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輪伊以沖突里,伊朗吃的虧,說“不冤”都算客氣話。以色列空襲剛打響,伊朗的防空導彈陣地就像被戳破的氣球——雷達啞了、導彈發不出去,連革命衛隊指揮所的屋頂都被精準炸出個窟窿。事后一查才發現,人家以色列的特工早把“炸彈”埋到了伊朗基地門口,就等著空襲那聲“發令槍”。
你能想象嗎?幾個月前,德黑蘭郊區的一個廢棄倉庫里,幾個“貨運司機”每天開著貨車進進出出,車上裝的不是建材,是自殺式無人機的零件;伊朗中部某軍事基地的圍墻外,一輛掛著“蔬菜運輸車”牌照的卡車停了半個月,車廂里藏的不是土豆,是精確制導導彈的發射裝置。
而這些操作,全是以色列特工摩薩德的杰作。近日,一名安全部門消息人士向《以色列時報》披露了以色列空襲伊朗的襲擊。按照《以色列時報》的說法,以色列特工至少用了三招,把武器“藏”到了伊朗的眼皮子底下。
首先,利用手提箱走私軍火。在摩薩德招募的伊朗“內鬼”里,有不少是海關、物流行業的工作人員。他們把無人機的電池、控制芯片、炸藥塊拆成巴掌大的零件,塞進手提箱、行李箱,甚至藏在奶粉罐、藥品盒里,大搖大擺過海關。
其次,偽裝貨車建基地。摩薩德在德黑蘭西南郊找了個廢棄的食品加工廠,派特工偽裝成“食品商”租下來。白天,他們開著貼滿“新鮮水果”廣告的貨車進出,車上裝的是無人機的組裝工具和燃料;晚上,廠房里的燈一關,立刻變成無人機基地——特工們在車間里組裝“哈比”自殺式無人機,給導彈發射架調試坐標。
更絕的是,他們還在基地附近的農田里挖了地下倉庫,把30枚“長釘”反坦克導彈和配套的發射裝置全埋了進去。
最后,以色列特工盯上了伊朗的運輸車隊——尤其是給軍事基地送補給的貨車。他們買通了車隊的司機,在貨車的貨廂底部焊上夾層,里面藏著小型導彈發射架和衛星制導模塊。這些貨車每天從軍事基地門口經過,發射架的瞄準鏡早就把基地的雷達站、彈藥庫的位置“記”得滾瓜爛熟。
等以色列空襲的命令一下,這些藏在伊朗軍事要地的武器就像約定好了似的——專打伊朗的防空雷達,炸穿了伊朗防空導彈的發射井;連給基地送水的貨車都“變了身”,從車廂里彈出的火箭彈把指揮所的通訊塔炸成了廢鐵。
摩薩德能在德黑蘭和伊朗軍事基地附近建無人機基地,意味著啥?
簡單點說,伊朗的國門形同虛設,安全防線跟紙糊的一樣。德黑蘭是伊朗的政治心臟,埃斯法巴德基地是伊朗彈道導彈的“大本營”。摩薩德不僅能在這兒建基地,還能把武器運到基地門口,伊朗的情報部門和安全部隊愣是沒察覺,這得多丟人?
對伊朗來說,摩薩德的這波操作暴露了幾個致命的安全漏洞。
第一,情報系統的徹底失靈。伊朗的反間諜機構號稱“滴水不漏”,但連敵人在首都附近建無人機基地都不知道,情報搜集和分析能力形同虛設。第二,邊境和物流監管的漏洞。摩薩德能把手提箱、卡車、貨船當“武器運輸工具”,說明伊朗的檢查系統形同擺設。
第三,內部忠誠度的崩塌。摩薩德能招募伊朗本地人當特工,甚至滲透到軍方高層,說明伊朗內部存在嚴重的腐敗和分裂。多年的經濟制裁讓伊朗民生凋敝,年輕人和中產階級對政權不滿,成了摩薩德策反的重點對象。
第四,防空系統的脆弱性。伊朗的防空網過于依賴單一技術,缺乏冗余,摩薩德一波偷襲就讓雷達和導彈陣地全廢。
這場滲透的后果,對伊朗來說是全方位的災難。軍事上,核設施被炸,高層被殺,防空系統癱瘓,伊朗的戰略反擊能力被削弱到谷底。心理上,自己的首都和軍事基地被敵人當“游樂場”,這種羞辱感比炸毀幾個工廠還扎心。
更深一層看,摩薩德的成功還暴露了伊朗體制的深層問題。伊朗的革命衛隊和情報部門內部派系林立,腐敗橫行,很多人為了錢或私利就賣了國家機密。加上經濟制裁壓得伊朗喘不過氣,社會不滿情緒高漲,波斯族與阿塞拜疆族等民族矛盾進一步削弱凝聚力,摩薩德正好趁虛而入。
可以說,伊朗要是不把這些“窟窿”堵住,下一次以色列的特工可能把炸彈藏在總統府的花壇里,把無人機基地建在革命衛隊總部的附近,甚至是哈梅內伊府邸邊上。到那時,伊朗吃的虧,可就不止是防空系統癱瘓這么簡單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