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六月底,華盛頓那邊突然甩出個10天期限,全球稀土市場一下子就緊張起來了。
沒想到的是,面對美方這么強硬的施壓,王毅外長回應得特別從容,"和而不同"四個字說得相當有分量,既堅定又留了余地。
這個10天博弈到底在較什么勁?王毅這四個字又透露出啥信號?
作者-彤
10天倒計時,全球都慌了
美國啥時候這么急過?短短10天期限一出,全世界的高科技企業都開始坐立不安了。說到底,這事兒還真不是小打小鬧。
稀土這玩意兒,聽著挺高深,其實就是17種特殊的金屬元素。別看名字拗口,用處可大著呢。你手里的智能手機,路上跑的電動汽車,天上飛的戰斗機,哪樣都離不開它。沒有稀土,現代工業基本上就得趴窩。
美國的焦慮來得不是沒道理的。數據擺在那里,80%的稀土需求都得指望中國進口。這就像是把自己的命門交給了別人,心里能不慌嗎?
更要命的是,美國自己雖然也有礦,比如加州那個帕斯礦,可開采成本高得嚇人,提煉技術還跟不上。搞來搞去,最后還是得乖乖地找中國加工。
歐洲那邊也坐不住了。從大眾汽車到西門子能源,一聽說稀土可能斷供,都開始緊急開會商量對策。
說白了,這產業鏈一斷,誰都得跟著受罪。全世界都在為這10天捏把汗的時候,北京那邊卻顯得挺淡定。
王毅四個字,挺有講究
這種淡定可不是裝的,王毅外長的回應還真有門道。6月18日,面對一屋子外國記者的長槍短炮,王毅直接拋出四個字:"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聽著簡單,其實挺深刻的。這話最早出自孔子,意思是和睦相處不等于完全一致。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咱們能合作,但別想讓我完全聽你的。這話既硬氣又給雙方留了臺階下,典型的中國式外交智慧。
有意思的是,就在同一場記者會上,王毅還提到了跟美國學者艾利森的對話。艾利森是誰?就是那個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哈佛教授。
他警告說,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必然要打一仗的歷史規律。可王毅的"和而不同",恰恰是要打破這個所謂的歷史宿命。
這四個字背后的意思很明確:中國有自己的立場和原則,不會因為你給個期限就低頭,但也不想把事兒鬧得沒法收拾。稀土這事兒,咱們可以談,但得是平等的對話,不是單邊的威脅。美國想用老一套的施壓手段,這次可能要失算了。
當然了,能這么硬氣也不是沒底氣的。
稀土這張牌,中國拿得挺穩
這底氣從哪來?還得從稀土本身說起。中國在這個領域的優勢,不是一天兩天攢出來的。
先說產量,中國稀土產量占全球70%以上,這個數字聽著就讓人印象深刻。可光有礦還不夠,關鍵是提煉技術。
稀土開采容易,提煉難,得經過一堆復雜的化學流程,成本高不說,還特別污染環境。中國在這塊兒摸索了幾十年,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了。
2010年那次跟日本的較量,效果大家都看到了。當時因為釣魚島爭端,中國短暫限制了對日稀土出口。結果呢?日本的高端制造業一下子就慌了神,到處找替代貨源,找來找去還是得回到中國這里來。
這事兒給全世界上了一課:稀土這東西,還真不是說替代就能替代的。
美國這些年也不是沒努力過。特朗普政府喊了好幾年要振興稀土產業,投了不少錢,可效果有限。
問題在于,這不是砸錢就能解決的事兒,你得重建整個產業鏈,從開采到提煉到應用,每個環節都得從頭來。專家估算,美國要想真正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少說也得10年時間。
更要命的是,就算美國真的搞出了自己的稀土產業,成本也會比中國高出一大截。商人都不是傻子,能用便宜的為啥要用貴的?這就是市場規律,不是政治意愿能輕易改變的。
不過話說回來,這場博弈才剛剛開始。
10天過后,較量還得繼續
短期的妥協解決不了根本問題。6月26日,就在期限過后的第二天,中美雙方宣布達成了一個框架協議。
從表面上看,這個協議是各退一步。中國同意部分放寬稀土出口配額,美國則取消了一些對中國企業的制裁措施。聽著挺公平,可仔細一琢磨,還是中國占了上風。
為啥這么說?因為中國給出的只是部分放寬,核心的限制措施還在。而美國呢,實際上承認了自己在稀土問題上的被動地位。
美國那個自主供應鏈計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就拿加州的芒廷帕斯礦來說,雖然號稱要擴產,可開采成本比中國高出好幾倍。環保審批、技術升級、人才培養,哪樣都得花時間花錢。更關鍵的是,就算美國真的搞出了稀土產業,短期內也很難跟中國的規模和成本競爭。
中國這邊也沒閑著,稀土產業升級才是長遠之計。過去主要是賣原料,現在越來越多地向高端產品轉移。
比如稀土永磁材料、新能源電池,這些附加值高的產品,利潤比單純賣原礦要高得多。這樣一來,既保護了資源,又提升了價值鏈地位,一舉兩得。
從全球角度看,這場稀土博弈遠沒有結束。美國會繼續推進自己的供應鏈計劃,歐洲、日本也在尋找多元化的稀土來源。
可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的主導地位還是很難撼動的。畢竟,這不光是資源問題,更是技術和成本的綜合較量。
結語
說實話,這場看似10天的較量,本質上是兩種思路的碰撞。美國還是那套老思維,習慣了用壓力換妥協,遇到問題就先亮拳頭。
中國呢,在堅持底線的同時還保持了靈活性,這就是"和而不同"的智慧所在。既不完全服從,也不徹底對抗,在原則性和靈活性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這種外交智慧,或許正是大國相處的新模式。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方都很難完全壓倒另一方,更明智的做法是在競爭中尋找合作的空間。稀土只是一個縮影,未來中美之間還會有更多這樣的博弈。關鍵是雙方能否都學會"和而不同"的藝術,在分歧中尋找共同點。
你覺得在這種新型大國關系中,"和而不同"這種理念能走多遠?
參考資料:
#夏季圖文激勵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