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若愚】
7月3日至7日,由航空母艦山東艦、導彈驅逐艦延安艦和湛江艦、導彈護衛艦運城艦組成的海軍艦艇編隊將訪問香港。
其中,7月5日至6日,山東艦在西面2號錨地面向香港市民開放,派票2000張;湛江艦、運城艦在昂船洲軍港開放,派票8000張。每次放票幾乎是“秒光”,至7月2日,所有門票均已約滿,這也反映出山東艦訪港的關注度之高。
山東艦編隊開放海報 圖源:香江礪劍
看到這則新聞,筆者不由得有些恍惚,也有些激動。這次航母編隊訪港,距離2017年遼寧艦編隊首次訪港已經過去了8年,距離2001年海軍首次組織艦艇訪港過去了24年。
如果放在更長的時間軸線上來考察,中國海軍航母編隊訪港的背后,體現的是長達百年的海權與人心回歸之爭。時與勢的變遷還在持續進行,在不遠的將來,福建艦也有可能在香港展現靚麗的身影,而香港的人心回歸,也必將加速進行。
8年來的變與不變
2017年,遼寧艦航母編隊首次訪問香港,筆者當時在香港工作,記得7月3日下午派票,我們幾個朋友當天一大早就去中環軍營外排隊,中午還下了暴雨,每個人都淋成了落湯雞,但是沒有人放棄,畢竟在香港登上自己國家的航母,是一種難得的體驗。
而這次山東艦派票,則是在微信公眾號“香江礪劍”上進行,免除了人們現場排隊之苦,拼的不再是體力,而是手速與網速。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駐港部隊注重與時俱進,通過網絡化的方式便利了民眾。
從“香江礪劍”發布的山東艦開放安排來看,這次開放與8年前基本一致。都是從香港中環碼頭安檢,搭乘駐港部隊統一安排的接駁船前往錨地參觀。當時,我們先從接駁船登上躉船,通過跳板平臺登上航母,首先來到的是機庫,也就是停放各型艦載戰斗機、直升機等飛行器的地方,感覺特別地大而空曠。爾后,乘坐艦載機升降機,來到飛行甲板。這種升降機是一個很大的平臺,一次能坐150人,四周有戰士維持秩序,防止發生掉落危險。
2017年,香港市民在遼寧艦上合影留念。 潘劍鋒攝
山東艦作為首艘國產航母,建造中很多方面都借鑒了遼寧艦,是在遼寧艦基礎上的改進創新,在雷達系統、通信指揮、衛星接收等方面有了很大幅度的升級改造。某種程度上說,兩艦是“姐妹艦”。雖然這次,筆者沒有機會登臨山東艦,但大致能腦補出參觀的路線與場景,以及市民第一次見到國產艦載戰斗機、直升機后的激動心情。這可謂山東艦訪港的“不變”之處。山東艦還專門發布了MV《我們是彼此的光》,講述中國航母與香港的故事。
山東艦訪港標識 圖源:當代海軍
如果說起變化,首先自然是海軍實力之變。
2017年時,我國僅有1艘航母,到了2025年已經有了3艘航母。特別是福建艦,是中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采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滿載排水量8萬余噸。從“唯一”到“唯三”,這幾年海軍“下餃子”的速度有目共睹,實力也水漲船高。
其次就是實戰化訓練之變。
遼寧艦作為自蘇聯瓦良格號改造而來的航母,主要定位是訓練艦,其次才是作戰艦。“百年海軍”一說自有其道理,航母編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無論是建造還是使用,從艦艇操作到收放艦載機,從單艦到編隊,都要一點點摸索、試錯,不斷積累經驗教訓。
這次訪港之前,山東艦編隊剛剛在西太平洋完成了與遼寧艦編隊的遠海實戰化訓練。兩支航母編隊組織實戰實訓、聯戰聯訓、體系練兵,聯動相關軍兵種兵力,開展互為條件、互為對手的實戰對抗,完成偵察預警、防抗打擊、對海突擊、對空防御和艦載機跨晝夜戰術飛行等科目研練。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我航母編隊首次突破二島鏈,訓練期間外軍艦機多次抵近偵察、跟蹤監視,編隊全程保持高度戒備、隨時反應的作戰狀態,多次組織艦載機戰斗起飛,專業穩妥處置應對??梢哉f,山東艦是帶著實戰演訓的硝煙抵達香港的,折射出航母編隊已經形成了強大戰斗力。
山東艦入列紀念郵冊。上圖為封面,下圖為展開后形狀 作者供圖
