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道,反制說到做到,中方一口氣對30國發出加稅通知。近日,商務部公告,商務部裁定,依據《反傾銷條例》第五十條的規定,商務部根據調查結果向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提出繼續實施反傾銷措施的建議。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商務部的建議作出決定,自2025年7月起,對原產于歐盟、英國、韓國和印度尼西亞的進口不銹鋼鋼坯和不銹鋼熱軋板/卷繼續征收反傾銷稅,實施期限為5年。
面對美國的壓力,世界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第一條路是“被動整合”,歐盟、英國、韓國、印尼等選擇了這條路,它們試圖通過犧牲中國的利益,來換取自身的短期安全,結果,它們不僅要面對美國的苛刻條件,還迎來了中國的迎頭痛擊,這證明了,想通過出賣別人來換取門票,此路不通。另一條路是“獨立自主”,棋盤上,并非所有人都選擇了妥協,加拿大頂住壓力,宣布對美國征收數字服務稅。日本也公開表示,無法接受美國在汽車關稅上的無理要求。
歐盟駐華大使托萊多(資料圖)
事實上,早在去年11月,英國就宣布維持對中國鋼絲繩和鋼纜的反傾銷措施,稅率達到60.4%,有效期為5年。今年3月,印度尼西亞也宣布對中國的尼龍薄膜征收為期4年的反傾銷稅,稅額最高達到每公斤31510印尼盾,也就是人民幣接近14元。隨后,歐盟在今年5月,宣布對中國的馬口鐵產品征收反傾銷稅,稅率最高可達62%。而韓國也在6月表示,將對從中國進口的不銹鋼厚板征收為期5年的反傾銷稅,稅率達到21.62%。
歐盟駐華大使托萊多6月末還在對著媒體說,歐洲企業對稀土磁鐵出口“恐懼得不行”,求中方7月務必解決這個問題。托萊多嘴里的“恐懼”,其實是歐洲產業鏈的命門——他們造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機、高端機床,都得用稀土磁鐵,而中國占了全球80%以上的稀土加工產能。中方已經批準了一部分出口申請,可歐盟還不滿足,反而炒作“中國威脅”,說要“去風險化”。明明可以依法依規提交申請,跟中方坐下來談,偏要裝成受害者,用關稅施壓,結果反被中方加稅,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歐盟駐華大使托萊多(資料圖)
“貿易保護主義”在西方打著保護本土企業的由頭,有些卻連實質性的證據都拿不出,中方是在經過仔細調查后才決定出手,還表態,若涉事國不滿決定,可以走程序申請復議,也可以提出訴訟。你若有充足的理由證明不合理,中方不排除會更改決定,中方的坦蕩更證被制裁方行為的上不得臺面,尤其歐盟,近期的麻煩事是真多。稀土一事上,歐盟求饒也沒用,他們換著花樣的希望中國放寬管制,證明的歐洲對稀土問題的擔憂,但中方并沒有完全順其心意,只是稱已加緊批準合規申請。
歐盟駐華大使托萊多(資料圖)
中方最高加稅103%以上,這確實堪稱是重拳出擊。印尼礦業股價當日開盤即跌停,顯示市場對中國反制的高度敏感。在公布最新的加征關稅政策之前,中方商務部就發出過警告稱,中方樂見各方通過平等磋商解決與美方的經貿分歧,堅決反對任何一方以犧牲中方利益為代價達成交易,以換取所謂的關稅減免,中方選擇拿這些國家“開刀”,帶有明顯的反制色彩。
另外,希臘《現代外交》雜志網站近日文章:盡管歐盟和美國在歷史上一直保持著根深蒂固的政治、文化和軍事聯系,但不斷變化的全球局勢、多極化的興起和經濟重心的轉移,正為歐盟可能在深化對華關系中找到更大戰略利益提供令人信服的理由。中國能以符合歐盟戰略利益和長期目標的方式提供經濟機遇、技術創新和外交合作。選擇與中國開展務實接觸,歐盟可以確保在一個多極世界中擁有更好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