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他一個和毛主席女兒結婚的機會,他卻能以離婚收場。
那個在當時還只是普通工人子弟的徐寧,在和毛主席的女兒離婚后,究竟去了哪兒?過得如何?
據說,他娶的不是別人,正是毛主席最小的女兒李訥。而且,和哥哥、姐姐們相比,李訥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
雖然當時她也沒少跟著毛主席東奔西跑,但哥哥姐姐們因為歷史等因素,大多沒能留在毛主席身邊長大。
李訥
而李訥卻不是如此,她從小到大,一直都陪在毛主席身邊。在抗戰年代是如此,在進入中南海后亦是如此。
因此,作為毛主席兒女中排行最小的女兒,她得到的毛主席的寵愛也是最多,甚至連讀書識字都是毛主席手把手教的。
1946年冬,毛澤東在延安窯洞前教李訥識字。圖片采自《懷念》(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
當然,主席將這么多的心血,都傾注到這個最小的女兒身上,也是因為早年和其他的子女們聚少離多,在這方面留下了太多的遺憾。
所以,當年李訥剛一出生,毛主席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將她時時帶在身邊,好抒發自己的舐犢之情。
圖為1943年冬,毛澤東與小女兒李訥在延安棗園
根據毛主席當年的警衛員透露,在大部分情況下,毛主席都是親自照顧李訥。甚至其體貼入微的程度,連她的親生母親都自愧不如。
即便是有的時候實在是公務繁忙走不開,也會將她的母親工作臨時縮減一點,好讓她守在李訥的身邊照顧。
如果兩人都走不開,那也只將李訥托付給身邊最信任的人,可謂是為這個孩子操碎了心。
至于李訥的名字,其實和她同父異母的姐姐李敏還有關聯。
據說毛主席當時給女兒們起名時,專門結合了孔子的“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因此,毛主席的長女名為李敏,而小女兒就叫李訥。
當然,這兩個名字,也寄托了毛主席對兩個女兒最誠摯的祝愿,那就是:少說空話多做事,將理想、抱負、信念都付諸于行動,而不僅僅是說說而已。
而后,也許正是有了這個名字的斧正,李訥的一生都奉行樸素、低調的處世、生活態度。
并不像很多人之前所預想的那樣,因為有父母的雙重疼愛,她會被嬌慣得宛如公主一般。
1951年6月,毛澤東帶李訥在中南海散步。
當然,也許是在啟蒙階段,毛主席教她學的那些詩書,為她后來平和的心性,提供了堅實的助力。
總之,李訥長大后給人的感覺,并不像是被嬌生慣養出來的,反而多了幾分平和和低調。
由此可見,我們的毛主席確實育人有方,能在潛移默化中,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將自己的女兒教導得這么好,當真是一段佳話。
但如果說,父女倆從來不會在一些問題上發生分歧,存在一些必要的爭吵,那確實也不太可能。
1952年8月9日,毛澤東同李敏、李訥、毛遠新在香山聽李訥講故事。
這不,在李訥長大后,因為要去哪里讀大學,學什么專業,便曾和自己的父母當面爭執了起來。
按照李訥母親的想法,因為當時全中國百廢待興,各行各業都急需專業的技術人才。
所以,考慮到李訥以后的出路,她希望李訥能去學習一門技術,以后也能賺到不少的錢養活自己。
毛澤東和小女兒李訥在一起
但從小到大,也許是受到毛主席的影響,李訥本身對這些技術相關的東西就不感興趣。
此時,她唯一能提起興趣的,就是歷史和文學。
而且,表現在學科上,她的歷史科目分數也很高,學起來很有優勢。
1945年毛澤東重慶談判歸來,手牽李訥。
因此,李訥的想法是,自己想要去修習歷史系,和自己喜歡的名著等待在一起。因此,她和自己的母親沒少在這方面發生爭執。
好在,對于讓李訥修習歷史,毛主席本身還算是支持的。
1949年,毛澤東與江青和毛岸英、兒媳劉思齊、李訥在香山。
畢竟在毛主席看來,孩子喜歡才是最重要的,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她的優勢。
于是,在毛主席的支持下,最終李訥還是成功報考了歷史系。
毛澤東和李訥在香山
