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4月,寓居上海,正準備過六十大壽的李明揚家里來了一個貴客,這個貴客不是別人,正是時任上海市市長的陳毅。
陳毅此番來,專程是為了祝壽而來,這令李明揚反而還不好意思,畢竟兩人在抗戰時期,也曾有過齟齬。
圖|李明揚
有意思的是,陳毅主動提起了十年前,李明揚五十大壽的時候,他還曾專門派人送過壽禮,當時我黨本著抗日統一戰線的原則,積極與李明揚交好。
一聽這樁往事,李明揚頓覺不好意思:
“慚愧,慚愧,我們后來翻臉不認人,發起了郭村之戰。”
陳毅一聽,哈哈一笑擺手道:
“這要檢討什么?歷史嘛!不打不成交嘛。況且極力主張打我們的是你的副手李長江嘛。”
李明揚一聽,心里吃了一驚,原因無他,當時李長江人就借住在他家里,李長江這個人,抗戰時期與新四軍多次摩擦,后來還投靠過日偽,這個人的名聲可以說是臭了大街了,只是礙于多年的“袍澤情誼”,李明揚沒有狠下心來。
聽到陳毅提到李長江,李明揚臉上尷尬的神情一閃即逝,也不知道陳老總是看到還是沒看到。
一
在抗戰時期,泰州“二李”可以說是大名鼎鼎,“二李”指的就是李明揚、李長江。
不過論影響力,兩人不可同日而語,1912年李長江在江西投軍時,李明揚已經是陸軍步兵第十團團長了。
換句話說,李長江早年只是李明揚手下一個兵弁。
李明揚資歷很老,他早年參加過辛亥革命,大革命時期在北伐軍中干過團長、師長,還當過江蘇省政府委員以及保安處長。
民國時期《新江蘇報》的創辦人包明叔,在其《抗戰時期東南敵后》一書中稱:
“(李明揚)他的革命歷史,與李烈鈞等有相等地位。”
不過,在我個人看來,說李明揚資歷與李烈鈞等人相當,應是夸大之語(李烈鈞1882年生人,1912年已經出任江西提督),但資歷老卻是屬實。
抗戰爆發后,李明揚在李宗仁的第五戰區任專員,并兼任游擊司令,后來徐州淪陷后,李明揚帶著部分人南下投靠了國民黨江蘇省政府。
當時,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主席是韓德勤,他對李明揚的到來,雖然表面上表示了歡迎,但心里其實不大高興。原因在于李明揚資歷太老,威望很高,雖然在政治上并不成氣候,但確有一呼百應之能。
思來想去,韓德勤將李明揚安排到了泰州。
應該指出的是,當時的泰州應該叫泰縣(1912年),是夾縫地帶,屬于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地盤,時任泰縣縣長的張維明認為,以李明揚的聲望入駐泰州,可以極大的改善當地的抗日形勢。
從1939年開始,李明揚在獲得桂系支持的情況下,在泰州招兵買馬,并成立了“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部”,并自任總指揮,李長江任副總指揮,根據資料記載,李明揚在泰州招兵買馬,前后擴充了兩三萬兵馬。
圖|《東進序曲》劇照
李明揚在泰州豎起抗日大旗后,與日偽軍有過多次交手,打出了威風。
不過,隨著新四軍挺進蘇北后,雙方就不可避免的產生摩擦。
為了爭取“二李”,時任新四軍副軍長兼第一支隊司令員的陳毅三次到泰州拜訪李明揚,以便爭取“二李”支持,達成攜手抗戰的目的。
二
李明揚最初對共產黨人領導的新四軍并不信任,盡管新四軍打出的旗號是來蘇北抗戰。
1939年8月,陳毅派人傳信要去泰州拜訪后,李明揚并不親自出面接待,而是派了李長江代表自己與新四軍接觸。
不過即便如此,李明揚還是特意叮囑:
“不能冷淡了客人。陳毅是新四軍的虎將,在江南抗日是出了名的。”
李長江后來一通應付,回去后就報告了李明揚,李明揚決定,親自出面見見陳毅。
李明揚之所以改變了主意,除了是對陳毅贊賞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當時,李明揚的老鄉王敬久升任軍長,資助了他步槍子彈10萬發、盒槍子彈2萬發、迫擊炮彈5000枚,但這批物資他送過不過來,想讓李明揚去親自接。可問題是,運送這批物資到蘇北,路上不說要過好幾道日軍的封鎖線,還要途經韓德勤的地盤,韓德勤本人又是個無利不起早的人,勢必要克扣。
李明揚思來想去,只能請新四軍幫忙:
“他在江南有部隊,跟小日本打過幾仗了,現在長江跳板——揚州又落在他們手上。”
幾個月后,李明揚寫了封親筆信,托時任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部第三縱隊第八支隊的隊長陳玉生(中共黨員)交到陳毅手中。
一聽是李明揚有求,陳毅慨然允諾:
“新四軍一定幫助貴部運回這批彈藥。你替我帶個口信,向你們總指揮和副總指揮問好。”
