農業農村局、四川成都新津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四川天府農博園投資有限公司以及在地農業職業經理人,前往中國農科院都市農業研究所開展座談交流,新津區委副書記張艷參與此次活動。
先進成果全面展示,科技實力令人矚目
考察組深入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調研,先后參觀了育種加速重點實驗室、垂直農業大樓等地,多項先進技術成果令人驚嘆。20 層無人化植物工廠,憑借前沿科技,成功實現蔬菜周年無人化生產,年產量超 50 噸,生產效率是露地栽培的 120 倍左右。該項目成果目前已獲國內外授權發明專利 15 項,軟件著作權 12 項,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具備全面市場轉化的技術基礎。農業農村部植物工廠育種加代重點實驗室占地 2000㎡,其中一期 500㎡,涵蓋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等六大作物育種快繁加代中試試驗平臺;二期 1500㎡,致力于建設作物快繁環境生物學基礎研究平臺。
科技成果轉化合作,多項目達成意向
在投資促進活動中,考察組與中國農科院都市農業研究所團隊深度研討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雙方就多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
雙方將依托蔬菜新品種示范園示范場景,聯合共建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重點展示推廣白菜、絲瓜等新品種新技術,推動院地企合作與科技成果轉化。目前,正在明確院地企合作模式,以盡快推動項目落地。同時,依托農博魔方,合作開展集裝箱式垂直農業研究展示項目,通過模塊化集裝箱單元,示范葉菜、藥用植物高效生產模式。下一步,擬于農博園核心區選址布設示范單元,都市所提供技術方案與設備支持。
在農博園科技農業示范園,由都市所提供專用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落地中國農科院功能糧油示范種植基地,進行富硒油菜、功能水稻等功能型糧油作物展示推廣,開發營養健康產品。示范地塊的確定和種植方案的落實工作正在進行中。此外,推動胡培松院士工作站落地農博園,工作站將整合院士團隊科研資源,聚焦功能型優質稻米的品種創新與產業化應用,開展技術攻關與人才培訓。院士工作站選址和籌建方案也在進一步確定之中。
雙方還計劃在經開區健康食品產業園,建設 500 畝保供食品供應中心,鏈接都市所食品加工技術研發、品質標準制定等產業鏈資源,強化重大風險應對支撐,提升特殊情景食品保障能力。目前,項目選址及方案設計工作正在推進。同時,依托都市所景觀農業創新成果,發揮農博園展示窗口功能,建設 “未來陽臺” 展示體驗區,推廣 “盆栽型” 觀賞食用新品種、無人養護新技術等,展示家庭微農業模式,激發陽臺經濟活力。相關方案正在進一步完善,合作模式也在明確之中。
此次合作是天府農博園發展的關鍵一步,未來將以此次合作為契機,持續深化 “立園滿園” 行動,通過強化院地企協同創新機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為鄉村振興與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助力現代農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新津區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