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主席來東北視察,中途他忽然想起賀子珍也在當地居住。
于是他便找到秘書葉子龍,關切地詢問道,賀子珍現在做什么工作?
結果,對方卻為難地表示,賀子珍現在已經離開東北了,并且沒有任何職務。
聽到這個消息后,毛主席當即就怒了:為什么不給她安排工作?難道她的資歷還不夠嗎……
“雙槍”女英雄
提起賀子珍,或許很多人先會想到她與毛主席之間的婚姻往事。但其實她人生的閃光點,是作為一名黨員的革命經歷。
她是井岡山的第一名女黨員,也是會提槍上馬,能打勝仗的一把好手。
不過她的出身并非平常意義上的農民家庭,相反,她出身于文人世家,從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她的父親原本是前清舉人,任過官職,但后來因為時局動蕩,仕途戛然而止。
家境衰敗后,他便開了一家雜貨鋪,供子女們讀書。
這時,革命的浪潮已經開始在國內涌動,賀子珍在女校讀書時也開始接觸進步思想。
大革命開始后,她便加入了永新縣的青年進步團體,開始從事愛國反帝運動。
不久,在我黨的領導下,北伐軍打進了縣城,推翻了舊統治。賀子珍便積極投入到了黨組織的領導工作中,并成為了永新縣的第一位婦女部長。
但到了1927年,國民黨卻忽然發動政變,對永新發起了襲擊。包括她的兄長賀敏學在內的80名革命者全都被抓捕入獄。
賀子珍收到消息后,當即連夜奔波于寧岡、安福、蓮花等地,組織了一支工農武裝部隊。
她作為指揮員之一,率部向永新發起進攻。最終,在她的英勇奮戰下,農民武裝成功攻進城內,賀敏學等人也成功獲救。
但危險遠遠沒有結束,這一仗剛打完,江西、湖南兩地的敵軍便氣勢洶洶地朝著永新縣撲來。
為了保存實力,賀子珍便跟著兄長隨袁文才、王佐部隊上了井岡山,成為了山上的第一個女戰士。
幾個月后,毛主席也帶領著秋收起義部隊上了山,兩人正式結識。
因為賀子珍讀過書,有文化,組織便特意將她調到毛主席身邊工作。
一開始兩人之間更多的是戰友情誼,后來在經歷了幾次生死瞬間后,他們的感情才開始慢慢升華。
有一次,主席前往塘邊村調查研究基層,賀子珍在一旁協助。
結果,他們剛在當地住了沒兩天,敵人便聞訊趕來了。兩人收到消息時,周圍已經槍聲四起。
賀子珍有些慌張,若是她一個人倒還沒什么怕的,但主席在這里,她不能讓他有一點閃失。
豈料,毛主席卻絲毫不慌,當即表示:在不知敵人底細的情況下,冒險的仗不能打。
隨后,他便一邊有條不紊地與敵人周旋,一邊緊密地組織群眾撤離。
所幸最后有驚無險,敵人進村后找不到人,搶掠一番便離開了。
雖然這是一件小事故,但賀子珍卻真切地了解了對方處事不驚,沉著果斷的革命家氣質,心中的欽慕之情也油然而生。
而主席后來也因為看到了對方英姿颯爽的模樣,從而喜歡上了這個姑娘。
有一次,毛主席與朱老總等人正在開會,賀子珍作為秘書在一旁記錄。
結果,敵人又趁著我軍不注意悄悄地摸了過來,情況變得十分緊急。
在緊要關頭,賀子珍直接提前上馬,朝著東西各方一槍,然后便孤身引著敵人離開了。
毛主席等人也趁機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不過他并未就此放心,而是一直記掛著賀子珍的安危。
好在她最終成功甩掉了敵人,成功回到了組織。
經過此事后,毛主席便因為她舍己為人,不怕犧牲的精神,對她產生了欣賞。
兩人在經歷了種種磨難后,也終于走到了一起。
多年相濡以沫
