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訪華幾乎板上釘釘,美國那邊已經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了。
不過這時候,特朗普的“親密戰友”魯比奧就有點尷尬了,這位極有可能擔任國務卿的大人物,偏偏還是中方制裁名單上的常客。
等到特朗普真的踏上訪華之旅,魯比奧到底能不能跟著來,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特朗普打定主意,要組豪華團訪華?
白宮的算盤,總是比新聞快一步。
中美貿易協議的墨跡還沒干透,特朗普計劃訪華的消息就已經滿天飛。
這速度,與其說是外交突破,不如說更像是一場早就計劃好的經濟搶灘。
畢竟,他的前任拜登,四年任期里連中國的土地都沒踩上過。
特朗普這邊倒好,像是生怕這條線斷了似的,急不可耐地要重啟對話。
表面文章做得十足,一副主動示好的親善模樣,可這笑臉的背后,藏著的算計,恐怕比誰都精。
玄機,就藏在那份隨行名單里。
這次跟著特朗普跨越太平洋的,據說不是往常那些滿口地緣政治的外交官和安全顧問,而是一支堪稱美國商業“復仇者聯盟”的隊伍。
日媒爆料稱,特朗普將率領一支多達30人的代表團訪華,陣容里不僅有美國政府的高官坐鎮,還有像英偉達掌門人黃仁勛、特斯拉老板馬斯克這樣的科技大佬壓陣。
由此可見,這趟行程絕不是走走過場那么簡單,經濟和戰略議題都可能同步展開。
從華爾街的金融巨子到硅谷的科技寡頭,陣容豪華到讓人咂舌。
他們來干什么?答案再簡單不過:談生意。
而且是那種能直接體現在財報上,關系到美國經濟底層邏輯的大生意。
這趟東方之行,更像是一次自救。
特朗普當年那場轟轟烈烈的貿易戰,并沒有像承諾的那樣,讓鐵銹帶的工廠重新冒出白煙。
它更像一把回旋鏢,飛出去一圈,最終重重地砍在了自家的供應鏈上。
許多美國企業至今還沒從那場寒冬里緩過勁來,一片蕭條。
經濟上的窟窿,直接投射到了特朗普那搖搖欲墜的支持率上。
對他這種極度在乎基本盤的政客來說,再動聽的政治口號,也比不上一張實實在在的經濟成績單。
于是,他把目光轉向了海外,試圖復刻不久前在沙特的輝煌。
那次中東之行,他帶了三十多位企業領袖,浩浩蕩蕩地去,滿載而歸地回。
據說換回了超過萬億美元的商業合同與投資意向,面子和里子都賺了個盆滿缽滿。
如今,他想在中國這片更為廣闊的市場,把這出戲重演一遍。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據說美國國務院已經提前幾個月,悄悄接觸了多位在華經驗豐富的商界高管,摸底探路,評估風險。
可就在這份星光熠熠的訪華名單上,一個人的缺席,卻比所有人的出席都更加耐人尋味。
這個人,就是現任美國國務卿,馬可·魯比奧。
按理說,任何國家元首出訪,外交部長隨行都是標配。
但魯比奧的情況太特殊了,這位以極端對華強硬著稱的政客,名字早就掛在了中方的制裁名單上。
美國國內一方,是以國務卿魯比奧為首的“意識形態派”。
他們眼中,中國是戰略對手,必須用科技封鎖和政治施壓進行全方位遏制。
另一方,則是以財政部長貝森特為代表的“經濟務實派”,他們背后站著華爾街和跨國公司,認為穩住經貿關系才是美國的命根子。
這兩派的內斗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前腳,貝森特主導的對華經貿談判剛取得一點進展,給緊張的局勢降了降溫。
后腳,魯比奧主管的國務院就立刻拋出個針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限制,一盆冷水澆下來,讓前者的努力差點打了水漂。
一個要合作,一個要對抗。
特朗普這次訪華,核心議程就是“求合作”,是來談錢的。
這種時候,如果帶上魯比奧,就等于在喜宴上請了個專門來掀桌子的人。
所以,這次訪華,代表著商業利益的貝森特派,顯然暫時占了上風。
魯比奧這位鷹派旗手,看來注定要在這場重大的外交行動中,被暫時“冷藏”了。
如果你以為魯比奧就此失勢,那就把白宮這場牌局想得太簡單了。
就在全世界的聚光燈都追著特朗普那架可能飛往東方的飛機時,魯比奧的棋,已經悄無聲息地落在了另一片大陸上——非洲。
最近有條新聞,很容易被淹沒在各種頭條里:在非洲,盧旺達和剛果(金)在美國的斡旋下,達成了一項歷史性和解協議,結束了長達三十年的邊境沖突。
而代表美國,推動這場“世紀和解”的關鍵人物,正是魯比奧。
表面上看,這是美國又一次在全球扮演“和平締造者”的角色,甚至有媒體猜測,這是特朗普在為自己的諾貝爾和平獎攢履歷。
可和平協議的墨跡底下,真正值錢的,是那筆“調解費”。
協議里最核心的條款之一,就是盧旺達與剛果(金)承諾,向美國投資者全面開放本國的礦產資源。
這才是美國真正的目標。
以剛果(金)為例,其境內尚未開發的礦產,價值就高達24萬億美元,是名副其實的全球戰略資源寶庫。
這步棋的深意,堪稱一招“釜底抽薪”。
美國很清楚,自己在稀土等關鍵礦產上嚴重受制于人,中國的出口管制,讓美國高科技企業寢食難安。
既然正面談判要放低身段,那不如另辟蹊徑,在非洲打造一個由美國主導的、可以替代中國的關鍵礦產供應鏈。
這既能從根本上擺脫對華依賴,又能大大增加在非洲大陸與中國博弈的籌碼。
美國真正在乎的,從來不是那兩個非洲國家的和平,而是和平之后,可以名正言順地開采那些沉睡在地下的寶藏。
這么一看,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戰略圖景,就變得清晰了。
它呈現出一種十分分裂的狀態。
一方面,以財政部長貝森特為代表的經濟派,帶著華爾街的殷切期盼,準備飛往北京,笑臉相迎,希望用合作換來真金白銀,緩解國內的經濟危機。
另一方面,以國務卿魯比奧為代表的強硬派,則在非洲大陸悄然布局,試圖從產業鏈的根基上,挖掉中國的戰略優勢,為未來的長期對抗儲備彈藥。
一面是握手言歡,一面是暗中拆臺。
這種擰巴的外交姿態,恰恰說明美國內部的路線之爭遠未塵埃落定,其對華政策依舊在劇烈搖擺。
特朗普或許覺得,自己可以兩頭下注,既要中國的市場訂單,又不愿放棄遏制中國的戰略野心。
說到底,美國國內經濟的持續萎縮,已經讓白宮顧不上太多面子了。
帶著商界領袖滿世界找訂單,是現實所迫。
想讓美國“再次偉大”,必須先讓經濟機器重新轉起來,這是最樸素的道理,也是特朗普最急切的任務。
對于合作,中方從來都持開放態度,畢竟共贏的生意誰都想做。
但生意能談成的前提,是尊重,是坦誠。
這趟訪問如果最終成行,注定是一場高度緊張的博弈。
參考信源
觀察者網
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