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北京醫院一間寬大的病房里,一位老人側臥在病床上,一只手吃力地舉著高倍放大鏡,另一只手緩緩翻動著擺在面前的文件。
這位在病痛的折磨中仍關心國事的老人就是原國務院副總理,回族革命家楊靜仁。
1960年,42歲的楊靜仁成為全國最年輕的省級領導干部。
20年后,62歲的他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當楊靜仁得知兒子被提拔為處長時,非常生氣,他大怒道:“不許提他!”這是為何?為何得知兒子提拔后的楊靜仁不高興卻反而拍案而起呢?
1918年9月17日,楊靜仁出生在甘肅省蘭州市一個職工家庭,楊靜仁少時好學,在學校讀書期間,接觸到許多進步的書刊。
1937年,楊靜仁在甘肅省立第一中學讀書期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從事革命工作,1940年,蘭州地下黨組織決定派楊靜仁去延安學習,工作。
楊靜仁抵達延安后,中共中央西北局決定組建一支回民騎兵團,因缺少干部,西北局便派楊靜仁擔任回民騎兵團政委。
經過一段時間的細致工作,回民騎兵團初具規模,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也很扎實,騎兵團紀律好,戰斗力很強。
不久之后,楊靜仁憑借出色的工作能力被分到西北局擔任民族科科長,楊靜仁在這個崗位上干了很長時間。
在此期間,他對西北地區的民族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掌握了西北地區民族關系的特點,寫出匯報材料,供西北局和中共中央參考。
新中國成立后,31歲的楊靜仁便擔任國家民委辦公廳主任,他對自己要求嚴格,仍然保持在延安當時作息習慣,不僅如此,他對妻子呂琳也是如此。
呂琳是延安的大學生,晚年的她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醫院陪伴著楊靜仁,從半個世紀前她與楊靜仁在延安的相愛,到之后北京的一個“延安式”婚禮,他們的心就已經緊緊地連在一起。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主席決定選拔一批德才兼備的干部作為重點培養對象,被選拔的這一批干部要下到各省,市,自治區擔任第一書記,讓他們接受全面的工作鍛煉。
楊靜仁是被選拔培養干部之一,1960年,綿陽驚人出任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一書記。
此時正值年輕的共和國極度困難時期,全國人民都在與饑餓進行著艱苦的斗爭。
楊靜仁帶著全家從北京來到寧夏,表示要跟寧夏人民同甘共苦,到任后,楊靜仁首先考慮的問題,就是要讓群眾吃上飯。
當時,一些干部提議再降低一點口糧,楊靜仁當場發火:
“老百姓是要干活的啊,口糧必須跟上!有問題我負責!”不僅如此,他到北京開會時,向中央反映了寧夏的糧食困難,許多群眾挨餓的情況,他還直接向毛主席提出撥些糧食給寧夏。
楊靜仁敢于向中央直言,甚至敢于向毛主席提出要求,毛主席對此很是欣賞,很快,國家便向寧夏調撥了3000萬斤糧食。
然而,要讓寧夏人民徹底擺脫饑餓,年年過上好年,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楊靜仁團結黨委一班人。
根據調研的結果,提出一系列大膽的措施,恢復生產,恢復自由市場,恢復農民自留地……如此,寧夏很快在全國率先解決了吃飯問題。
到1962年秋,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市場又重新活躍了起來,雞鴨牛羊肉又重新回到百姓的菜籃子,甚至有些地方已經開始用碎米頭子喂養牲畜了。
1962年,鄧小平到寧夏視察工作,對寧夏的工作予以肯定,尤其是對寧夏能夠在這么短時間走出低谷,使經濟恢復繁榮而感到高興。
在楊靜仁的帶領下,寧夏在穩步前進……1977年,中央正式恢復他的工作,楊靜仁擔任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書記,同時兼任自治區革委會副主任,自治區政協主席。
楊靜仁平易近人,從不占公家便宜,而它的工作是沒有休息日的,有時工作累了,他就到大街上去走一走,到一些單位去了解一下情況,發現問題,立即解決。
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是楊靜仁的一貫作風,1979年秋冬時節,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民委主任的楊靜仁同志來湖南視察民族工作。
在10多天的視察中,楊靜仁平易近人,耿直正氣,熱愛民族工作,關心各族人民生產生活。
當時,楊靜仁途經張家界,縣里的接待人員對他說:“領導和同志們,請去觀賞張家界的自然風景吧?”當時,張家界剛剛被發現不久,它神秘的景色吸引著人們。
聽縣里的同志要送大家去觀賞張家界的景色,陪同人員都認為是一個難得的陪同好機會,但楊靜仁聽后卻拒絕道:“我是來看望少數民族父老鄉親的,不是來游山玩水的。”
每到一地他都要囑咐隨行人員,不要有任何架子,要真心實意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尤其是老人,殘疾人和少數民族。
楊靜仁對子女也從不嬌慣,1982年,兒子楊華山和女兒楊蘭畢業了,此時的楊靜仁是中央統戰部部長,國家民委主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他建議孩子們到基層鍛煉,并給西北民族學院打電話,要求學校把兒子分配到艱苦的地方去。
楊華山最終選擇了西藏,在西藏他牢記父親的話,經常深入基層,組織根據他的表現,準備提拔他為處長。
然而楊靜仁得知后表示不同意,甚至特意找到西藏自治區委領導說:“不許提他,還需要繼續鍛煉。”
妻子呂琳初調北京時,按她的資歷和學歷,本可以定為18級的,但楊靜仁卻通知部門,給她定為21級,楊靜仁認為,呂琳需要通過進一步的鍛煉才能更加成熟。
在以后的歲月里,她全心全意支持者楊靜仁的工作,一直到晚年,2001年,楊靜仁因病住院,當他得知寧夏西海固發生旱災時,他躺在病床上教基地含淚把“清樣”看了好幾遍,事情得到解決后,楊靜仁才得以安心。
2001年10月19日,楊靜仁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生前他總說:“為人要實事求是,要說真話”,而他也用一生踐行了他的使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