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天有點怪,30天+閏六月,農民得早打算。往年三伏多40天,今年只30天,頭伏中伏末伏各10天。
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入伏時間近60年最晚。按“夏至三庚入伏”算,今年夏至后庚日來得遲,伏天就推后了。老輩說“晚入伏,曬死牛”,高溫可能更猛,別掉以輕心。
8月7日立秋,8月9日才進末伏,這叫“秋包伏”。農諺“秋包伏熱死牛”,立秋后暑氣難消,“秋老虎”要發威。
今年還有閏六月,農歷六月后又來個閏六月,伏天撞上雙六月。老話說“一年兩六月,三伏不見天”,有人盼雨降溫,有人怕雨澇。入伏日是農歷六月廿六,雙數日子,民間叫“母伏”。
“公伏熱死牛,母伏涼颼颼”,可這說法準不準?農民心里直打鼓。
全球變暖大背景,高溫風險沒降低,30天伏天可能更集中放熱。南方“桑拿天”濕度大,像裹濕被子;北方干熱加雷雨,白天曬夜里砸。
湖北周邊田塊,去年到今年雨水偏多,澇災風險得盯著。
玉米正抽穗,棉花要結鈴,雨水多了病害纏,雨水少了旱得蔫。農民矛盾了:盼雨降溫,又怕雨多爛根,兩頭都得防。氣象部門說,閏六月可能攪亂大氣環流,雨熱博弈更激烈。
今夏高溫概率漲30%,江南體感或超40℃,熱得人直喘氣。老經驗要聽,新預報也得看,防干熱補水,防暴雨清溝,防病害打藥。“雙春閏六月,伏天蒸桑拿”,今年濕熱雙煞怕是要齊上陣。
農諺說“伏里不見天”,今年到底靈不靈?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想知道具體防暑防澇妙招?點關注不迷路,后續接著說。
具體天氣以當地預報為準,本文僅供參考,別全信也別不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