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人工造林面積3000畝
明湖水質達標率穩定在100%
全省率先探索滸苔資源化利用路徑
農村生態河道建成總長全省首位
海通鎮團塘村入選中國零碳村鎮
促進項目試點
射陽電子信息產業園
獲評全國首批“智慧低碳園區”
近年來,我縣 始終 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生態保護為基、綠色轉型為要,統籌推進污染防治、生態修復、綠色發展,讓藍天更藍、碧水更清、大地更綠,用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繪就綠色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守住綠色底線 筑牢發展根基
清晨,在廣袤的灘涂濕地上,一群白鷺優雅地掠過巨大的白色風車矩陣,向著潮汐滋養的灘涂深處飛去。這幅“風車鷺影共潮生”的和諧畫卷,正是我縣近年來傾力守護生態本底、筑牢綠色屏障的生動寫照。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的最大資本,更是不可逾越的底線。守護生態,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為此,我縣堅定不移地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將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作為核心任務,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射陽河,作為里下河地區排水入海的最大天然干河,是我縣名副其實的“母親河”。為守護這條母親河,射陽河水生態修復(一期)工程正緊鑼密鼓地推進。走進蒲港段施工現場,十余臺挖掘機沿河分布,揮臂作業;數百位施工人員緊抓晴好天氣,穩步推進步道鋪設、景觀點打造等工作。
“射陽河水生態修復(一期)工程蒲港段占地面積約1850畝,目前每天出動15臺大型機械、300名工人施工,已完成工程量的90%,預計本月底完工。”據項目現場負責人趙紅飛介紹,施工項目涵蓋支流河道提升、河口凈化濕地、濱河濕地修復、明湖生態緩沖帶等多個板塊。建成后,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射陽河沿線生態環境,讓河水更加清澈、岸邊植被更加繁茂,還將為居民提供一個親近自然、休閑觀光的好去處。
除了緊抓內河水系的生態修復,我縣還將目光投向廣袤的海岸線,以實際行動守護藍色家園。在這場生態保護攻堅戰中,科技的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無人機在天空中巡航,實時監測海岸線的生態狀況;大屏監管系統高效運行,對各類生態數據進行精準分析和處理;浮標則靜靜佇立在海中,全面記錄著海洋的各項指標。人機協同,織就了一張嚴密的生態保護防護網。2024年,我縣在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方面成果斐然,完成海洋生態保護修復890公頃、退漁還濕305公頃、海岸線修復16.9公里。
“我們實施的是‘退養還濕’‘退漁還灘’,把人為侵占的空間還給自然。”縣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生態修復不是簡單的恢復原狀,而是運用科學手段,有效提升濕地、河道的生態功能和韌性,讓這片‘生態家底’更豐厚、更具生命力。這是我們一切發展的根基,必須牢牢守住!”
如今,漫步在射陽河畔,水清岸綠,昔日的“問題河道”已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生態廊道。市民李大爺感慨地說:“以前河邊味道大,散步都繞著走。現在水干凈了,鳥也多了,天天都樂意來轉轉,心里舒坦!”