再次就是香港社會環境之變。
2017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但當時我們在港工作的很多內地人士,說實話對香港的未來發展缺乏信心。當時,2014年“占領中環”的危害力還在延續,反對派的頭面人物還在上躥下跳,立法會中反對派占據“關鍵少數”,阻礙23條立法推進,特區政府多是被動應對、少有主動出招。當年香港法院還就“七警案”進行宣判,引發社會嚴重對立及法治危機,損害司法機關的形象和威信,輿論對香港終審法院的外籍法官高達80%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意見。
時至今日,形勢環境已大為不同。在經歷2019年“反修例風波”后,中央果斷出手,于2020年6月制定香港國安法,起到了“一法定香江”的療效;其后完善了香港特區選舉制度,從法規上排除了反對派通過立法會“奪權”的可能性。隨著相關障礙的一一拆除,香港特區政府“23條立法”終于轉入實質性運轉程序,于去年3月23日正式頒布實施。現在,大部分亂港分子要么正在坐牢,要么已經外逃、被通緝,早已沒有當年的囂張氣焰和破壞能量。可以說,現在香港社會風氣已經極大改觀,社會環境趨于穩定,大步邁向由治及興的新征程。
24年來的變與不變
肯定有不少讀者有個疑問:遼寧艦、山東艦在內地尚未向民眾開放,都在香港首次公開亮相,讓香港市民可以近距離觀察“國之重器”。為什么會有這種“厚此薄彼”的待遇呢?
其實,這跟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復雜的人心斗爭、長久的海軍訪問歷史等方面緊密相連。舉個可能不怎么恰當的比喻,香港就像是貧窮父母被人搶走的孩子,現在父母生活條件變好了,孩子也回來了,那總得把“壓箱底”的寶貝拿出來,用最好的東西來彌補這些年缺失的關愛,拉近與孩子的情感距離。
2017年7月11日,海軍訪港編隊離開香港。 作者供圖
此外,長期以來,香港都是國際海軍力量展示的平臺,可謂“公開擂臺”。作為國際自由港,也是條件優良的深水港,還是國際旅游和購物之都,香港一直是各國海軍艦船在東方最熱衷停靠和補給的港口。此前,美國、英國的航母都多次靠泊香港,向香港公眾開放有限區域,并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活動。筆者也曾登上數艘美國航母、兩棲攻擊艦等先進軍事裝備,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樣是在2017年,隸屬于美國海軍第七艦隊、舷號“76”的“里根號”航空母艦抵達香港海域停泊休整,在香港停泊4天,并開放給預先登記的市民及傳媒參觀。一年之后,“里根號”再次??肯愀?,駐港部隊的軍官應邀乘坐美軍C-2運輸機登上航母,近距離觀看美國海軍F-18“超級大黃蜂”戰機起飛和著艦演練。
可以說,香港人有著特別的優勢,常??梢越嚯x觀賞各國的軍艦,尤其是航母、兩棲攻擊艦、軍用運輸機等“大殺器”,眼光也隨之水漲船高。在這種不是比較的比較中,我海軍部隊也拿出了“大國重器”,通過航母、驅逐艦等先進艦艇,充分展示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成就,讓香港市民在增強自信心與自豪感中,進一步加快人心回歸的歷史進程。
同樣是2017年,美國航空母艦“里根號”??肯愀郏_放給預先登記的傳媒參觀。指揮官Marc Dalton表示,他是第五次來港,感謝香港的開放及接待。 圖源:中新社
當然,外國軍艦、飛機訪港的審批屬于國防和外交事務,由中央人民政府辦理。是否同意艦機訪港,也是兩國兩軍關系直觀可見的“晴雨表”。在中美兩國兩軍互信高的情況下,美軍艦艇、飛機可以頻繁造訪香港,而在中美戰略博弈異常激烈的當下,美軍艦艇、飛機近些年已不再有機會??肯愀哿?。
從2001年海軍出訪歐洲艦艇編隊??堪捍?、進行短期的修整至今,人民海軍先后派出了8支艦艇編隊訪問香港。筆者在港工作期間,曾親身經歷了數次訪港活動,收藏了多份有關艦艇編隊訪港的紀念郵冊。從中可以直觀看出,隨著時間的拉長和海軍實力的壯大,訪問香港的海軍艦艇噸位越來越大、性能越來越先進,也越來越有排面。