陳毅抽調了兩個連的兵力,幫助李明揚王敬玖處把10萬多發彈藥安全運送過江。只花了幾天功夫,這批彈藥分毫不差的送進了泰州。
李明揚大喜過望,當即邀請陳毅等新四軍將領到泰州表示感謝。
陳毅受李明揚到泰州,本意就是想同他一起聯合抗日,為此還特意準備了一把日軍指揮刀當作禮物,并在席間取出。
李明揚心里也很清楚陳毅的意思,他見對方如此坦蕩,而新四軍又是一支抗日的隊伍,于是欣然接過了這把刀,同意與新四軍聯手抗日。
不過很遺憾的是,雙方和睦相處時間還是太短。
1940年,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當局蓄意挑起摩擦,韓德勤蠢蠢欲動,欲聯合桂系李品仙部,共同夾擊新四軍。
日偽趁雙方摩擦之際,出兵吳家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派葉飛率領挺進縱隊回師吳家橋,與日寇血戰了一場,基于此地已經被日偽盯上,為保存實力,葉飛率部撤至泰州附近的郭村休整。
葉飛在郭村休整,引起李明揚、李長江警惕,不過李明揚對新四軍十分信任,力排眾議同意葉飛休整,但李長江等人卻蠢蠢欲動,他們和韓德勤勾結,意圖以“共同防范新四軍擴大地盤”為由,與新四軍開戰。
李明揚一氣之下,離開了泰州。
沒了李明揚的控制,李長江更加興致勃勃,摩拳擦掌企圖開戰。
1940年6月28日,李長江率部進攻郭村,考慮到事態比較緊急,陳老總同意反擊“二李”,并調去了陶勇的蘇皖支隊馳援,直接抄了李長江的后路。
李長江大大低估了新四軍的戰斗力,特別是地下黨員王澄率機槍連起義,陳玉生部在戰場暴動,直接改變了雙方的兵力對比。李長江不敵之下,只能倉皇撤回泰州。
新四軍趁勝追擊,抵達泰州城下,就在準備攻城之際,陳毅嚴令各部隊收兵。
陳毅雖然贊同反擊“二李”,但仍然認為,基于統戰考慮,“二李”是可以爭取的對象,特別是李明揚,如果此番徹底拿下泰州,無疑會給人落下口實。
不久之后,李明揚重回泰州,并派人向陳毅說明,陳毅也派出了老資歷的朱克靖前去談判,朱克靖與李明揚是舊交,昔年北伐時,李明揚則是第3軍副軍長兼師長,朱克靖是第三軍政治部主任。
之后黃橋決戰,韓德勤孤注一擲,被新四軍打的大敗虧輸,李明揚遵照與陳毅的決定按兵不動,反而保存了力量。
日偽當局對李明揚恨之入骨,多次出兵攻打,李明揚與新四軍團結協作,多次擊退日軍。
1945年6月3日,李明揚在泰州城北的靳家譚小船時,被日偽巡邏艇發現俘虜,隨后被送到上海關押,期間周佛海親自勸說,但李明揚堅持不為所動。
幾個月后抗戰勝利,蔣介石重新任命李明揚為第10戰區副司令兼淮南行署主任。
三
與李明揚選擇不同,在抗戰最艱難的日子里,他的老部下李長江選擇投降日偽,可即便如此,日偽對李長江并不信任。
1943年,日偽邀請李長江到揚州赴宴,席間趁機下毒,李長江雖然沒死,但也落下一個終身殘疾。
如果不是李明揚暗中照拂,李長江很難活下來。
應該指出的是,李明揚雖然與我黨關系比較好,對國民黨當局腐敗的統治很不滿,但在解放戰爭時期,他仍然希望雙方能夠和談。
1948年年底,李宗仁邀請李明揚到解放區去,與陳毅議和,1949年春節前后,李明揚以總統府國策顧問的名義到解放區,與時任三野司令員兼政委的陳毅、副司令員兼副政委的粟裕見面議和。
不過,盡管結果不盡如人意,但也讓李明揚了解了我黨的政策。
1949年2月,李明揚在未與我軍協商的情況下率部起義,并將起義部隊拉到了徐州賈汪解放區,陳毅興奮異常,設宴為他接風。
同年9月,李明揚赴北京參加新政協會議,期間受毛主席邀請游覽天壇,幾天后毛主席又一起接見了起義的26名原國民黨軍高級將領,期間毛主席談到李明揚時還說:
“李明揚是大事明白,小事糊涂的人。”
應該說毛主席對李明揚這番評價,還是比較中肯的。
后來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李明揚吩咐家人們把自己全部積蓄捐出,說是要幫助國家購買飛機,據說在所有起義將領中,李明揚是捐款最多的那個人。
1962年,一部反映新四軍挺進蘇北抗戰的電影《東進序曲》上映,李明揚在百忙之中,還特意去了電影院看,但對影片中自己的形象十分不滿。
事后李明揚打電話向陳毅抱怨:
“陳毅同志,我今天看了《東進序曲》,發現電影中有幾處失實,有貶低我形象之意。”
陳毅一聽,哈哈笑道:
“師公,放電影么就由他去吧!故事有點兒出入也在所難免,秀才編劇本,未必清楚那一段史實么!我和很多同志就從沒把你當外人看待,我們的交情還不夠深嗎?”
李明揚想了想,頓時釋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