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青海頻道
人民網“行進中國”青海調研采訪團
眼前,青海湖的萬頃碧波直連天際,高原的純粹與遼闊撞入胸懷。今年夏天,遠道而來的四川游客張潔發現,這顆“高原藍寶石”不僅風光依舊,整個游覽體驗更是悄然提檔升級。
遼闊壯美的青海湖。人民網記者 張力洋攝
“這票可太實用了,不僅可以72小時內不限次數進出青海湖二郎劍景區,還可以體驗很多游玩項目……”張潔一邊介紹,一邊展示手機里的“夢幻西海行”小程序,上面的游玩攻略和智能客服,讓她覺得旅游省心又方便。
“為了讓大伙兒玩得更舒坦,我們景區可是鉚足了勁兒搞‘智慧旅游’!”青海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許發成介紹,現在游客來青海湖游玩,吃住行游購可以在小程序上一鍵搞定。“我們平臺還把青甘大環線上其他景點的精華玩法、特色產品都打包進來了,你想從青海湖一路玩到敦煌、張掖的話,行程規劃、特色推薦在這一個小程序里就能看明白。”
游客在青海湖體驗游玩項目。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作為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每年吸引著數百萬游客前來游玩。為了讓游客有更好的游覽體驗,景區管理部門開啟了一場全方位的服務升級行動。
“我們可以監測到景區游客和智慧公路車輛的實時數據,客流高峰期會增加停車場和景區檢票處的疏導人員,提高游客入園和車輛出入的效率,避免造成擁堵。”在青海湖二郎劍景區智慧管控中心,管理員宋生亮看著屏幕上實時更新的游客分布、車輛通行、客源地分析等數據說道。
沿著嶄新的柏油路前行,沿途的停車場讓人眼前一亮。車位規劃科學合理,充電樁、無障礙停車位等設施一應俱全。“我們對原有停車場進行了智能化改造,不僅增加了200個車位,還引入了智能停車系統,現在游客找車位的時間縮短了一半。”許發成介紹。
“往年旺季排長隊等車位是常事,今年一來就有地兒停,痛快!”自駕來的王師傅樂了。更貼心的是,人與車流的“分道揚鑣”讓帶著老人孩子的游客不再精神緊繃。
青海湖美景。人民網記者 張力洋攝
在提升服務的同時,青海湖二郎劍景區始終將生態保護放在首位。新建的污水處理系統采用先進技術,確保景區產生的污水全部達標處理。生態廁所的推廣使用,既減少了環境污染又為游客提供了便利。
這份用心,在水上也不例外。乘坐青海湖二郎劍景區內的帆船駛向湖心,船長向來訪者介紹:“所有船上的污水,一滴都不許進湖,統統打包上岸,交給專業機構處理。”岸上,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應有盡有。志愿者手持垃圾袋、夾子等工具,對青海湖周邊的步道、草地等區域進行清理,用行動守護著這一方水土的純凈。
青海湖中嬉戲的水鳥。人民網 馬可欣攝
保護做扎實了,體驗升級也更顯匠心。新增的熱氣球項目,嚴格限定飛行高度,避免驚擾候鳥棲息;建成的中國第一代魚雷發射試驗基地紀念館與青藏高原野生動植物標本館,成為青少年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以及自然教育的重要場所;新推出的“裸小鯉”“灰小鷗”等文創IP形象,不僅圈粉無數,更讓守護高原生靈的種子播撒在游客心中……
游客在青海湖拍照打卡。人民網 馬可欣攝
一直以來,青海省不斷推進景區提檔升級,大力發展“互聯網+旅游”新業態,建設國家級生態旅游線路和風景道,全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2024年,《青海積極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入選全國文化和旅游領域改革創新優秀案例。由此,青海這片高原大地成為越來越多游客首選的文化旅游體驗地。截至2025年4月,青海省接待游客1350萬人次,同比增長22.7%。
大自然的饋贈造就了雄奇壯麗的青海風光,世代生活于此的青海人則以最深的敬畏與守護,讓這份天賜的禮物圣潔如初。(孫海峰、白波、張力洋、王紹紹、馬可欣、甘海瓊、顧斐菲、楊啟紅)
點擊進入專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