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領域最近可真是"火力全開"!就在上周短短幾天內,一連串重磅消息接踵而至,這邊剛點亮一座超級電廠,那邊就下水了全球首艘"喝"甲醇的巨輪,更別提還有給水電站裝"大心臟"這種黑科技了。
(中國最大火電廠,單臺年發電量60億度)
1、全國最大火電廠,又添一員"猛將"
先說浙江北侖電廠這個"巨無霸",7月6日,隨著8號機組順利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這座在建的全國最大火電廠又添一員"猛將"。單臺機組年發電量60億度是什么概念?相當于500萬臺空調連續運轉一整年的用電量!等到全部機組投產后,734萬千瓦的總裝機容量足以讓北侖電廠坐上全國火電頭把交椅。
更讓人拍案叫絕的是7月2日這天,中國航運業直接來了個"帽子戲法"——"中遠海運洋浦"輪不僅完成首航,還一口氣創下三項紀錄:國內船東首單、國內船廠首艘、國產甲醇主機首次實船應用。
這艘能"喝"甲醇的集裝箱船停靠海南洋浦港時,加注的還是國產綠色甲醇,從造船到燃料供應全鏈條自主可控,這波操作令全世界嘆為觀止!
(中國制造大獲成功,世界首臺500兆瓦沖擊式機組轉輪誕生)
同一天,西藏扎拉水電站迎來了一位"重量級選手"——全球首臺500兆瓦沖擊式水輪機轉輪。這個直徑6.23米的"大心臟"可不簡單,它在水力性能、高效運行區間和承壓能力方面都實現了行業突破。要知道在高原環境下搞水電建設本就困難重重,我們不僅搞成了,還搞出了世界之最!
2、中國把大自然的饋贈,運用到了極致
當全球還在為能源轉型發愁時,中國已經悄悄把新能源玩出了新高度。就在上周,山東青島的海面上突然"長"出一片光伏方陣——這可是我國首個全海水環境漂浮式光伏項目!
7.5兆瓦的裝機容量看似不大,但勝在創意:直接讓光伏板"泡"在海里,利用海水天然冷卻,發電效率硬是提升了5%-8%。這波操作簡直是把大自然的饋贈用到了極致!
(中國漂浮式光伏結構,借用海水散熱提高發電效率)
更絕的是四川鹽亭的天然氣深冷處理廠。這個"超級冰箱"能在零下低溫環境下,把天然氣像拆積木一樣分解成7種產品,每年處理20億立方米。要知道傳統工藝可能就產出兩三種產品,我們這一出手就是"七件套",資源利用率直接拉滿。
這些突破背后,藏著組震撼數據:中國光伏裝機占全球51%,儲能市場占61%。今年預計新增光伏裝機300吉瓦,相當于美國過去三年總和的兩倍!按這個速度,到2025年風光發電就能滿足國內過半用電需求。
最夸張的是2050年預測——當中國電力需求翻倍時,風光發電占比將超50%,零碳電力合計超80%。這哪里是轉型?分明是開著"新能源高鐵"把傳統能源時代遠遠甩在身后!
3、美國展開“圍堵”,不料給自己“添堵”
不出所料,美國想方設法對中國新能源展開"圍堵",特朗普政府最近又對中國光伏、鋰電池等產品加征高額關稅,這招"七傷拳"打出來,先傷到的卻是美國自己的能源戰略。
說來諷刺,美國現在對中國光伏組件的依賴度不到5%,這關稅大棒揮得再狠,對中國企業來說也就是撓癢癢。反倒是美國本土太陽能開發商要哭了——項目成本直接飆升20%,原本規劃的好幾個大型光伏電站現在全成了"爛尾樓"。
(美國多個光伏電站,變成爛尾項目)
更搞笑的是,美國能源部剛吹完要搞"能源獨立",轉頭就用關稅把自己新能源產業的氧氣給掐斷了。
但中國企業的應對之策堪稱商業教科書:你關上一扇門,我直接拆墻開窗戶!現在我們的光伏企業早就在東南亞建了完整產業鏈,最近又開始向中東、拉美這些"一帶一路"國家布局。數據顯示,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不降反升,歐洲市場占比突破60%,新興市場增速超過40%。
最讓美國難受的是,中國這波操作還順手把全球新能源定價權給拿捏了。現在國際市場上光伏組件價格持續走低,靠的就是中國企業的規模效應和技術迭代。
所以,現在特朗普也想通了,與其糾纏不如成全,日前在多個領域對華“松綁”,解除出口限制,曾劍拔弩張的中美關系,也出現了一絲緩和跡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