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二十年風雨兼程,二十年劈波斬浪。
當歷史的指針指向2025年,“紅船精神”作為中國革命精神之源,已在浙江嘉興大地激蕩二十載春秋。這方孕育了中國革命火種的熱土,將開天辟地的首創精神、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融入城市血脈,書寫了震撼時代的發展篇章。
今日的嘉興,既是革命紅船起航的圣地,也是城鄉融合共富的典范;既堅守著紅色根脈的忠誠本色,也涌動著數字經濟的藍色浪潮——“紅船精神”已內化為560萬嘉興兒女奮進新時代的“羅盤”。
在這特殊的歷史節點,澎湃新聞推出《紅船領航二十載》專題報道,以多維度視角,剖析嘉興如何以精神偉力催生發展動力,以創新膽識破解時代命題。
羊毛不產一根,卻織就全球最大毛衫集散中心;羽禽未養一只,卻供應全國半數羽絨服;地下未見油脈,卻擎起世界化纖產業高地;原皮不產半張,卻筑成箱包基地與皮草王國……這就是“無中生有”的嘉興。
無中生有,無的是先天稟賦,有的是永不停歇的奮進品格。
當時間倒回撤地建市之初,老嘉興人記憶里的城區不過“巴掌大”,出城便是連片湖蕩與阡陌。到2024年,嘉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569.5億元,工業實力卻僅次于杭甬兩城,發展質效躋身浙江省第一梯隊,成為挑大梁的經濟大市。
從農業小城到工業強市,不斷統籌優化傳統產業、壯大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嘉興用“開天辟地”的闖勁劈開資源桎梏,用“百折不撓”的韌勁澆筑產業豐碑——“紅船精神”,正是嘉興從資源貧瘠之地崛起為產業高地的核心驅動力。
嘉興光伏企業。俞永華 攝 本文配圖均由嘉興市委宣傳部提供
傳統產業“破繭”
“全球毛衫看中國,中國毛衫在洪合”——這句行業傳奇背后,凝結了嘉興人敢闖敢試的奮斗史。
20世紀70年代,洪合毛衫產業發軔于320國道旁的“馬路市場”。如今,這里已形成8大專業市場、十大生產園區、200多家毛衫企業、從業人員超7萬,每年數億件毛衫銷往全球,出口額超200億元。
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時,面對銷售困境,洪合毛衫商會會長姚明良做出“敢為人先”的抉擇:抱團進軍廣交會,開拓銷路。“當時小企業單獨無法申請展位,更沒有抱團參展先例。”姚明良回憶。經過多方奔走,洪合最終以20個展位抱團參展,并在廣交會中心主舞臺舉辦首屆“洪合毛衫時裝秀”。
這一破冰之舉,不僅換來“中國毛衫名鎮”授牌,更淬煉出產業凝聚力。此后,洪河毛衫共30余次以區域品牌形象抱團參加廣交會,打出了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近兩年,面對中美貿易戰沖擊,洪合毛衫調轉方向,帶領上百家企業深入歐洲、俄羅斯、迪拜開拓市場,跨境電商平臺“毛衫派”上線一年銷售額突破7000萬美元。
在“無中生有”的產業版圖上,桐鄉化纖的崛起同樣震撼。桐昆集團從瀕臨倒閉的鄉鎮化纖廠起步,逆襲為營收超2000億元的全球化纖龍頭;新鳳鳴集團從負債8000多萬元到年產量1700萬噸,數字化改造讓企業人均產能達每年800噸。
““紅船精神”的奮斗基因,在于企業敢于克服‘不容易’、勇于挑戰‘不可能’,體現在企業‘精益求精、精耕細作’的行動里,更體現在‘敢于顛覆、敢于革新’的蛻變里。”2025“紅船論壇”上,新鳳鳴集團董事長、總裁莊耀中表示,新鳳鳴成立25年來,一門心思做好一根絲、從未涉足其他產業,但同時又聚焦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實現“蝶變”。
新興集群“聚變”
5月23日,浙江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嘉興成功捧回“浙江制造天工鼎(金鼎)”。
金鼎,是對嘉興從“‘制造大市’邁向‘智造創新強市’,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路徑的肯定。
2024年,嘉興全市十七大傳統制造業增加值1819.4億元,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長13.3%,增速居全省第一。傳統產業底子更加夯實的同時,煥發著新活力的新興產業也不斷匯聚新動能。
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周明 攝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內,一臺微型燃氣輪機正在測試。作為浙江首個省校共建新型創新載體,該院已孵化培育78家上市企業,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產線最快只用幾個月”。
2023年,隨著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的落戶,嘉興南湖高新區便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不斷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至2024年實現工業總產值605億元。如今,這里已形成以微電子、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為主導的產業集群,匯聚了浙江中科應用技術研究院、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昱能科技、斯達半導體、微創醫療等多家知名企業及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節點。
將眼光在投至嘉興全域,頂層擘畫的“135N”體系漸次落地:1個全球性新材料先進制造業集群、智能物聯、智能光伏等3個全國性先進制造業集群、5個長三角區域性先進制造業集群、N個新興產業集群的矩陣中,已培育14個省級特色產業集群核心區協同區。2024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44.4%,列全省第二。
未來產業“孵化”
嘉興的產業雄心從未囿于當下,更在于以創新密鑰開啟未來之門。
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中國電科南湖研究院重磅發布國內首個類腦醫療大模型“腦啟-素問”。這位“全能數字醫生”可深度解析200萬篇臨床文獻與100萬本醫學書籍,針對多元醫療場景輸出精準診斷建議。而醫療僅是類腦技術落地的起點:依托自主研發的12億神經元通用異構融合類腦計算系統,南湖研究院已構建起支撐多行業大模型應用的硬核底座,其類腦芯片與計算框架正加速向能源、交通、金融等領域滲透。
距烏鎮峰會永久會址咫尺之遙,“烏鎮之光”超算中心以180PFLOPs算力峰值與60PB存儲能力躋身全球前十,成為浙江唯一國家超算中心。它如同磁石般吸引寧暢信息、百度阿波羅等數十家頭部企業集聚,更與長三角·平湖潤澤國際信息港,共同擎起嘉興6.5萬P智算規模——這一數字占浙江全省算力總量的60%,讓嘉興穩坐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關鍵樞紐。
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陳俊華 攝
2025年,嘉興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布局發展未來產業。依托現有優勢和資源稟賦,全市確立了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未來能源三大未來產業領域。
未來已來。目前為止,嘉興在未來產業發展上已具備一定基礎,海寧第三代半導體、港區氫能、海鹽核藥先后列入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培育名單,平湖市獲評為浙江省算力“新星”產業集群。以氫能為例,全市已形成氫氣制儲運、燃料電池、氫能整車、氫能設施等全產業鏈布局,30kW-150kW多種功率的氫燃料電池電堆年產能達1.25萬套,產業總體走在全國前列。
“我們將堅持把未來產業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主戰場,積極搶占未來發展新空間,并加快形成從土地、人才、基金、創新資源、新型基礎設施、場景應用等全方位支持體系。”嘉興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嘉興的產業躍遷史,本質是“紅船精神”的當代注腳。這座曾以“巴掌大”自喻的城市,用二十年的實際行動宣告:“無中生有”的密碼,從來都是向深藍闖海的膽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