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日媒透露特朗普要帶美國商界大佬訪華,甚至傳聞他會出現在北京大閱兵現場。如果特朗普訪華事件屬實,可能是中美關系破冰的好兆頭。
然而這邊特朗普在努力緩和與我國的關系,那邊美國現任國務卿魯比奧,卻正領著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大搞“四方安全對話”,要在南海“聯合巡邏”,還要另起爐灶,建個沒有中國的礦產供應鏈。
很顯然美國在對華問題上,正展現出截然相反的兩種姿態。
這2個看似巧合的時間點背后,不僅引起外界的猜測,特朗普如此急切地對中國“示好”,真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這份“訪華名單”中,又有誰被排除在外呢?
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遠非簡單的零和博弈,而是涉及到國家的安全和經濟命脈。正因如此,美國當前關于“脫鉤”的論調,尤其是在礦產領域的強烈反應引人注目。美日印澳共同推動的“四方關鍵礦產倡議”,可以簡單理解為,這幾國對于中國在全球礦產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心存不滿。
尤其是在稀土、鎵、鍺、石墨等關鍵工業原料方面,中國幾乎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了壟斷地位,這無疑讓其他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壓力。于是,四國聯合決定推動新礦產供應鏈的構建,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誰來主導這一新鏈條?
美國跟他們簽署了礦產方面的合作協議,為的就是那些蠅營狗狗的利益。但美國搞霸權主義,這是盡人皆知的事情,美國搞那么多風風雨雨,為的只是服務美國本身。
其實在他的眼中美其他盟友只是他實現目標的棋子或者說是傀儡。尤其是特朗普在第一任期的時候就已經對中國罵罵咧咧了,甚至惱羞成怒,記得在特朗普的國外官方網站上曾經非常情緒化的提到了China China China!
足見中國在他們心目中的分量有多么重要!他們害怕中國變得強大,把他們從世界第一的寶座上趕下來。
這兩天,關于特朗普來華出席九三閱兵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不過,不管特朗普出席與否,他訪華這件事已經被正式提上日程。根據媒體透露的消息,白宮已經開始制定特朗普訪華計劃,屆時他將率領美國一眾政府官員和企業高層來華。
不過,最新消息,特朗普訪華名單生變了,因為他必須要排除兩個人。首先,就是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其次,就是特朗普競選時的金主馬斯克。
那么,特朗普為什么會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訪華?
生意歸生意
特朗普政府再怎么咋呼,也得面對一個要命的現實:債臺高筑,幾萬億美元的窟窿,每年光是利息就壓得人喘不過氣。
錢從哪兒來?要么把自家的餅做大,要么,就得找個有錢的主兒來幫忙填坑。
所以,當華爾街和硅谷的“CEO天團”要隨總統訪華的消息傳出來時,一切都說得通了。黑石的掌門人、英偉達的老板……這哪是訪問,這分明是揣著項目計劃書來拉投資的。
這趟“經濟之旅”的核心目的,就是想把之前在中東玩的那一套再復制一遍:讓商界精英打頭陣,用真金白銀給冰冷的關系升溫,順便給美國財政續上一口氣。
為了讓生意能談成,就得有人讓路。那個天天把對抗掛在嘴邊的國務卿魯比奧,這次就被客氣地留在了家里。這位鷹派大佬剛上任就四處點火,又是搞“四方安全對話”,又是威脅要審查中國留學生,早就被我們拉進了黑名單。
按規矩,他連中國的門都摸不著。白宮這次不帶他,與其說是低頭,不如說是一種精明的姿態:為了錢,意識形態的“刺兒頭”可以先放一放,大家各退一步,場面才好看。
那邊算盤打得響,這邊戰鼓敲得急
可華盛頓國會山里,永遠不缺那么一群人。他們眼里,意識形態高于一切,地緣政治才是終極游戲。他們是戰略家、是鷹派議員,也是媒體上的“常客”。
就在白宮忙著敲定訪華名單時,國會也沒閑著。他們先是通過了《不歧視臺灣法案》,要給臺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撐腰。緊接著又批準了天價國防預算,點名要加強跟臺灣的“安全合作”。
這些法案,就像一根根針,專門往中國的核心利益上扎。這跟特朗普政府想給關系降溫的努力,完全是南轅北轍。
它還想拉著盟友一起,AUKUS、四方安全對話……華盛頓的算盤,是把日本、印度、澳大利亞這些國家,全都捆上自己的戰車,合唱一首“圍堵中國”的大合唱。
它賣給澳大利亞昂貴的核潛艇,逼著日本增加軍費,還一個勁兒地給印度使眼色。
問題是,“小弟們”心里也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澳大利亞國內,對那筆天價核潛艇的買賣,反對聲越來越大。老百姓也在算賬:花這么多錢買個未必用得上的東西,到底值不值?
日本一邊點頭哈腰,一邊在貿易和軍費問題上,硬是頂住了美國的過度施壓,守住了自己的底線。
印度更是個中高手,跟誰都保持著禮貌的距離,但從不真正投入誰的懷抱。
就連那場號稱聲勢浩大的美日印澳“聯合巡邏”,與其說是聯合行動,不如說是一次小心翼翼的“集體海上打卡”,大家心照不宣地繞開了所有真正的敏感區域。
權力的棋盤上,沒有永遠的寵兒
這場大戲里,還有個跑龍套卻無比搶鏡的角色——馬斯克。
這位曾經坐在特朗普身邊VIP席位、為他站臺的科技狂人,這次也被踢出了訪華名單。這背后可不光是兩人鬧掰了那么簡單,而是一場政治權力對商業資本的無情絞殺。
導火索是那個所謂的“大而美”法案。法案取消了新能源補貼,一刀砍在了特斯拉的大動脈上,公司市值一天就沒了幾千億。
馬斯克氣得在網上破口大罵,把共和黨說成是“豬黨”。特朗普是什么人?他哪受得了這個氣,直接放話要讓馬斯克“滾回南非”,還要徹查他的公司。
這下,臉皮是徹底撕破了。
不帶馬斯克訪華,表面看是私人恩怨。但往深了想,特斯拉跟中國市場捆得太緊了,上海的超級工廠就是最好的例子。讓這么一個跟自己公開叫板,同時又深度依賴中國市場的“刺頭”分享訪華的紅利?特朗普的政治賬算得比誰都精。
這出戲告訴我們,在美國,當政治權力要立威時,商業利益也得乖乖讓道。
一邊圍堵一邊合作,世界擰巴著前行
所以,不管特朗普這次訪華最后來不來得成,這整個過程,已經照出了一個精神分裂、內在矛盾的美國。
魯比奧的缺席,是地緣政治為了現實利益的策略性妥協。馬斯克的出局,則是政治權力與商業資本內斗的殘酷結果。
這一切都預示著,未來的世界,大概率會以一種“擰巴”的姿態繼續前行。
別忘了,普京也已經確認要來華出席抗戰勝利紀念活動。如果特朗普真能同期到訪,那將是多年后,美俄元首再次在中國主場同臺。這種畫面本身,就足以說明世界格局的復雜與微妙。
牌桌上,籌碼已經擺好。棋局的走向,沒人能預言。我們能做的,唯有看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