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重慶大學率先公布了2025年“強基計劃”錄取分數線和錄取標準,揭開了2025年高考錄取重頭大戲的大幕。隨著“強基計劃”招生工作的進行,許多高校“強基計劃”錄取分數線和錄取情況,也隨之浮出水面。
人們在驚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入圍分數線很高的同時,也被部分985高校“強基計劃”錄取分數線之低感到震撼。與往年相同,2025年有部分985名校的“強基計劃”仍然出現了明確的斷檔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一起來分析一下。
“強基計劃”旨在選拔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聚焦于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歷史、哲學和漢語言文學古文字方向等基礎學科,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
在全國僅有的39所985工程大學的“強基計劃”招生中,確實存在部分考生400多分就被錄取的情況,以下是我們從專業設置、招生人數和報考意愿等角度進行深度揭秘,請您仔細看清楚。
第一,專業設置冷門
“強基計劃”重點招生專業集中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基礎學科,這些專業學習內容較為理論化,就業面相對較窄,未來就業薪資可能不如一些熱門工科和商科專業,所以報考熱度不高。中山大學的基礎醫學專業,2024年面向青海地區招生的入圍分數線低至451分。
第二,招生人數太少
“強基計劃”并非985高校主要招生方式,招生占比相對較小,每個高校具體到各個專業的招生人數更少。這就導致錄取分數線的波動較大,容易出現低分錄取情況。
因為考生報考時難以精準把握招生形勢,若某一省份報考某高校強基計劃某個專業的人數較少,且考生整體水平不高,那么即使分數較低,也可能達到入圍標準并最終被錄取。
第三,家長和考生對“強基計劃”的專業不感興趣
受傳統就業觀念影響,家長和考生往往更傾向于選擇計算機、金融等熱門專業,認為這些專業畢業后更容易找到高薪工作,對強基計劃所涉及的基礎學科專業興趣缺缺。
這種認知偏差使得強基計劃相關專業報考人數受限,尤其是在一些教育資源相對薄弱、信息獲取渠道有限的地區,家長和考生對強基計劃了解不足,報考積極性不高,進而為部分考生以較低分數被錄取創造了條件。
第四,其他潛在的因素
部分985高校位于偏遠地區,或一些高校的冷門專業,本身吸引力不足,為了招到足夠的學生,會在一些省份適當降低錄取分數線。
蘭州大學在青海理科的強基計劃錄取線2024年為429分,中國海洋大學在廣西物理類錄取線也曾低至419分。
部分高校針對特定省份或單科特長考生設置了“破格通道”,如中南大學規定數學單科145分以上考生可不受名額限制直接入圍,這也可能導致個別考生以較低的總分入圍并被錄取。
2025年“強基計劃”招生仍然出現入圍分數線斷檔的情況,分數之低,令人驚訝。比如,2025年“強基計劃”最低入圍線是青海省一名考生,他以444分的高考成績入圍了山東大學生物科學專業,高考成績全省排名僅為7712位。
一位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考生,以477分同樣入圍山東大學生物科學專業,全區排名是6164位。一位來自青海的某考生以472分入圍中山大學基礎醫學專業。全省排名5264位。還有一名黑龍江省學子以493分,全省排名34567位,入圍了華中科技大學基礎醫學專業。
通過對以上斷檔情況進行分析,我們發現,部分985高校“強基計劃”入圍分數線偏低的情況,主要還是專業冷門,如生物科學專業和基礎醫這專業。其他的專業入圍分數線還是比較正常的。看來,高校應該要設置一些熱門專業用于“強基計劃”招生,防止出現相對低分被錄取的不正常現象。
當然,家長們和考生們也應該轉變觀念,要盡力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強基計劃”專業報考,切實服務于“強基計劃”選拔拔尖人才的目的,而不是撞大運,把不符合“強基計劃”的人,錄取到“強基計劃”的專業,形成招生與專業倒掛的現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