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武彥】五角大樓近日突然宣布暫停向烏克蘭交付部分軍援裝備的消息,讓美國政界及其歐洲盟友大為震驚。針對各方質疑,美軍高層解釋稱,此舉并非是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態度有所改變,而是美軍需要保證自身的彈藥庫存。這番表態更是引發外界好奇:美軍的彈藥庫存到底怎么了?
哪些對烏軍援項目受影響
美國《防務新聞》7月3日稱,美國“政治新聞網”等媒體透露,五角大樓第三號人物、副防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發表聲明稱,五角大樓“正在嚴格審查和調整”向烏克蘭提供軍援的方式,以符合結束俄烏沖突的目標,“同時保持美軍對政府國防優先事項的戰備狀態”。報道稱,五角大樓的這個決定使美國國務院人員感到“驚訝”。有美國官員表示,五角大樓在暫停運送一批已在波蘭境內的關鍵武器之前,并未征求美國務院、美駐烏大使館以及美國政府烏克蘭和俄羅斯問題特使基思·凱洛格團隊的任何意見。知情人士透露,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中的一些成員也反對暫停部分對烏軍援。美國媒體普遍注意到,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今年年初就任以來,對于軍援烏克蘭的態度并不積極,科爾比等部分五角大樓高層人士也主張美國軍援烏克蘭導致“美軍本已嚴重不足的武器儲備過度消耗”。
美國“動力”網站“戰區”頻道3日稱,美國暫停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包括“愛國者-3”MSE攔截導彈,“海馬斯”和M270遠程火箭炮配套的制導火箭彈,消耗量驚人的155毫米炮彈,“毒刺”便攜式防空導彈,AIM-7“麻雀”空對空導彈和“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等。此外還有退休的烏克蘭高級軍官透露,美國同步停止交付的還有紅外制導的AIM-9M“響尾蛇”格斗導彈,烏軍計劃將它們裝備在經過改裝的俄制防空系統上,用于應對無人機襲擊。
報道提到,美國暫停向烏克蘭援助的這些武器裝備,尤其是各種對空導彈,很可能對當前俄烏沖突戰局造成重大影響。因為俄羅斯近期加強了空襲力度。根據烏克蘭空軍的說法,近日俄羅斯發動了俄烏沖突爆發以來規模最大的空襲,發射了477架遠程無人機和60枚導彈。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顧問米哈伊洛·波多利亞克告訴烏克蘭媒體,“美國停止向烏克蘭提供防空導彈非常奇怪,它們可以保護烏克蘭各地的平民。”
此事被美媒曝光后,烏克蘭方面表示困惑和不滿,并引發歐洲方面對美國是否會長期削弱對烏軍援的懷疑。針對美媒擔心暫停對烏軍援是否代表美國改變了對烏克蘭的支持態度,五角大樓發言人肖恩·帕倫2日強調稱,這一決定是依據美國對全球多國軍援情況的大范圍審查結果,“我們不能把武器分給全世界的每一個人,我們必須保護美國”。美國常駐北約代表馬修·惠特克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網采訪時表示,“這就是‘美國優先’,我們首先必須照顧美國的需求。”
在幾場局部沖突中嚴重消耗
“動力”網站“戰區”頻道稱,盡管外界并不清楚五角大樓清點彈藥庫存的確切結果,但美軍為此不惜叫停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讓外界猜測美軍武器庫中的炮彈、防空導彈和精確制導彈藥的總數正在急劇下降。
報道稱,最近幾年美國先后卷入俄烏沖突、新一輪巴以沖突、與也門胡塞武裝的長時間攻防以及以伊沖突等,導致美軍彈藥庫存“告急”。美國《華盛頓郵報》7月2日稱,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價值超過670億美元的武器和安全援助,包括5億多枚子彈和榴彈、31輛M1A1主戰坦克、300萬枚155毫米炮彈、5000輛悍馬、數十套防空系統等。
