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閣下,我又飛回來了!”——1961年9月22日傍晚,東湖賓館門口,英國元帥蒙哥馬利剛下車便沖著迎出來的毛澤東打趣。毛澤東拍拍他的肩膀,笑答:“跑來跑去,你可比年輕人還忙。”短短兩句,把一年多來的熟絡全帶了出來。
湖北的秋夜涼爽,湖面細浪閃光。兩位古稀老人并肩步入會客室,沒有官員陪同,也沒有長槍短炮,空氣里卻隱隱透出大事將談的味道。我坐在一旁記錄,耳邊只剩秒針聲音,心里卻明白:這場談話之后,不少判斷會傳回大西洋彼岸。
其實,促成這次再會的伏筆早在1960年5月就埋下。那年春末,蒙哥馬利帶著對“紅色中國”的好奇從倫敦飛抵香港。對方最初禮貌婉拒,他卻不死心,堅持申請,“若能當面請教毛先生,三萬公里都不嫌遠?!北本┗仉?,只寫一句:“五個月后迎君?!笨跉獾?,卻給足了面子。
五個月轉瞬即到。5月24日,他從廣州轉機北上,李達上將負責陪同。一下飛機,蒙哥馬利環顧首都,第一句話是:“報紙說你們面黃肌瘦,我怎么看見的都是紅光滿面?”晚上見周恩來,他半開玩笑:“能不能把你們的宣傳部長借我幾天,我要把歐洲報紙全改版?!敝芸偫砻虿栉⑿Γ瑳]接茬,只說:“明天去上海,毛主席在等你?!?/p>
5月27日,上海錦江小樓里,第一次“單挑”正式上演。蒙哥馬利落座后先自夸戰功,隨后拋出:“西方一致認為中國靠個人威望維系,倘若先生百年,中國何去何從?”毛澤東并未被激怒,只把煙頭摁熄:“打江山靠大家,坐江山也得靠大家。”元帥皺眉追問:“真能放心?”毛揚聲:“權在人民手里,擔心什么?!币痪鋽S地,就把對方的懷疑壓了下去。會談收尾時,毛問他行程,得知對方只待四五天,便提議:“國慶來,時間長點,看看我們的節日?!泵筛珩R利當即改票,“九月底,整整一個月?!?/p>
說到做到,1961年9月5日,他又一次從香港入境。那天他已七十四歲,仍拎著一只老皮箱,在廣州機場笑稱:“我來中國,一半是求知,一半是探親。”當晚,人民大會堂宴席上,他提出著名的“三條緩和原則”——一個中國、兩個德國、各回本土。這個桌面宣言,比他在北非沙丘上的沖鋒還大膽。陳毅抬手示意全場鼓掌,掌聲里我分明聽出一種“這老頭兒還挺懂行”的驚訝。
幾天后,他奔赴包頭、延安、西安等地,大口呼吸黃土味,大段記錄建設數據。臨返京前,他透過翻譯向中央遞話:能否再與毛主席長談?文件一轉,毛澤東點頭,不過地點選在江漢平原武漢。他對身邊人說:“讓蒙哥馬利看看長江?!?/p>
于是有了22日的東湖之約。前一晚,熊向暉向毛匯報蒙氏的“繼承人”問題,毛抽煙聽完,笑言:“他還是用皇位交接那一套想我們,你看他急什么?!彪S手拍了拍茶幾:“告訴他,我們八大早寫好了名譽主席那條?!毙茳c頭記錄。
正式會面中,蒙哥馬利先舉杯,兩位素來滴酒不沾的老人全改了規矩,杯里是法國紅葡萄酒。元帥開門見山:“49年建國那會兒,你最頭疼什么?”毛慢條斯理:“先喂飽肚子,再談大事?!痹獛涀穯枺骸皩ξ夷侨龡l怎么看?”毛伸出大拇指:“最后一條最好,軍隊都回家,你們歐洲也能省錢?!?/p>
閑聊突然轉到生死。蒙哥馬利輕嘆:“我七十多,常想哪天見馬克思?!泵珨[手:“元帥這職位多長壽,百歲沒問題。”然后話鋒一轉:“我準備再活五年,到七十三就夠了,也想見見馬克思?!边@句半真半玩笑把元帥嚇得直擺手:“現在的中國離不開您。”毛聽完咧嘴大笑:“放心,馬克思急也沒用,我水里游慣了,淹不死。”一句不經意的俏皮,卻顯出他對生死的坦然態度。
這氛圍讓旁人都輕松。毛忽地指向窗外江面:“要不要下去比劃兩趟?”元帥摸摸自己膝蓋,搖頭苦笑。毛拄著欄桿,瞇眼看水,忽然像自言自語:“長江水大,容得下許多事,也沖得走許多事?!?/p>
翌晨,毛換好泳褲果真下水,岸邊留下蒙哥馬利用望遠鏡追著那頂白色泳帽。風吹草動皆入鏡頭,堪比一場臨時外交秀。上岸后,毛拍拍濕漉漉的臂膀:“回去好好練,下次一起游?!痹獛浶Χ淮穑瑓s在日記里寫下一句:“此人精力勝過青年。”
中秋夜,蒙哥馬利原定啟程。車剛點火,警衛急匆匆遞來口信:“主席改變行程,請您再談一回。”元帥立刻關門,連聲說好。下午兩點半,還是那間客舍。毛率先開口:“老朋友,昨晚沒說夠?”元帥擺手:“不,是我怕再見不到您?!泵剩骸澳悴粊?,我也挺忙?!眱扇讼嘁暥?,氣氛像棋友復盤。
這最后一談,主題緊湊——核戰爭危險、非殖民化、青年教育。蒙哥馬利坦白:“歐洲舊體系已裂縫累累,您應早作準備。”毛點頭:“備是要備,可別自亂陣腳。”他反復申明中國不搞擴張,只求發展。
傍晚時分,兩位老人握手告別。蒙哥馬利登機前對我說:“世界對中國的誤解,七成因為沒和毛談過話?!彪S后補一句:“如果真有來生,我還想再聽他一堂課?!憋w機起飛的轟鳴蓋過后半句,但他的眼神里滿是敬意。
多年后回想,那兩次會晤給冷戰迷霧撕開了一條縫。一個英國貴族將軍,一位中國農家子弟,身份地位相差巨大,卻在幾小時對話里找到共同語言——和平、自信、對人民的尊重。今天讀記錄,我仍被那種坦蕩所震動。
有人問我此事最打動之處,我總答:“毛澤東那句‘權在人民’聽起來像口號,卻在他與外賓聊天時也脫口而出,說明真正信?!敝劣诿筛珩R利,他在倫敦的學術報告里公開引用這番話,用的是手寫稿,可見珍視。
歷史細節常被塵埃掩蓋,然而當湖水拍岸的聲音再度回響,任何標簽都顯得蒼白。那一夜秋風里兩位老人相對而笑的情景,在我腦海里早已定格成一幅質樸又熾熱的畫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