而入學后,由于事先和毛主席有約法三章,那就是:不許無故向大家透露是毛主席女兒的身份、不許暴露自己的實際家庭住址、不許坐中南海的專車。
所以,直到李訥從北大的歷史系畢業,學校里也沒有太多的人知道她的真實身份。
李訥和姐姐李敏
而等她畢業后,為了貫徹父親讓她“深入到人民中間,成為千萬普通百姓中的一員”的宗旨。
李訥也和其他的普通同學一樣,接受了當時高校普遍存在的畢業生分配制度。
后來在學校的安排下,她進入了中央軍委機關報刊《解放軍報》工作,在里面擔任編輯。
因為表現突出、文筆好,李訥很快就在單位脫穎而出,受到了組織的重用。
1970年,受當時歷史趨勢的影響,李訥也被送到了五七干校鍛煉。
但和別人不同的是,這次是李訥主動跟父親提的,為的就是不搞特殊,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
毛澤東和少女時期的李訥
當然,對于李訥的這個選擇和如此覺悟,毛主席也是非常高興的。
本來毛主席還想著,讓李訥不要搞特殊就好,沒想到,李訥如今還都能自己去低調地處事,簡直讓人欣慰。
毛澤東、毛岸英、李訥極為罕見的合影
當然,在五七干校勞動期間,李訥也一直貫徹著低調的行事準則,沒有將自己的真實身份暴露出去。
而也就是在此期間,李訥認識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徐寧。
當時徐寧還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人子弟,放在整個五七干校來說,也并不算顯眼。
至于李訥對徐寧來說,也不過是一個看起來很文靜、很恬然的姑娘。畢竟此時徐寧也不知道李訥的真實身份。
就這樣,兩個年輕人以最樸素的身份,開始了對彼此的接觸。當然,此時他們的感情還沒有更進一步,都只是把對方當作是自己的同學,或者說是朋友。
可與此同時,在毛主席家庭內部,卻早就為這個最小的女兒的婚姻,忙昏了頭。
要知道,此時李訥已經年過三十,別說是放在當時,就是放在現在,也算是大齡女生。所以,家人們怎能不著急。
為此,毛主席甚至還委托過自己弟弟的女婿,讓他預備著為李訥物色一個合適的對象。
1954年毛主席與江青、女兒李訥、侄子毛新遠在一起
當然,毛主席對此的要求也沒有很高,只說“找個一般人就行”。
畢竟在毛主席看來,女兒只要能過上平常人平靜的生活,就已經是他這個老父親全部的心愿。
毛澤東和短發的小李訥
而毛主席不知道的是,此時在學校里,因為彼此間來往的頻率越來越頻繁,李訥和徐寧之間,感情也在漸漸萌芽。
據說,李訥當時在學校里較為文靜,干什么都是悄咪咪一個人,所以周邊的知心朋友并沒有很多。
而徐寧算是和她接觸下來,話比較多,行為也比較活潑的一位。
網圖
因此,如果說誰能攪動李訥那平靜的心湖,估計當時也只有徐寧能夠做到。
所以,不久之后,兩人就在彼此情投意合的基礎上,正式建立了戀愛關系。
李訥
但讓李訥沒有想到的是,為自己婚姻忙活個不停的父母,卻對她和徐寧之間的關系存在著一些質疑。
當然,毛主席對此并沒有太多的意見,畢竟徐寧也符合他對未來女婿是個“平常人”的預期。
網圖
但他的妻子似乎并沒有這么想,自從見到徐寧起,便對他的門第等諸多方面都不太滿意。
她想要的,是一個能配得上自己女兒身份的女婿,很顯然,徐寧并不滿足這個要求。
而且,她也擔心兩個人在身份上的差異,最終會導致認知上的差異,然后在婚后爆發諸多的矛盾。
網圖
不過,后來在李訥的堅持下,兩人最后還是順利成婚。
但好景不長的是,最后李訥和徐寧的婚姻,還真如她母親所預想的那樣,實際上并沒有幸福太久。
左一李訥的丈夫王景清,右一是兒子王效芝。
據說在成婚后,經過彼此間日日夜夜得相伴,兩人在認知層面的差異逐漸顯現,爆發的爭吵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
最后,因為兩人在性格、觀念等諸多領域不和,再加上丈母娘一直對徐寧這個女婿較為輕視,所以最終兩人還是以離婚收場。
而后來,李訥遇到了和自己志趣相投的王景清,在順利成婚后一直攜手一生。
至于徐寧,在和李訥離婚后,他又進入了大學深造。畢業后,徐寧留在了齊齊哈爾鐵路上工作,以普通人的身份安靜的生活了下去。
王景清(后)、李訥夫婦。(圖片來源:《祖國》雜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