注入綠色動能 驅動轉型升級
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從來都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而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關系。如何實現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我縣給出的答案是:堅定不移地向“綠”而行,錨定新質生產力發展賽道,以創新驅動產業結構深刻轉型,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和強勁引擎。
走進射陽港經濟開發區,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巨大的風力發電機葉片如同巨人的臂膀,在港口悠悠轉動。這里,正是我縣打造千億級風電產業基地的核心戰場。
依托得天獨厚的沿海風能資源,我縣成功吸引遠景能源、長風海工等30余家風電裝備制造及配套領域的龍頭企業入駐,形成了從研發設計、裝備制造到施工運維、檢測認證的全產業鏈條。今年,還與遠景能源有限公司簽署投資約10億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至此,該綠色能源研造基地項目正式落地我縣。
“選擇射陽,看重的不僅是這里的港口優勢和豐富的風電資源,更是當地對綠色產業前瞻性的戰略布局和高效務實的營商環境,”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綠色產業在這里,不是口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蓬勃現實。我們將攜手射陽打造面向國際的零碳產業和貿易園區,為全球清潔能源發展貢獻力量。”
風電產業迎勢起飛,傳統產業亦在綠色轉型的浪潮中煥發出新生。在江蘇瑞恩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300多臺噴水織機高速運轉、機聲隆隆,工人們在各自的工作區域內熟練操作機器,全身心投入到緊張有序的生產工作中。
“傳統易撕產品依賴堿處理,這種方式不僅不環保,還會降低產品強度。而瑞恩新材料首創的非堿處理技術,讓產品經向可撕、緯向高強,解決了行業痛點。此外,我們還積極開發可降解生物基材料,替代傳統的PVC膠布,從源頭上減少白色污染。”公司總經理馮玉龍向記者介紹,車間的廢水通過收集管道匯入沉淀池,經歷氣浮、氧化反應,添加氧化劑和高分子助劑以去除雜質,再經反沖罐二次沉淀,最終實現“凈化重生”,回流車間循環利用,不僅降低了成本,更是企業對環境保護的有力實踐。
在我縣,像江蘇瑞恩新材料有限公司這樣積極投身綠色轉型的企業還有很多。為助力傳統企業綠色蛻變,我縣多管齊下,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制定嚴格的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有效推動傳統企業加快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豐收”。
踐行綠色理念 共繪綠意生活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理念的指引下,綠色低碳生活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近年來,我縣不斷做優綠色運輸服務,加大公共交通新能源車輛推廣力度,持續提升營運公交車、出租車新能源覆蓋比例,不僅降低了尾氣排放,還提升了乘車的舒適度。此外,扎實推進網約車合規化工作,優化公交線路,創建“我的車,放心坐”公共交通品牌,不斷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服務品質,讓市民出行更加低碳、便捷。
新能源車輛的廣泛普及,離不開政策的有力引導、市民的積極響應,更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堅實支撐。人民路、解放西路、幸福大道等眾多路段,一大批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如雨后春筍般成功“落戶”,為居民綠色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以前每次出車都要看著電量,沒有客人的時候空調不舍得開,太遠的單子也不敢接。現在好了,沒多遠就有公共充電樁,不僅節約排隊時間,費用也劃算,終于沒有‘電量焦慮’了。”出租車司機吳師傅的愉悅感受,正是我縣大力推進新能源充電設施布局提升工程結出的碩果。
綠色低碳不僅體現在用能上,更體現在社會風尚中。隨著綠色消費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農貿市場里,越來越多的居民自帶環保袋購物,減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餐飲場所中,“光盤行動”成為常態,半份餐、小碗菜備受青睞,餐飲浪費得到有效遏制;商場超市里,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也會下意識選擇包裝簡潔環保、可循環利用的產品,用實際行動支持綠色低碳發展。
“零碳生活”并非城市的專屬,而是融入廣袤鄉村的每一寸土地,成為鄉村綠色發展畫卷中一抹亮眼的色彩。走進洋馬鎮賀東村,一幅充滿生機與希望的零碳生活圖景便在眼前徐徐鋪展:屋頂之上,一排排光伏板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黨群服務中心四周,約3500株容器苗郁郁蔥蔥,既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還為村莊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農戶家中,太陽能、天然氣等綠色清潔能源用具隨處可見;菊花種植基地里,采用生物農藥替代化學制劑,施用有機肥,強化資源循環利用……在這里,綠色不僅是一種顏色,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未來我們還將積極探索‘碳積分’制度,研究碳足跡體驗系統,進一步激發村民參與零碳生活的熱情,讓他們從心底認同綠色生活理念,自覺將綠色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的點點滴滴。”賀東村黨總支書記徐金生滿懷憧憬地描繪著賀東村的未來藍圖。
文 字 : 吳君靈 陳慧敏
圖 片: 射陽發布綜合
編 校:徐碧蓮
責 編:張宏偉
審 核:劉友華 樊 穎
聲 明:凡“射陽發布”原創稿件,轉載或引用請注明來源及原作者!部分稿件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及時 與我們聯系。
射陽縣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515-89290569 0515-82486228
點個「在看 贊」再走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