2012年,海軍171編隊訪港,包括171“海口艦”,為052C型導彈驅逐艦,以及571“運城艦”,為054A型導彈護衛艦。 作者供圖
2012年,海軍171護航編隊導彈驅逐艦“海口艦”和導彈護衛艦“運城”艦圓滿完成在亞丁灣、索馬里海域的護航任務,返航途中??肯愀?,受到香港特區政府和民眾的熱烈歡迎,052C型導彈驅逐艦也代表了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造艦技術。
今年7月,運城艦隨山東艦再次訪問香港,只是她的身邊,多了055型萬噸大驅延安艦的身影。延安艦共112個垂直發射單元,具備冷熱共架發射能力,裝備不同型號的導彈,可以應對多種??瞻踩{,加上先進的相控陣雷達系統和信息指控系統,是全球最具威懾力的驅逐艦之一。
回顧這24年的8次訪港,變化的是訪港艦艇的型號、噸位、性能,不變的是通過展示實力贏得人心回歸的目標取向。去年11月28日,國防部表示人民海軍將常態化訪問香港,成為一項制度化、機制化的安排。
海軍編隊訪問香港的實踐,為我們思考一個重要的時代課題提供了鮮活的事例——如何在“一國兩制”、和平回歸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改造殖民制度、去除殖民痕跡、克服殖民心理,久久為功實現人心的根本回歸?除了武裝力量的“拳頭展示”以外,還有什么更具長遠性、根本性的良策?香港的實踐,能夠為將來的臺灣提供什么樣的經驗借鑒?
184年來的變與不變
在今天的香港上環,有一條街道叫“水坑口街”,其英文名為“Possession Street”,意譯應為“占領街”。1841年1月,英國海軍官兵正是從這里登陸香港島,開始了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統治。
英國人跨越半個地球來侵略中國、占領香港,很重要的實力是海權上的壓倒性優勢。香港既是一座商城,其實也是一座兵城、海軍城,城市中有很多當年英國海軍留下的印跡,提醒著我們“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今天的駐香港部隊中環營區,最早的時候是一座港池,名為“添馬艦”,還可以??枯p型航母。當年的“韋爾斯親王大廈”就建在海邊,港英海軍軍官們下了樓就可以乘坐交通艇去九龍。隨著中環至灣仔地區填海計劃的進行,這個港池最終被填平,海岸線也不斷向外延伸?;貧w前中英雙方商議,在中環永久海岸線上留下150米的軍用碼頭,作為解放軍駐港部隊的軍用碼頭。受香港回歸后復雜政治氣候干擾,以及各類政治團體的“抗議”、媒體的炒作,直到2020年,中區軍用碼頭才正式移交駐港部隊。
興建中的“韋爾斯親王大廈”,可以看到其側面的港池停泊有軍艦,出了大樓就可抵達海邊。 資料圖
這次湛江艦、運城艦??康陌捍薮a頭,其實也是駐港英軍費盡心思精力打造的百年軍港。島上密布各類工事,包括炮臺、指揮所、彈藥庫、信號臺等。在新港池旁邊就有一處英軍遺留下來的老碼頭,經過長年的風吹日曬,碼頭的很多混凝土已經剝落,鋼筋裸露在外。
1997年駐港部隊進駐香港時,是當時全軍唯一一支三軍合成的部隊,分別代表著國家對香港領土、領海、領空的主權。駐港海軍雖然冠名“艦艇大隊”,但只有幾百噸的導彈護衛艇,連一艘艦都沒有。直到2013年七一,056型輕型護衛艦惠州艦、欽州艦入列,駐港海軍才真正由“艇”變“艦”、名副其實了。毫無疑問,我也收藏了惠州艦、欽州艦入列的首日封,記錄下這個歷史的瞬間。
惠州艦、欽州艦入列首日封 作者供圖
因此,這次山東艦編隊訪問香港,實則也是維護海權的宣示,就是要用對手和敵人能夠看得懂的形式、聽得懂的語言,宣示: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手段,組成香港海上銅墻鐵壁,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最后,也提一點希望:遼寧艦、山東艦能夠在合適時候,在內地組織開放活動,讓內地民眾也能登臨“大國重器”,切身體會海軍建設發展成就,增強身為中國人的自信心、自豪感。我相信,這也是最好的國防教育。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