美國《星條旗報》2024年12月稱,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杰克·沙利文承認,2022年俄烏沖突初期,烏軍在短短8周內就損失了相當于美國一年產量的155毫米火炮。更嚴重的是持續的彈藥消耗。當時美國每月生產1.4萬枚大口徑炮彈,即便全速生產只能立即增加約400枚炮彈,“僅能讓烏克蘭多使用幾小時”。俄烏沖突爆發后的半年時間里,美國軍方向烏克蘭提供了多達80.6萬枚155毫米炮彈,盡管當時五角大樓沒有透露具體數字,但承認對烏克蘭的援助幾乎快要耗盡“用于應對意外威脅的彈藥庫存”,155毫米口徑炮彈的儲備水平已經“低得令人不安”。2023年1月,美軍已經被迫動用儲備在以色列的約30萬枚大口徑炮彈用于援助烏克蘭。沙利文承認,烏軍在前線大量使用的各種無人機也已經遠遠超過了美軍的庫存和生產能力。此外,為攔截俄軍無人機襲擊,烏軍對于防空導彈的消耗非常大,盡管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AIM-7和AIM-9M空對空導彈都屬于舊型號,但它們的儲備規模也已經嚴重縮水。
美國《紐約時報》今年4月警告稱,美國海軍與也門胡塞武裝看似不起眼的紅海攻防戰,也極大消耗了美軍的彈藥庫存。一名五角大樓高級官員透露,美軍在應對胡塞武裝的軍事行動中消耗彈藥的速度令美國海軍“非常擔憂”。在持續的紅海攻防戰中,美軍需要頻繁發射昂貴的防空導彈攔截胡塞武裝的廉價無人機,讓部署在該地區的美軍導彈驅逐艦彈藥消耗巨大。而在空襲胡塞的幾次行動中,美軍大量動用了從艦艇上發射的“戰斧”巡航導彈、戰機發射的AGM-154“聯合防區外武器”精確制導滑翔炸彈以及AGM-158“聯合防區外空對地導彈”(JASSM)隱形空對地導彈等先進裝備,“它們本來是為應對西太平洋大規模沖突而準備的”。
美國每年生產的JASSM系列導彈數量很有限。
此外,在持續的巴以沖突和剛結束的以伊沖突中,美國向以色列提供了數以萬計的小直徑炸彈(SDB)和“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等精確制導彈藥。同時協助以色列防御伊朗導彈攻擊的美國陸軍“愛國者”“薩德”反導系統也幾乎耗盡了攔截導彈。《華盛頓郵報》稱,當伊朗6月23日向位于卡塔爾的烏代德空軍基地發動報復性導彈襲擊時,美軍發射了數十枚“愛國者”導彈進行攔截,“這種導彈需求量很大,美國只有有限的供應”。
“愛國者”反導系統在近年局部沖突中的彈藥量消耗很大。
補充庫存是難事
更讓美國媒體焦慮的是,面對巨大的彈藥消耗,美國國防工業“有心無力”。美國媒體此前的爆料稱,俄烏沖突爆發前期,運往烏克蘭的“標槍”反坦克導彈和“毒刺”防空導彈已使五角大樓的相關庫存減少了約1/3,“美國需要數年才能填補這些空缺”。《星條旗報》稱,美國正在全速擴充大口徑炮彈的產能,預計到2026年有望達到每月10萬枚,但俄羅斯僅2024年就生產了450萬枚,烏克蘭期待每月獲得超過50萬枚大口徑炮彈的供應。
“動力”網站“戰區”頻道稱,在精密的高技術武器方面,美國的產能和采購數量都難以滿足局部沖突的消耗,更不要說補充庫存了。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防務研究員麥肯齊·伊格倫說,2024年1月美軍單日向胡塞武裝發射的“戰斧”巡航導彈數量,就超過了美國海軍前一年采購的總數。近年在中東爆發的局部沖突中,美軍平均每月都會發射數十枚“標準”系列防空導彈,而負責生產的雷神技術公司年產能只有“幾百枚”,而且這些產品并非悉數供應給五角大樓,因為至少還有14個盟國排隊購買“標準”系列導彈。美國《防務新聞》稱,美國智庫的兵棋推演結果表明,如果中美爆發高強度沖突,美軍的關鍵彈藥只能支撐8天就會被耗盡。例如JASSM的總產量僅約3000枚,美軍在多年實戰中已經使用了數百枚;另一種“遠程反艦導彈”(LRASM)的庫存約120枚,每年產量只有數十枚;而兵棋推演表明,需要使用數以千計的這些關鍵武器才有可能“擊敗中國”。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導彈防御專家湯姆·卡拉科表示,2026財年美國陸軍預算文件顯示,“愛國者-3”MSE攔截導彈的采購數量已經翻了兩番。但他表示,即使增加撥款,美國軍工企業想要提高產量也需要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