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1937年一群動物走了大半個中國,被臺灣導演寫進了劇本……

0
分享至

近日,在南京大學交換的臺灣學生侯佳彣,和她的大陸朋友莊苑,相約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莊苑說,要帶佳彣見見網紅白面僧面猴“杜杜”。

紅山森林動物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28年,當時國民政府在南京玄武湖畔設立了“動物苑”。1937年侵華日軍占領南京后,動物苑在戰火中被毀,新中國成立后,重建并更名為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

The Animal Garden was established at Xuanwu Lake in Nanjing in 1928. After Japanese invaders occupied Nanjing, the garden was destroyed in the flames of war. It was rebuilt in 1954 and officially renamed Nanjing Hongshan Forest Zoo in 1998.


同樣在1937年的南京,有一群動物 一路西行躲避戰火,歷經一年,來到重慶。臺灣青年 侯佳彣介紹, 這段歷史被臺灣導演楊德昌寫入劇本《長江動物園》。

1937年11月12日,日軍攻陷上海。當時的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已基本西遷重慶。除少量牲畜、家禽隨校遷至重慶,從國外引進的千余頭(只)稀缺的牲畜、家禽和國內多年培育的雜交優良品種仍滯留在南京。

“排除萬難也要帶動物西遷!”畜牧場場長王酉亭下定決心。“動物大軍”出發了。

這個特殊的西遷隊伍中,有高1.8米以上的荷蘭種公牛、蹄子有碗口大小的澳洲公馬,還有國內少見的火雞等家禽。沿途百姓從未見過如此高大的動物,有些看熱鬧的孩子甚至跟著走了十幾里路。而當得知它們是冒著日軍炮火從南京撤出的動物,人們又無不為之感動。


國立中央大學畜牧場的良種羊 圖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臺灣青年侯佳彣說,這次來大陸交換,她去了很多地方旅行,上海的四行倉庫讓她印象深刻。

“你看過電影《八佰》嗎?”莊苑問,“講的就是四行倉庫保衛戰。”侯佳彣說,其實臺灣在上世紀也有一部電影叫《八百壯士》,講的是同一段歷史。

"We have many films and shows that commemorate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1931-45). Like

The Eight Hundred
," said Zhang Yuan.

"Taiwan also had a film called

Eight Hundred Heroes
. I've also visited the Sihang Warehouse in Shanghai," said Hou Chia-wen.

上世紀80年代,大陸拍攝的電影《血戰臺兒莊》就曾在臺灣引發共鳴。近年來,隨著兩岸影視文化交流深入,大陸的《亮劍》《八佰》《金陵十三釵》等作品,以及臺灣的《賽德克·巴萊》等,逐漸被越來越多兩岸青年熟知。


圖源:大陸電影《八佰》及臺灣電影《八百壯士》海報

早在“九一八事變”之前,臺灣同胞就已經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武裝斗爭。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臺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介紹, 1895年6月3日,日軍在基隆登陸 ,開始蠶食臺灣 。從1895年6月至11月短短的5個月中,英勇的臺灣軍民用獵槍、木炮、竹槍、大刀與武裝到牙齒的近代化日軍進行了近五個月的血戰,經歷了大小數百次戰斗。據統計,日軍在這一過程中的傷亡和病死人數,是甲午戰爭的4倍多。


1911年辛亥革命的勝利,對臺灣同胞的抗日斗爭產生了極大的鼓舞。臺灣相繼爆發了苗栗起義、西來庵事件等抗日行動,更涌現出以滿門忠烈、幾代抗日的霧峰林家為代表的一大批愛國志士。

霧峰林家第七代林幼春是臺灣非武裝抗日的領導者之一,畢生致力于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從事反抗外來侵略的文化社會運動。他參與創刊的《臺灣文藝叢志》,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保存與弘揚中華文化最主要的刊物。

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霧峰林家后人林銘聰回憶,印象最深的是祖父林幼春在一首小詩里描繪獄中不斷叮咬他的蚊蟲,他用“打不完的蚊子”隱喻不斷襲擾臺灣人民的日本警察。


圖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1937年“七七事變”后,留在臺灣的民眾通過暴動反抗,拒絕被日本征兵,還有許多臺灣同胞積極奔赴大陸參與抗戰。

“欲救臺灣,必先救祖國。”

在福建廈門五老峰上,有一塊寫著“復疆”的石刻。這是1945年9月日本侵略者投降之際,臺灣抗日志士李友邦將軍準備返臺時所刻。而“復疆”,也是李友邦在東南沿海領導臺胞堅持抗日的臺灣義勇隊臂章上的標語用字。在抗戰烽火中,臺灣義勇隊活躍在浙江、福建前線,寫下兩岸同胞團結御侮的光輝篇章。

80年后,廈門海風依舊。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80周年。臺灣光復,是中華兒女的民族記憶和共同榮光,歷史必須銘記,勝利成果必須維護。

來源 中國日報 《炎黃春秋》雜志 新華社 抗日戰爭紀念網

總監制 邢志剛 紀濤

監制 柯榮誼

統籌 雷蕾 何娜 張若瓊 李暢翔

制片人 張少偉 黃恬恬

策劃 張怡 沈一鳴

編導 史雪凡 陳聰芷

外聯制片 蒼微 郭君

實習生 羅琳靜

特別鳴謝

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南京市中山陵園管理局

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

兩岸做伙講

兩岸做伙講是中國日報一檔兩岸交流類欄目。閩南語里的“做伙”就是“一起”。兩岸做伙講,一起說兩岸,欄目用溫暖活潑的視角介紹兩岸風土人情,為兩岸同胞提供交流發聲的平臺。

China Daily精讀計劃

每天20分鐘,英語全面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國日報 incentive-icons
中國日報
中國日報官方網易號
25778文章數 371213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瓦房店市| 寿阳县| 西贡区| 汝城县| 南昌市| 玛曲县| 秦安县| 海南省| 凉山| 平度市| 博湖县| 浙江省| 新丰县| 鄂温| 齐齐哈尔市| 察隅县| 凤台县| 三穗县| 金塔县| 维西| 宝清县| 武平县| 高唐县| 贺州市| 开阳县| 唐海县| 康平县| 虹口区| 宁海县| 哈尔滨市| 赣州市| 长泰县| 福州市| 徐州市| 昌江| 奎屯市| 郴州市| 松原市| 黄骅市| 板桥市| 嵩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