此后,賀子珍便跟隨主席一起經歷了走下井岡山,創建中央蘇區,以及五次反圍攻戰斗。
不管遇到任何困難,處境有多艱險,她都始終陪在主席身邊,與他并肩奮戰,生死與共。
長征開始以后,賀子珍為了照顧傷員,特意與主席分開走。當時懷著孕的她遇到了很多磨難。
在云南貴州的交界處,追兵與我軍僅相隔幾十里,她卻突然臨盆,生下了一個女兒。
但為了不耽誤部隊行軍,她僅看了孩子一眼,便托付給了老鄉,隨后又立即上路了。
等走到貴州盤縣附近時,隊伍又忽然遭到了敵機的轟炸。危險之中,她來不及反應,直接撲到了傷員鐘赤兵身上,為他擋了炸彈,身負重傷。
當時她的頭部、四肢共中了17塊大小不一的彈片,情況非常危險。
因為沒有麻醉劑,醫生只能割肉治療,而她卻堅強地沒有喊過一聲疼。
即便如此,醫生也僅僅給她取出了身體淺層的彈片,而她深層的彈片卻一直留在她的體內,時刻折磨著她。
部隊到達延安后,她又生下了他們的女兒——嬌嬌,也就是李敏。
此時她的身體已經極度虛弱,主席便想讓她留在后方,調養身體,照顧孩子。
但此時國內已經掀起抗日高潮,無數進步青年奔赴延安參加抗日。賀子珍是個要強的人,她也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于是便提出要到紅大去學習。
毛主席雖然擔心她的身體,但也知道她作出的決定不會改變,于是便同意了她的要求。
只是還沒等入學幾個月,她便在一次勞動中昏倒了,病因就是她的身體素質太差了。
這對她的打擊太大,她想多做些工作,但卻總是力不從心。于是經過慎重考慮后,她決定到上海做手術,把身體里的彈片取出來,早日恢復健康。
主席雖然多次挽留,但她的態度卻十分堅決。就這樣,兩人就此分開。
遺憾的結果
然而,就在去往上海的路上,日軍卻忽然向那里發起進攻,她只好轉道前往了蘇聯。
到了1940年,因為她思女心切,主席又將嬌嬌送到了蘇聯陪伴她。
此后,賀子珍便一邊學習,一邊照顧著女兒和岸英兩兄弟。雖然遠在異國他鄉,但她也始終記掛著主席。
1948年,在王稼祥的幫助下,她終于帶著女兒回到國內。毛主席得知她們回來后,便派人將女兒接到了身邊團聚。
女兒離開后,賀子珍不想每天無所事事,便向組織提出給她安排工作。
但組織考慮到她身體不好,便勸她先養好身體。等南方都解放后,組織便又將她送到了環境更好的上海去養病。
那時因為解放戰爭已經進入關鍵時期,毛主席每天忙得腳不沾地,所以兩人一直沒有聯系。
不過主席卻也始終牽掛著她。等到了1950年,主席到哈爾濱視察時,便向秘書葉子龍問起了她的近況,詢問她在做什么工作。
豈料,葉子龍卻說,她早已經離開東北到上海生活了,目前也沒有工作。
主席聽后當即發了一通火:為什么不給她安排工作?難道她的革命資歷不夠嗎?
在主席心里,兩個人即使沒能走到最后,但他始終將對方當作戰友尊敬著。
葉子龍見他生氣了,當即解釋說,是因為她身體不好,才沒給她安排工作。
主席聽后卻不贊同道,即使休養也該動一動,做一些簡單的工作。
隨后,他又親自聯系了當時擔任上海市長的陳毅,讓其給她安排個工作,并表示她的生活費從自己的稿費中扣除。
就這樣,不久后,賀子珍便被任命為了浙江省婦聯主席,開始從事婦女工作。
當她得知主席對自己的關心后,感動萬分。此后,兩人便一直通過女兒進行書信來往,互表關心。
毛主席去世后,賀子珍異常悲痛,也生了一場大病。
直到1979年,她才終于來到北京,走進了主席的紀念堂,為其送上了花圈。
她在寄語中寫道:永遠繼承您的遺志,戰友賀子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