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省委功勛榮譽表彰工作領導小組批準
近期
共青團四川省委、四川省青年聯合會啟動
2025年“四川青年五四獎”表彰工作
經推薦、評審、公示等程序
評選產生四川青年五四獎章獲獎個人、獲獎集體
四川省五四紅旗團委等獎項
崇州市朋文家庭農場的代朋
榮獲第28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
黨建引領 扛起使命擔當
代朋生于1990年,是川派盆景第三代傳承人。返鄉創業的他,致力于將家族傳承的川派盆景技藝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作為一名青年黨員,代朋創建了“海棠紅”黨建品牌,并以“黨員先鋒崗”“技術幫扶結對”等形式帶動27名青年返鄉創業,用實際行動讓青春在鄉村振興中閃光。代朋也因此入選中國青年創新創業計劃,先后獲評“四川省農村致富帶頭人”“四川省鄉村振興鄉土人才”“成都工匠”等榮譽稱號。
破局突圍 勇攀技術高峰
面對海棠壟斷市場“卡脖子”的困境,代朋帶領團隊開展“技術突圍戰”,通過基因篩選和環境調控創新,攻克貼梗海棠生長周期長、造型固化等技術瓶頸,將傳統9年培育周期縮短至2年,實現生產效能突破性提升。其研發的“海棠編藝造型”技術體系,破解傳統工藝效率低、標準化差的長期痛點,使產品標準化率提升80%。相關技術獲4項國家專利。代朋在成都平原建成全球首個貼梗海棠全產業鏈基地,年產值突破2000萬元,成功打破日本技術壟斷,推動中國海棠重奪世界園藝話語權。
模式創新 激活共富動能
代朋創新構建“公司+基地+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四位一體發展模式,通過訂單農業、技能培訓、入股分紅等機制,形成“土地流轉獲租金、基地務工掙薪金、入股合作分股金”的多元增收路徑。直接帶動200余農戶年均增收5萬元;間接創造就業崗位1萬個;專項培訓留守婦女、殘障群體200余人,提供靈活就業崗位,實現人均月增收3000元。其主導的“海棠富民興村”項目獲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創青春大賽(鄉村振興專項)中榮獲成長組金獎。
人才筑基 培育振興力量
代朋深入踐行“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理念,持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設立“代朋工作室”傳承發揚非遺技藝,培養800余名掌握編藝技術的“新農人”,其中50%成為合作社技術骨干,團隊中“80后”“90后”占比達85%;與西南石油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高校共建產教融合基地,累計接收3000余名大學生實踐,被納入教育部大學生供需對接平臺,免費為留守婦女、殘障群體、低保戶等困難弱勢村民提供個性化專項培訓,釋放“培養一人、帶動一村”的輻射效應,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文化出海 彰顯中國自信
代朋以非遺技藝國際化傳播為使命,聯合澳門城市大學開發海棠青花瓷、折頁扇等6類文創產品,推動傳統技藝向美學藝術品升級。運用YouTube、TikTok等海外數字平臺創新“云種植云認養”模式,構建“產品+文化”出海矩陣,成功開拓歐美市場,其作品亮相2024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向全球展示中國園藝美學。《中國花卉報》評價其“開創了傳統文化創新性表達的典范”。
通過“非遺+科技”模式推動鄉村振興雙輪驅動,實現從農產品輸出到文化價值傳播的跨越。代朋以青春熱血澆灌鄉土,用創新智慧激活傳統,他的實踐探索為傳統技藝現代化轉型、青年人才返鄉創業、鄉村產業國際化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范本,生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投身鄉村振興的使命擔當。
記者|楊蕊荻
編輯|余霞 王靜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